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两个确立”的三重逻辑

2022-12-31郑维平李正亭

现代交际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领导核心权威

□郑维平 李正亭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33)

目前,“两个确立”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但从哲学角度把握其理论意蕴还有较大发掘空间。从哲学维度理解“两个确立”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将“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夯实思想基础。“两个确立”是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它充分汲取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充分认识“两个确立”具有实质性意义。

一、理论逻辑:彰显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基本原则

从理论逻辑看,“两个确立”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论断,是对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运用。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论断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领袖和杰出人物在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普列汉诺夫表示,“任何一种社会关系方式都是某种完全合乎规律的东西,所以很明显,强有力的个人之出现于历史舞台也有其规律性”[1]。领袖和杰出人物的出现确是有规律可循的,因而“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2],即使取消这一杰出人物,也会出现新的替代者。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3]502列宁坚信:“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4]286毛泽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认识到一元化领导的重要性,强调“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5]。邓小平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6]因而,领导核心的确立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遵循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必然论断。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依据这一基本原理可知,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论、思想,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向来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品质,也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向来重视理论对无产阶级的引领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7]。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只有政治和经济两种形式,还有理论的斗争。若无产阶级缺乏革命理论的涵养,纵然建立了政权也难以发展壮大。列宁发展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311,“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4]274。马克思列宁主义无疑对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完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创性开创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为党和国家破除万难创造了精神伟力。

综而论之,确立政党领袖与科学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体现了群众史观基本观点——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社会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彰显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对社会进步意义非凡。“两个确立”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切实反映了唯物史观的重要观点,它是党长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论断,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可循的。

(二)坚持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

确立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和理论向来是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无论在理论的摸索中,还是在开展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都高度重视中央权威。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用过“中央权威”的提法,但在他们的著作文献里面却体现出“中央权威”的思想。恩格斯在《论权威》中强调,无产阶级必须以“枪杆、刺刀、大炮”等权威的武器建立政权,因为这是天底下“最权威的东西”[8]。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巩固政权需要,必须将政治权威提到议程上。正如巴黎公社没有使用“武装人民”这一权威就不能夺取政权,这充分说明了政治权威对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性。同时,在探索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也突出强调理论对革命的重要性。马克思表示:“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3]16因而,德国人想要摆脱资本的逻辑,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解放,就需要科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坚决同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做斗争,坚持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迈上新台阶。

概而论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领袖核心地位,确立党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政治保障。因而,“两个确立”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论断和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基本原则的当代体现。

二、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总结

“两个确立”有其厚实的历史逻辑。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分析,它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世界历史视野分析,它充分吸取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这些宝贵经验、深刻教训启示我们,是否确立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并维护领袖的核心地位,是否形成科学的指导思想,并维护其指导地位,事关党的事业成败。

(一)“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有益镜鉴和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的局面,众多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各种救国方案,但均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力量。”[9]4中国共产党在危急的形势中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主心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10],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和行动指南。在党的幼年时期,革命事业屡次失败,其中固然有党建立初期还尚未掌握成熟的革命理论、经验,以及敌人力量强大等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以前的领导都是很不稳定,很不成熟的。遵义会议以前,我们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11]。党内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思想旗帜动摇,一度让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陷入逆境。遵义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12],事实上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此革命问题的战略决策有了“定盘星”,党的事业有了“主心骨”,为实现革命事业峰回路转提供了政治保障。然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一度受到挑战,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挑战并愈发坚强。抗战时期,王明右倾思想在党内盛行。在抗战路线上,王明与毛泽东发生了众多分歧。王明在十二月会议所做的报告中,体现出一系列右倾思想,对洛川会议以来中共中央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许多正确的观点和政策提出批评,这严重影响了全面抗战时期抗战路线的执行。鉴于之前革命的经验教训,党没有让其错误路线发展下去,在“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基本上纠正了王明右倾路线。会议还突出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实施要求,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四个服从”。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政治路线、理论路线和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成为全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军事上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得以贯彻落实,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坚定完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实现自身武装力量蓄力,带领抗日武装力量在广大的敌后农村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并获得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开创、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全面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抗战胜利前夕,党的七大首次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作为政治口号。刘少奇在七大会议上做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章的总纲上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13]425。这是“在无数次的千百万人民的剧烈斗争中反复考验过来了,证明它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过去有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当着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着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13]427。抗日战争能取得全面胜利,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13]414;有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便产生了中国的共产主义——毛泽东思想”[13]428为行动指南。党召开七大4年以后,新中国成立,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的事业有了坚强稳定的领导核心、科学完备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和民生等方面存在众多亟待攻克的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肃清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平解放西藏。毛泽东同志心系人民,夙夜在公,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实行男女权利平等,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开展社会风气整顿运动,涤荡封建社会遗留的“顽固疾瘤”,推动形成社会风气新气象。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取得保卫祖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发展强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领导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重要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同志提议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得以巩固提升,毛泽东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领导核心,全党意志统一有了思想旗帜,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政治前提与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党和国家在政治、思想、组织上拨乱反正,从根本上打破了“左倾”错误的束缚,确立了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推动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然而,改革开放进程中曾出现过影响党团结统一的错误思潮,严重干扰了党的统一和国家的稳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深谙国内外形势,总结经验教训,开创邓小平理论,并在其指导下力挽狂澜、扭转局势,巩固了党的集中统一,强化了党中央权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也迈上了新台阶。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洞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着眼社会矛盾新变化,开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框架、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经济萎靡迈入世界经济体系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开启改革开放新局面。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开创科学发展观,抓住社会发展重要战略契机,努力夯实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着力完善民生事业保障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凝心聚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党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夺目光芒。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赤诚”赢取“民意”,以“工匠精神”夯实“初心本意”,以“啃硬骨头”的精神解决脱贫攻坚的世界性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赤诚的担当精神、深刻的忧患意识,励精图治、砥砺前行、锐意进取,统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创建设现代化的新征程。历史与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树立起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权威,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权威的弱化,校正了党和国家前进的航向”[14]。相比较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前的社会主义阵营,还有战乱动荡的西亚北非国家,党和国家能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旗帜与行动指南。

(二)“两个确立”充分汲取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

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从自身革命历程中总结经验,还充分利用大历史观来审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历程来看,“两个确立”充分汲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的覆灭印证了确立无产阶级领导核心及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地位对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极端重要性。巴黎公社是19世纪工人阶级最大的一次起义,建立起新型的、真正民主的、作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国家。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交织叠加,巴黎公社最终覆灭了。从客观上来讲,巴黎公社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和政治保障;从主观条件来分析,巴黎公社覆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领导核心,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巴黎公社一直未确立权威的领导核心。公社虽然设立了委员会与主席团,但是“其设立的10个委员会互不统属,各委员会都不设负责人,拒绝设立常任主席团,62天的存续期间产生了28位主席”[15]。公社主席团与委员会更迭频繁,很难形成稳定成熟的领导核心,因而巴黎公社难以做到全体社员意志统一、行动一致,正如恩格斯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16]。另一方面,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除了恩格斯总结的缺乏权威外,最重要的是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没有形成一致的指导思想。公社成立后,其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对广大无产者和劳动人民是极为有利的,但公社也有一些弱点和错误。“公社在经济政策所犯的一项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它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的财产……这种错误政策首先应是由蒲鲁东主义者所组成的财政委员会负责的,因为他们反对对资本家私有财产采取强制手段。”[17]正是由于蒲鲁东主义熏染以及蒲鲁东少数派的错误决策,不仅公社自身财政困难得不到解决,反而让凡尔赛政府获得巨大财力支持,用于反攻公社,最终巴黎公社覆灭。虽然诸多外部条件是造成公社失败的直接原因,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即使巴黎公社具备了成功的外部条件,而没有先进稳定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公社也不会存续。

苏联解体揭示了先进的领导核心、科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事关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苏联在外无敌国入侵、内无战乱的情况下轰然倒塌,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取消党的领导核心,实行多元化领导,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990年,布尔什维克党已出现三种政治力量——主流派、民主派和传统派。以戈尔巴乔夫为主导的主流派在政治上鼓吹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其实质是自由化思潮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集中反映。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认为,苏共的领导在政治上是独裁专制,主张取消苏共的领导,推行多元化领导;在经济上,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垄断,力推经济非国有化与市场经济;在文化上,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攻击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它在思想文化领域是精神意识的垄断,鼓吹思想文化领域的“自由批评”,放任反苏共言论大力“发声”。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出台实施,意味着苏共偏离甚至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培育先进无产阶级战士的精神旗帜,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就等同于丢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灵魂与生命,这是苏共坍塌、苏联解体的本质原因。

一言以蔽之,布尔什维克党的瓦解、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也让我们认识到无论社会矛盾如何转变,党情、国情如何变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坚决不可动摇和变更的,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一点也不能含糊。

三、现实逻辑:维系加强党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全面推进国家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两个确立”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深刻把握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维系加强党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将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并强调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8]。这就要求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将“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新征程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的重要性

1.确立巩固党中央权威是新兴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保证

从政治学角度看,确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不仅有利于新兴国家形成稳定的政治秩序,强化民众对中央的价值认同,建构合理有序的政治共同体,也有益于提升国家渗透力、政治动员能力,进而步入现代化国家前列。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强调,新兴国家步入现代化的第一政治前提就是实现“政治权威化”[19]。纵观世界发展史,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从落后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型升级都依赖于政治权威的形成。例如,欧洲实现从传统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首要前提是君权制,其承载者是权威化的政府,这有效保障了政令畅通、政策方案贯彻实施,短期内实现了社会稳定、国家强盛,英国、法国和俄国都是如此。再如美国南北战争前,涣散的政府制度难以应对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等问题,战后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政府,使美国于20世纪初一跃发展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还有“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仍能处于发达国家行列,最根本的原因是有强大的政党和政府,有科学的实用主义指导和以李光耀为核心的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从这个意义上讲,确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有利于我国实现有效社会治理。

2.新时代拥护“两个确立”是顺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理论认为,一个更具权威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仅有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建立稳定运行的社会秩序,形成全民对中央的共识,维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也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汲取能力和渗透能力,以加速本国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贫富差距、公平正义、生态等社会问题也亟待解决。“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9]37,如何在盘根错节的国际形势下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前进,是党与国家面临的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改革,打响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并且不断加强改革顶层设计,促使利益固化藩篱得以突破,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得以破除,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建设取得新进展,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政治谋略、深沉的政治勇气,坚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新征程上恪守“两个确立”的必要性

1.拥护“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心所在。“两个确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世界第一大党,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两个大局”对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核心带领下,党内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反腐斗争取得新胜利,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但破坏党的先进性、影响党的纯洁性的现象仍在抬头,党依然面临长期性的“四种危险”“四大考验”和“七个有之”。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突出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全面从严治党任重而道远。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认同党的政治领导,切实维护具有威信和影响力的习近平同志领导核心地位,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保证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攻坚克难、破除万难。

2.坚守“两个确立”是维系党坚如磐石般团结统一的必然抉择

从政治结构理论层面分析,领导权威是政党建设的重心所在,是政党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加强、政治动员力得以提高与合法性认同得以强化的关键。确立了领导核心,才能有效动员优势资源,防范化解冲突与矛盾,促使全党形成紧密的权威体系。社会秩序的有效合理运行是需要权威体系的,权威体系的构建需要政治权力形态和价值信仰中心结构的参与,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被作用对象的自愿服从,进而防止政党分崩离析,最终强化政治集团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价值信仰中心层面来看,权威的领导核心一旦确立,在政党中就扮演着政治价值凝聚中心的角色,使对象个体在情感上、意志上以坚决的态度和自觉的行动,融汇到对党的价值认同中,促进政治集团的稳固运行。

概而言之,“两个确立”是维系党坚如磐石般集中统一的必然抉择,它加强了党的内部凝聚力、向心力及其对外发展的张力。

3.牢固增强“四个意识”,以坚决的态度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必须遵循的最高政治原则。将首要任务落到实处,必须坚持好、维护好“两个确立”。

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增强核心意识。应坚定地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放在首位,准确把握政治大局,夯实政治根基,优化“两个确立”的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永葆政治本色和政治活力,做政治立场上的坚定者,做政治大局上的清醒者,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任何时候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四、结语

“两个确立”的形成及提出,有其坚实的理论逻辑、厚实的历史逻辑和牢实的现实逻辑。因此,全党上下必须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在思想上信赖核心、情感上依赖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确保全党、全军、全民步调一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前行。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领导核心权威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增强核心意识,树立核心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与政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