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中药熏洗联合中药沐足对产妇产后的康复效果探讨
2022-12-31吴娜丽汪洋薛洁好
吴娜丽 汪洋 薛洁好
目前在我国在临床治疗中中医中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卫健委中医司在21 世纪初就护理人员无需医师帮助便可操作的中医护理技术种类作出了规定,共有15 种中医护理技术,其中包括中药药浴,而在中药药浴中又包括中药熏洗、沐足等。中药药浴在我国医学治疗体系中方法较为独特,作为一种外治方法,该方法非常古老,是数百年来医学家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总结而形成的方法,其中包括全身浴、半身浴、局部浸浴。中药药浴的药理:中药中所含有的药物分子通过皮肤、黏膜等被机体吸收之后扩散到机体血液循环系统,而无需经过肝脏和胃肠道,避免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让局部药物的有效浓度和药物生物利用度得到显著提升,起到了外药内治的功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为此,本院产科将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分娩的56 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给予全身中药熏洗联合中药沐足,经过临床观察发现,对产妇产后进行全身中药熏洗联合中药沐足后可以提高其身体舒适度,帮助子宫更好的收缩,从而降低阴道出血量,有助于产后康复效果的提升,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112 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 例。产妇年龄20~38 岁,平均年龄(26.35±4.56)岁。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并予以实施。
1.2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产妇自我意识清楚;②产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躯体性疾病且无法参与完成本研究者;②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史者。剔除标准:①研究期间中断胰岛素泵治疗者[2];②无法继续参与研究者;③依从性差或主动退出研究者;④高危妊娠及产后大出血产妇。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产妇产后康复应用中药沐足。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均在产后6 h 由陪护护工协助其进行中药沐足。在桶内装入4 L 热水,产妇取坐位,将裤腿挽起,两只脚放在桶的边缘位置,让桶内热水的蒸汽熏蒸脚和小腿,水温降至35~45℃时方可进行足浴,具体温度根据产妇的耐受度调整,避免烫伤,引导产妇用双脚揉搓,持续15 min/次,1~2 次/d[3]。
1.3.2 观察组 产妇产后康复采用全身中药熏洗联合中药沐足。经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产妇均于产后6 h 由管床责任护士为其进行全身中药熏洗。在桶内装入6 L温度为35~45℃的热水,在水中置入1 包中药粉,待中药粉完全溶解后帮助产妇进行全身擦浴熏洗,擦洗过程中避开腹部伤口及会阴部,操作者应动作轻柔,在身体大血管、双侧乳房、敏感穴位等位置适当进行按摩,持续18~20 min,随后更换干净衣物,将水倒掉后装入 4 L 温度为35~40℃的热水,水中置入1 包中药粉进行溶解,让产妇沐足,并为其按摩足底,持续15 min/次,1~2 次/d[4]。
两组均10 d 为1 个疗程,根据产妇情况治疗3~ 5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后舒适度、阴道出血量及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①舒适度评分标准:将产妇感觉舒适度分为非常舒服、舒服、普通、不舒服4 个等级,分别对应3、2、1、0 分。②阴道出血量:通过容积法计算产后阴道出血量,出血量≤100 ml 为少量,101~300 ml 为中量,301~500 ml为大量。③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采用SAS 和SDS评估产妇焦虑和抑郁状态。SAS 评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0 分为无抑郁,50~60 分为轻度抑郁,61~70 分为中度抑郁,>70 分为重度抑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后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护理后舒适度比较[n(%)]
2.2 两组产妇阴道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阴道出血量为(225.63±20.6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3.25±30.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阴道出血量比较(±s,ml)
表2 两组产妇阴道出血量比较(±s,m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产妇SAS 评分和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3 讨论
在我国古代某著名医学典籍中指出,足底是人体阴脉的聚集地,一些古代著名医学家就这一观点进行了大量实证讲述,均表明沐足的功效[5]。中药熏洗是中医辨证疗法的体现,通过在温水中加入对症药材进行全身熏洗、浸泡,在水的热力作用下帮助下肢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让药物透过皮肤经由血液流通到身体各个部位更好的被吸收,药物无需经过肠胃,有效成分被充分利用,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可以治疗 疾病[6]。
中医学认为,足部关系到全身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和经络疏通等,肠道、子宫、肛门等的反射区均位于足底或者足后,通过中药熏洗及沐足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肠胃蠕动、促进子宫收缩、加快肛门 排气[7]。足部包含的反射区涉及内脏和全身,其重要性被认为与心脏相当,小腿部位角质层厚度较低,该部位有大量的血管、肌肉和神经,可以帮助药物更好的吸收。在人体器官中皮肤不仅可以保护人体,其功能还包括分泌、渗透、吸收、感觉、排泄等。药物接触皮肤表面进入肌肉和关节,对其发挥作用,帮助其恢复功能,从而有针对性的发挥药效。
产妇在分娩后身体虚弱,宫腔内有大量瘀血,肺气虚弱、皮肤毛孔打开、畏寒,由于产后血气虚弱,极易被邪寒入侵,从而导致血瘀引发腹痛,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8]。本次研究中使用中药包中含有干姜粉和艾叶粉。以上药物一起进行全身中药熏洗联合中药沐足,可以养血益气、镇痛镇静、止汗通便。产妇在产后身体疲劳,肌肉会出现紧张酸痛等情况,仅通过温水沐浴只是起到了清洁皮肤的作用,但无法解决产后身体疲劳问题,身体无法快速恢复。全身中药熏洗既会给产妇带来舒适感,又会加速产妇产后康复[9]。在产妇产后康复过程中,为产妇提供全身中药熏洗及沐足,按摩百会穴、太阳穴、开门穴、风池穴、膻中穴、三阴穴、阳陵泉等敏感穴位,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帮助产妇消除疲劳、下肢麻木等症状,同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通过全身中药熏洗及沐足方式让机体更好的吸收姜的药性,更有效的发挥药效,帮助产妇疏通经络,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从而提高产妇舒适度,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康复,让产后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中药熏洗药方中干姜的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加快血液循环,活血祛寒;在熏洗过程中对双侧乳头等重要部位以及关元、合谷、足三里等重要穴位进行按揉或按摩,可以更好的帮助子宫收缩,降低阴道出血量[10-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护理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 评分和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全身中药熏洗及沐足对产妇产后康复有明显效果。
综上所述,在产后康复过程中采用全身中药熏洗联合中药沐足可以提高产妇身体舒适度,帮助子宫更好的收缩,从而降低阴道出血量,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