APP下载

山东省高青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模式探讨

2023-01-02张彦军

中国水利 2022年12期
关键词:坑塘连通性水系

杨 静,王 宁,张彦军

(山东省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255000,淄博)

山东省高青县北依黄河,南邻小清河,属鲁北黄泛冲积平原,总面积831.3 km2。 近年来,高青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三生三美”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高青路径。

然而,高青县农村水系存在“连而不通、通而不稳、稳而不美、美而不久”的问题,与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在全域加快推进“五水共享”“四水同治”工作,打造“河塘相通、河库相连、连片治理”的样板工程,构建黄河下游平原粮食主产区典型水美乡村,走出一条水美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 “共生共赢”的转型、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擦亮“活水高青”生态品牌,加快推进“五个高青”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农村水系现状

1.农村河湖水系现状

高青县境内有小清河、支脉河、北支新河、杜姚沟、三号沟、东干排、青胥沟、干二排、干四排、支六排、干一排、东风沟、 老干二排等骨干河道, 河道总长269.55km,其中农村河道长251.15km。

2.灌溉渠系现状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高青县按照干、支、斗、农四级标准对田间排涝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 经过几十年的改造,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逐渐成为一体,形成全县干、支、斗、农四级灌排网络。 高青县现状共有田间沟渠957 条,总长2 023 km,形成了贯通全县的灌溉、排涝体系。

3.蓄水工程现状

主要有大芦湖水库、千乘湖、李官湿地、河道拦蓄建筑物及农村湖塘等。大芦湖水库为中型平原水库,总库容3 028 万m3, 设计蓄水面积4.57 km2,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兼作农业灌溉。 千乘湖现状水面面积0.38 km2, 蓄水量100 万m3,流域面积260 km2。李官湿地位于北支新河与干二排交汇处,为结合李官河道拦蓄工程扩挖与北支新河、干二排形成连通水系,同时李官河道拦蓄工程、北支新河与干二排交汇处新建生态岛屿,形成李官湿地生态景观,水面面积53.1 万m2。

高青县境内约分布有大小127 处农村湖塘, 现状蓄水能力约472.01 万m3。近年来,高青县已经实施了23 处农村湖塘建设,将村庄附近湖塘与沟渠连通,让水流动起来,有效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

4.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高青县农村河流水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河湖水系淤积;二是部分水域岸线受到侵占; 三是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四是河道、坑塘水质较差,部分水体存在黑臭现象; 五是农村坑塘与灌排沟渠尚未贯通, 水系连通性差、利用率低;六是水源涵养不足,水土流失严重;七是农村河湖管理薄弱,管护责任划分不清; 八是滨水景观建设不足,水文化特色有待进一步挖掘。

二、水美乡村建设的优势

1.位于黄河下游平原粮食核心生产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高青县位于黄河下游北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灌溉条件便利,一直以来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通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黄河下游平原区农村水系建设与乡村振兴结合的新思路,具有带动示范效应。

2.引黄渠系发达,灌排渠系连通性强,水系水源有保障

高青县水网密布,现状农村灌排渠系发达,且实现全面连通,对农村水系生态补源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高青县在水美乡村建设实践中,着重推进黄河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保障项目区“三生”用水,让黄河成为造福高青人民的幸福河。

3.联动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乡村振兴

高青县素有“菜篮子”之称,逐步形成了以“五彩农业”领跑全县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农产品主产地,逐步成为了京津冀地区的“菜篮子”“米袋子”,并入选黄河三角洲开发国家战略区域。 同时,高青县构建了水产养殖、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为一体的现代渔业格局。 区域内的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强有力支撑,也是脱贫农户经济收入更上一层楼的有效手段。

4.多元筹措资金,项目建设有支撑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 针对高青县现状农村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相关规划,统筹需要与可能,切合地方实际,多元筹措奖金,选取问题最突出、 整治需求最迫切的河流列入实施范围,涉及河道治理、坑塘及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

三、治理目标

1.恢复“盆”的功能——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

治理河道主要为承担区域内排涝功能的排涝河道。 着眼于恢复河渠排涝的基本功能,使所治理河道达到20 年一遇防洪标准, 河道水系畅通,河势稳定,泄排畅通,无淤积、堵塞,功能满足要求。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基本实现水系内、外连通,引得进,排得出,可调控。 “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清理率达到100%。

2.维护“盆”的形态——修复河道生态空间形态

确保河势稳定, 恢复水系纵向、横向连通性。 对河道两岸破坏的岸坡采用生态护岸防护,保障治理范围内河道河势稳定。 通过对河道内的淤积物疏挖清运、对河道内阻水严重的桥涵等进行改建、对临近河流的坑塘进行横向连通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保证河道泄排通畅。 恢复河道空间和河流基本形态,修复生态岸坡,依照河道自然河势对两岸岸坡进行生态防护,做到岸坡稳定、整洁,新建岸坡生态岸线率达到100%。

3.提升“盆”中水的质量——改善河湖水环境

结合区域内已有防污控污计划,在政府统筹协调下强化多部门协作,确保各部门协调推进防污控污措施,做到水源有效保护、 污染有效治理,保证治理范围内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体清洁,水面无漂浮物,无超标污水入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结合河长制建设和区域内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已有涉水的管护机构机制,落实各河渠管护职责、人员及经费来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村民主体作用,形成切实保障河道及配套建筑物后期管理的长效机制, 治理期结束后,河道的划界率达到100%。

创新管理模式,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行为监管”的原则,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进行管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各级河道及小微水体管理实现全覆盖。 采用物业化管理思路,利用市场机制,发挥示范作用,确保全县沟渠、水面等保洁无死角、无盲区。

4.发挥“盆”中水的价值——改善人居环境,带动滨水产业

结合不同河段特点,通过河道综合整治,保留和重构田园风光、乡野情趣。 重点在滨河村庄河段和主要交通路口,通过景观种植和布设滨水配套设施, 构建自然人文景观良好、人水和谐美景再现、生态健康宜居的农村河流水系,改善周边人居环境和农村水环境。 结合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滨水休闲、文化设施,通过植入文化, 串联带动滨水产业,增强农村活力, 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结合区域内河渠坑塘分布情况, 实施末端河渠与坑塘的连通,结合地方生态农业发展,为生态种植养殖提供必要的基础水利设施,带动农村滨水产业发展。

四、建设布局

1.总体思路

以“全域相通,连片推进,智慧管护,生态水网,活水高青”作为总体治理思路,水利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部门形成合力, 紧紧围绕建设“水绿相融,水绿相映”的发展愿景,坚持“水润高青、水美高青、水韵高青、水富高青”发展定位。 树立既要治“水”,也要治“盆”的观念。 落实既要管好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 又要管好河道湖泊中水体的要求, 针对现状农村水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以县为单元、以河流为大动脉、以支渠为毛细血管、以坑塘为关节、以村庄为节点,合理确定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范围与重点,紧密结合“全面布局,水城共融”的发展目标,通过水系连通、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工程等措施,优化水系布局,打造生态立体水网,以特色产业带动地方建设为契机, 维护渠系、坑塘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农村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功能、 完善河网水系空间结构、修复河道水系空间形态、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及水利智慧化管理水平。 实施集中连片统筹规划,水域与岸线并治、治水与治污并举,要素治理与空间治理协同,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构建“以水为脉、蓝绿交织、林田共生、水村融合”的自然生态格局。

2.水系布局

针对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特点, 在县域范围内构建“一源两区、五横四纵、渠塘并网、四带联动”的水系建设总体布局。

一源:指黄河。 着重推进黄河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保障项目区“三生”用水,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布局,打造“活水高青”。

两区:指马扎子灌区、刘春家灌区。 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在灌区现有治理成果基础上,加快农村沟渠整治, 推进农村美丽河湖建设,建设水利信息化平台,着力打造现代水网体系。

五横四纵:指重点治理的9 条骨干河流。 坚持生态治河理念,在保证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定位河段功能,尽量维持自然河道形态,提高生物多样性, 划定河道保护控制线,营造水系生态廊道。 挖掘河流两岸历史文化,结合湿地建设,系统规划景观节点,打造集文化参观与水景感受于一体的水上观光带。

渠塘并网:连接坑塘、湿地等点状水域,打造生态立体水网。连通坑塘与灌排沟渠,打造“河塘相通”的格局;打造以人工湿地为核心的景观, 承载调蓄、滞洪、净化水质功能的同时兼具改善生态环境、景观营造等多重功能。

四带:指四条产业带。 一是沿黄生态旅游产业带。黄河作为高青县重要的外调水源,是其发展的命脉。 依托丰富的农业基地、 悠久的农业历史文化,发展黄河生态旅游业和沿河生态观光农业,体现母亲河的历史神韵。 二是东部生态养殖产业带。生态养殖是高青东部发展的重点,借助水美乡村建设大力推广“上粮下渔”“上菜下渔”等资源循环利用的养殖模式,发展“稻虾混养”“稻蟹混养”“鱼藕混养”养殖手段。 三是西部高效农业产业带。农业是高青县西部发展的重点,借助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为发展高效农业产业提供水资源保障, 发展大规模集中式农业生产方式,以集约、节约的方式发展现代化农业。 四是南部小清河休闲观光产业带。依托水美乡村建设和小清河复航工程,精心打造陈庄西周遗址公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南部历史文化体验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共建共享、优化沿线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水平,建设一批以休闲采摘、民俗体验、古镇探幽、美食体验为特色的美丽乡村,重点发展环境友好的特色农业、 乡村旅游等产业,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优先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3.工程总体布局

河湖水系生态连通的主要任务是修复河流纵向、侧向和垂向三个空间维度以及时间维度上的物理连通性和水文连通性,改善水动力条件,促进物质流、物种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流动,即河湖水系三流四维连通性修复。

目前,高青县农村水系连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连而不通、通而不稳、 稳而不美、 美而不久”。“连而不通”: 局部河段淤积较为严重,物理连通性受阻,严重影响河道过流和防洪除涝能力, 并且村庄内坑塘与灌排系统未形成有效联动和纽带作用。 “通而不稳”:农村水系沿岸多以农田为主, 灌溉月份需水量较大, 人为阻断了河流的纵向连通性, 水动力连通性受到不同程度损坏。 “稳而不美”:受连通性阻隔和点源、面源污染源输入的双重影响,河道、坑塘水质较差。 “美而不久”:河湖管护不到位, 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 导致治理措施实施后效果维持时间较短。

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农村坑塘沟渠连通、河道清淤清障、岸坡生态整治、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和景观人文等建设,建成全域“一脉相通、两源共用、阡陌清渠、活水高青”的农村水系新格局。

五、结 语

高青县具有良好的水利基础条件、优越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打造沿黄区域“河塘相通、河库相连、连片治理”的样板工程,探索出一条黄河下游平原区建设典型水美乡村的发展之路,推动工程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 ■

猜你喜欢

坑塘连通性水系
植被覆盖度和降雨侵蚀力变化对小流域泥沙连通性的影响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改进连通性保持的二阶多智能体编队控制
党建引领环境治理 焕发乡村新活力
整治废旧坑塘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坑塘沟渠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非法采砂不可为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闸坝对抚河流域连通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