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及水污染修复思路分析

2022-12-31周红燕

花卉 2022年14期
关键词:视线净化公园

周红燕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特殊空间类型,具有环境调节功能,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建设,人们聚集在城镇,对周边的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作为城市公园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湿地公园的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作为园林工作者,从自身的工作出发,研究植物景观在湿地公园的作用,以及应对不同类型的湿地环境,如何营造植物景观,改善我们的湿地景观,满足人们不断追求美丽环境需求。在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中,我们又从水污染修复这方面思路,植物景观如何做到净化水质,根据植物的习性和株型、水环境等多因素考虑,改善湿地公园的水污染,从而改善居民的人居环境。

1 植物景观在城市湿地公园及水污染修复的作用

湿地作为自然界特有的生态系统,是水陆环境相互转换的一种形态,可以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人类生存具有很大影响,能对生态环境发展起到决定性因素,调节城市气温,避免城市土壤出现侵蚀,将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控制。而植物景观,在湿地公园建设有多重作用,在生态修水污染方面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1]。

(1)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构成湿地公园的一个整体的景观体系。结合着铺装、栈道、亭廊榭等硬质设施,植物景观中的乔灌草组合,构建出供人参与和体验游憩的活动空间,与这些硬质设施有机的连接,让植物景观的体验更加的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让水生植物尤其草本类在不同时期,体验空间感受不一样,如芦苇在春夏初期的视线是开敞的,而在秋季木栈道两侧的芦苇花絮围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遮挡水面景观视线。

(2)植物景观不仅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季相变化,在安全功能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如较陡的驳岸区域,或水深区域,为防止溺水事故发生,需要灌木层进行视线的遮挡隔离。

(3)湿地植物景观也是展示地域特色的一种形式。如梯田湿地景观,红树林湿地景观、芦苇荡湿地景观等,结合展示主题性湿地植物景观,如荷花塘、菖蒲类、千屈菜等湿生植物展示,作为科普植物区的展示。

(4)解决季节性变化的水旱区域的裸露问题。湿地植物有亦旱亦湿的品种,尤其是河流的滩涂区域,在汛期陆地被水淹没,但在旱季,景观性比较差,选用耐贫瘠的再力花、芦苇、香蒲等。形成一个层次的植物景观。

(5)构建湿地公园的水生态群落系统,湿生植物在植物群落结构中,也有对应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从乔木的杉类、乌桕、枫杨等,到灌木木槿、柿、木芙蓉、沼柳、蚊母树等,到下层的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丰富多样的耐湿性植物品种,通过植物配置设计,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系统。

(6)在水污染修复中,景观植物可以净化水域,利用植物的根系的阻隔、吸收、滞留等,净化水质。如采用梯田形式的种植形式,逐渐消化污水中的栽植,阻隔滞留污水中的固体物质,然后通过砂石层的过滤,进一步达到净化水质作用,再利用浮水、沉水植物的吸收净化,在水污染修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2]。

2 不同类型的湿地环境营造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

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有多重形式,有大型的湖泊、河水岸边以动水为主;有中小型水体的静水面;有水体周边的汇水区域或沟渠、绿岛、旱溪等形式。这些不同的湿地水环境,在营建植物景观时,植物的表现丰富多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下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简要阐述。

2.1 大型湖泊河水周边的植物景观

以防护功能为主,尤其在自然驳岸的处理,植物起到层层阻挡作用。但受到波浪的危害,一般需要经过消浪、加固等防护措施,有利于临水植物生长。一些高大的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长到正常成长高度时候,成片种植的水生植物能起到消浪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好内陆水域;而高大的挺水植物的根系也起到固坡护岸作用。

植物景观主要表现为远景观,采用成片的种植形式,如池杉林、落羽杉林、杨树林,浅水区域,草本植物以高大的挺水植物为主,如香蒲、芦荻等。以植物的群体美为展示要点;在防护方面,大型的木本湿生植物,很好的固土护坡。在人工的防护堤岸,也有利用垂藤植物、绿篱植物的防护,如云南黄馨、连翘、红叶石楠等,进行防护。在浅水区域,水岸冲刷比较严重,可以配置岸边的置石护坡,再进行湿生植物植物的配置,植物以沿边岸配置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层次性种植[3]。

2.2 静水面的中小型河湖面植物景观

结合区域环境的各因素进行多方面考虑,如空间与景观视线、林冠线、临水景观与周边环境关系、岸边湿生植物等因素作如下考虑。

(1)空间与景观视线方面,水面作为一个大的开敞式空间,沿着岸边景观,视线有适当的封闭和打开,各个空间的序列变化有大有小,主体景观视线有近有远,结合空间的开敞、半开敞、封闭空间,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需求。如岸边设置的亭廊榭休憩建筑,空间可采用半开敞式,在被岸边利用植物可适当的遮挡,面岸视线是完全打开,感受静水面的宁静,还可以在对岸不同的视点区域设置节点景观。在沿岸不行区域也适当有一段开敞的区域,让对岸能忽明忽暗的看到自己,这是人们心里安全的需求。沿着岸边结合环境情况,设置恰当的植物景观,有林下草坡,有桃梅灌木丛、有层次多样的湿生景观等。

在景观透景线中,存在城市景观透景线的打开与公园内部景观透景线的延伸。植物配置要统一考虑,不能有存在遮挡视线情况,景观透景线最好有主题性的植物配置形式。

(2)水岸线的林冠线变化起伏。林冠线的变化是相对于远看,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也被纳入城市景观视线中,所以岸边的景观应有高低厚薄的变化,跟着景观节点的需要进行植物配置,作为林冠线的高点,通常用大规格的朴树、乌桕、榔榆等作为骨干树种,中层配置花灌木,如桂花、樱花、海棠等,在林冠线的最低点,种植相对于矮的亚乔或灌木或乔木栽植距离拉大。节点的设置也是有近有远,可以结合园林建筑或构筑物配置。

(3)临水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处理。湿地公园的空间是延续的,岸边与周边的草坪地、儿童活动区、城市主干道、保留的林地、下游的沟渠、假山等。在空间的关系是借还是堵,是眺望/仰望还是引进,植物景观采用相应的不同处理形式。需要有个安静与热闹的对比空间,我们就用桂花类常绿灌木为主,营造个遮挡的空间;需要有个视线的眺望/仰望,需要视线的高差变化,客景是低或是高,借助地形的变化,视线能透,但下层的灌木地被又存在阻挡,我们就可以用1m 及一下的灌木,如黄馨、绿篱、千屈菜、再力花等随着季节生长变化的草花植物;需要引进,可以让中下层打开视线,甚至是可直接联通的空间,植物可有上层的乔木,下层的低矮地被形式。

(4)岸边湿生植物种植形式。种植形式依据于环境场景需要,有亲水区域、远景区域,有静观区域、有参与活动区域等。在亲水区域,可以配置一些纹理细腻的植物,如菖蒲类、水葱、木贼、苔草类,适当点缀大叶的观赏性植物如水生美人蕉;而在远景区域,以成片、斑块的种植形式为主,植物选用质感纹理比较粗大的,易于识别的,如再力花、美人蕉、芦苇等。在静观区域,选用不易于观察到动的植物,如浮水植物,睡莲、萍蓬草等;而在参与活动区域,以观赏性强的植物为主,如大花菖蒲、千屈菜、鸢尾为主,适当搭配细腻与观叶的、在高度上有变化的湿生植物[4]。

2.3 汇水区域或沟渠、绿岛及旱溪植物景观

景观视线是明显的带状狭长,植物景观营造中,长期存在水或是流动的水,也有或大或小的绿岛。基于这种类型色湿地景观,植物景观注重视线的引导和下层植被的丰富多样,通常周边有主干的乔灌木,视线随着弯曲的水流岸线变化,有着一定的景深效果,植物配置需要营造这种具有韵律变化的效果。重复性的种植单一品种,带有节奏性的变化,植物高度尽量控制在不遮挡变化的岸线。水流经过的绿岛,在大场景中,可以做到孤植特景树,也可是成片的一种树林,在小场景中,可以是苔藓为底的观叶或观色植物红枫、玉簪、蕨类等。

旱溪景观主要体现在时水时旱情况下的植物景观,通常选用亦湿亦旱的植物,这种中下层的植物景观,通常与活动空间相临近,如草坪、园路一侧等,主要功能是解决地势低洼问题。可以通过鸢尾、美人蕉、芙蓉菊、千屈菜、千鸟花、菖蒲类、观赏草等以及木本类杞柳植物进行综合型配置,结合高茎植物的配置,进行空间的转合,形成体验式的旱溪景观。

3 植物在水污染修复中的思路分析

基于目前湿地公园存在水污染情况,在改善污染的水生环境,如何通过植物来为生态修复出力,而在这个水污染修复的体系中,不仅限于单纯的植物群体,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共同参与进去,如具有吸附的无机结合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等。同时考虑周边的环境、污染程度等。本论文是针对非严重污染的水质净化,提出主要水污染修复思路。

生态修复的流程犹如自来厂净化水的主要流程沉淀、过滤、消毒,经过固体颗粒的滞留,杂质的过滤,挺水、浮水、沉水植物的水生动物和微生物的吸纳降解过程,达到修复水质的效果。

(1)植物的滞留作用,体现在植物的根系的阻隔以及水流速度的缓解,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景观根系的阻挡慢慢沉淀下来,可以结合竖向设计采用分层级设置,如果是自然的雨水,可以借助旱溪景观中的鹅卵石进行缓冲,保护植物根系。植物根系同时吸收一些重金属、有机物,清除一定量的污染物。

(2)杂质的过滤,体现在植物与石子沙子的结合,经过层层滞留作用的水流进一道类似过滤砂斗的池子,上层是大颗粒的岩石块,到下层逐渐变小颗粒,然后底层是砂垫层,最下层有支撑的结构物,池子水面适当点缀水生植物,可以采用容器种植,同时周边通过植物(灌木层+麦冬类的常绿耐湿性草)密植,达到遮挡活水源头的作用。

(3)过滤的水再流进大水面的池塘,池塘中的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根系再一次的吸收分解水体的有机物,降解污染物,而沉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减少水体营养物质;水体中的水生动物鱼虾类等微生物又对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在净化的过程中,植物的选择尤为重要。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易于管理的有景观效果的乡土挺水植物,根据根系分布深浅和分布范围搭配种植美人蕉、芦苇、灯芯草、旱伞草、水葱、花叶芦竹、香蒲和菖蒲等。以及地维护的草本植物,如苔草、狼尾草、木贼、金叶石菖蒲、木芙蓉等。有必要结合木本的湿生植物,共同营建一个稳定群落的净化水域的水生动植物结构。这个结构是多层级演变的关系,在竖向变化设计中分别采取净化的措施。

4 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旨在改善人居环境,而植物景观在湿地公园的营建是多重多样的,在不同的湿地环境中,构建丰富多样的湿地景观。人们参与湿地景观,感受科普湿地景观。在当下水污染严重的背景下,通过植物设计结合无机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共同构建一个净化污水体系,以层级逐渐净化来实现改善水质的目的。湿地公园的水污染通过多因素的协同得到修复,从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更加的生态和舒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猜你喜欢

视线净化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那座山
在公园里玩
身心净化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多功能净化机
一见如故
当代视线
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