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中高职“3+2”分段培养的课程思政贯通研究

2023-01-01夏冰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海南省分段海南

摘要:海南省职业教育招生试点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广大职业院校的积极响应,中高职“3+2”分段培养作为试点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招生形式而倍受各职业院校的青睐,并业已成为省内多所职业院校的重要招生途径之一,但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当前对于中高职“3+2”分段培养的研究仍较多关注课程方面的衔接,而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中高职“3+2”分段培养进行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正是着眼于此,以财经类专业为切入点针对课程思政领域存在的“对其内涵理解不到位”“在培养方案中未得以充分体现”“未能体现海南特色”等现实问题,从“协同育人”“思想衔接”等两方面提出对策和措施,着力破解将课程思政内化并贯通于中高职“3+2”分段培养全程的困境和难题。

关键词:海南省;财经类专业;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83

1问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海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方案》(琼教职成〔2013〕81号)的文件精神,2014年2月海南省教育厅正式印发《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职业教育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等六个方案的通知》(琼教职成〔2014〕3号),根据该文件要求,自2014年秋季开始海南省职业教育招生试点项目正式开始实施,该项目自实施以来得到了省内各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的积极响应。无论从招生人数、参与院校及涵盖专业数量等方面较项目实施之初均有明显增加,仅以2021年为例,本年度全省各职业院校共招收五年一贯制学生1960人,中高职3+2连续培养1075人,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1655人,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220人,中高职“3+2”分段培养7985人。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中高职“3+2”分段培养在几大类招生群体中规模占比最大,也是各高职院校重点打造和发展的招生形式之一。从专业角度来看,财经类专业具有开设院校分布广、社会需求量大、考生报考热情高等优势,在几乎所有中高职院校均有开设,在所有的招生试点项目专业之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具有较高的样本研究价值,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及对省内多所职业院校“3+2”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调研中发现,前后段院校将中职和高职阶段的衔接重点更多放在了课程衔接方面,而对于课程思政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作用未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对于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的全程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通过全面审视海南省职业院校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的施行情况,着力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探究解决对策,对课程思政如何贯通人才培养全程以及破解中高职院校前后段衔接难题、提升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课程思政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

2.1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理解不到位

首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内涵混淆的情况仍然存在,未能将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内涵区分开来,较多关注思政课程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显性”作用,而容易忽视专业课程在思想教育中所发挥的“隐性”作用。首先,在育人目标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二者是一致的,皆肩负相同的育人使命,都以实现三全育人为最终目标。其次,在具体的实施路径方面,思政课程重在宏观上的思想引领即从思想上培养和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而课程思政的思想内涵则更为丰富,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上还将匠人品质、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专业精神囊括其中,共同构成了课程思政的广阔思想内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专业课程打造成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思想领域新高地。

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盲目追求在课程设计中体现课程思政”等“硬思政”的情况,由于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容易导致课程思政泛化,而背离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初衷。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的课程思政融通旨在将专业精神、家国情怀融入五年的专业领域课程学习之中,是专业知识学习的情感元素,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即可实现的,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在前后段院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经历思想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洗礼,只有深刻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规律方可实现课程思政在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中的贯通。

2.2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未得以充分体现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施行纲领,是指导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文件,随着各高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也越发居于显著位置。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虽然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前段中职院校和后段高职院校侧重点不同,但是从整个培养过程来看专业技能水平仍然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即后段高职和前段中职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区别更多地体现在技能水平的高低,前后段院校衔接的重点仍是学生技能的先后承接,而容易忽视课程思政的前后段衔接,课程思政在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中未有充分体现,技能教育与德育教育未能实现合二为一、同步衔接。

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不同于三年制高职和五年一贯制高职,具有跨院校、跨学历层次的特征,需要前后段院校之间做好衔接。但是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过程中,仍偏重课程和技能的衔接,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结构上除了学制、专业定位、目标、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考核方式、第二课堂、自主学习、毕业要求等主要模块以外,课程思政作为核心模块之一虽被提及但并未充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分离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前后段院校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上也存在一定程度各自为战的现象,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的“加法”痕跡较为明显,实现课程思政真正贯通“3+2”全程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2.3未能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课程思政

自2014年开始海南省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招生试点项目改革,中高职“3+2”分段培养作为此次招生试点项目改革中最具代表性的招生形式,是为海南省内广大职业院校打造的一项政策福祉,旨在帮助和解决省内职业院校在学历层次提升、拓宽招生途径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同时为海南省内的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搭建人才培养和技能交流的“立交桥”,全面提升省内职业院校的育人水平,着力培养立志扎根海南、服务海南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与招生试点项目的省内各职业院校在关注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根本问题放在优先和首要位置。參加海南省中高职“3+2”分段培养招生试点项目的学生要跨院校进行五年学制的连贯学习,前后段院校在做好课程衔接的同时也要做好转段前后思想上的无缝衔接。目前海南省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行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泛化,所制定的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未能充分立足海南实际、与海南本土优秀文化结合不够等问题,人才培养的“海南元素”成色不足,在培养既有海南情怀兼具扎实技能的人才过程中缺乏具有“海南印记”的思想引领。

3课程思政如何贯通于中高职“3+2”分段人才培养过程

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三年制高职也不同于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在五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实现两个跨越,即跨院校、跨学历,这两个跨越也是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专业区别于其他招生形式的重要特征,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贯穿于完整培养周期内,对其进行研究也要以“两个跨越”作为前提和基础。

3.1发挥前后段院校自身优势,做好协同育人

由于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也不能千篇一律,可以根据学情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方法进行,即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根据各自院校所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的差异进而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课程思政。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与海南省财税学校中高职“3+2”分段培养招生试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前段院校海南省财税学校属于典型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中职院校,并且有多年的财经类专业办学经验,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经学科体系和丰富的商科文化底蕴,学生在前段院校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初步建立起学科思维以外,也已经从思想上对商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后段院校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作为海南省内唯一一所外语类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外语多语种优势,借助日语、汉语、俄语、法语、德育以及东盟语种等小语种国际化资源培养具有拓展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商贸人才。在前后段院校专业优势互补的同时,也可将课程思政与院校所在的当地本土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院校所在本地优秀文化从而让学生在中职阶段积累的情感和价值观得以发展和延续,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所在地文昌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着历史悠久的华侨文化,家喻户晓的下南洋作为与走西口、闯关东齐名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口大迁徙之一对当地华侨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艰苦创业历程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正是当前大学生最为缺乏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契约精神为代表的优秀“侨商”品质是财经类专业学生可以汲取的思想源泉,也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课程思政素材之一。

3.2把握不同学历层次特点,做好思想衔接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强调的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核心在于塑造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由于参加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学生不但要跨校接受教育而且要实现跨学历层次的教育,因此要针对前后段不同学历层次的学情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无缝衔接。在中高职“3+2”分段培养的中职阶段,学生年龄段处于未成年时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其中心任务是为三年后开始的后段学习做准备,在此时期所进行的课程思政重在强调“入耳和入脑”,重在对学生专业思维、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塑造,在内容安排上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案例,使用深入浅出的话语表达使所讲授的内容很容易就能可触可及。而到了高职阶段后,学生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该阶段课程思政的重点就由“入耳和入脑”转为“入心”,在学生具备一定阅历的前提下再把诸如所处时代背景、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未来的就业前景等“高阶”内容传授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相结合,培养学生扎根海南、服务自贸港的主人翁意识。

4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作为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在海南省职业院校中高职“3+2”分段培养的全程贯通始终,涵盖了从前段中职院校到后段高职院校5年的完整培养周期,是伴随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精神食粮,通过发现和总结课程思政在贯通中高职“3+2”分段培养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不断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更多品德高尚、意志坚定、技能卓越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万依云,何洪.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置研究——基于财务转型背景下海南省中高职3+2院校及企业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

[2]何洪.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4).

[3]姜小纳.海南省“3+2”分段人才培养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03).

[4]任佳.关于中高职院校衔接会计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研究——以海南省财税学校为例[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8).

[5]丰春光,魏应彬.海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5,(10).

[6]夏爱元.关于海南职业教育“立交桥”改革的几点认识[J].新教育,2014,(23).

[7]严丽丽,魏应彬,陈修焕,等.海南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4,(12).

[8]严丽丽,桂占吉,陈鹤年,等.海南省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规格对接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

[9]李永霞.经贸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21,(1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海南省3+2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贯通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HngjS2022-21);2021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疫情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对外贸易风险防控问题及对策研究”(HNSK(YB)2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夏冰(1982-),男,黑龙江肇东人,硕士,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经济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海南省分段海南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分段计算时间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海南省肿瘤医院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