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节约型社会下城市生态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2022-12-31谢贝贝

花卉 2022年14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景观设计

谢贝贝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滨水景观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城市中河边、湖滨以及海滩、港口等滨水位置越来越多地成为区域中心位置或标志性空间。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仅仅担负着规划滨水区、提升滨水价值、丰富区域文化的重要使命,还包含在社会经济,包括生活方式的逐步完善和变革中,生态滨水景观也在滋润人的灵魂和生命。

1 背景与现状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需要将其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节约型社会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都是以节约资源为基础的,最终保证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对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的中心是节能和生态低碳,这体现在景观设计上,主要体现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上,具体思路如下。

1.1 节约型滨水景观建设背景

1.1.1 低碳、环保理念与生态设计相结合

生态可持续的景观设计必须基于充分的研究和“因地制宜”。设计过程应尊重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正确关系。整体优化着眼于全局,进行水系统的整体建设和设计。各类功能和安排要从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全局出发,局部服从整体利益,才能有效保证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并保证设计的生态特性,功能的成功完成。设计必须依照实际情况,这是成功设计的关键。景观设计充分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充分利用植被材料,结合当地的地理特征。

1.1.2 重视滨水景观的形象功能和审美体系

将滨水景观的视觉图像特征分类为物质形式,可用于分类自然、人造和人文的多种系统。自然系统包括山水、树木、石头、花卉、植物和市政设施等。人文系统主要是指人在其中的活动和表现形式,包括公民行为、民俗风俗等。滨水景观的美学概念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需要对景观使用者的复杂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考虑。根据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住房条件等不同,人们对景观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和感受,这也是设计的挑战。

1.2 滨水景观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滨水设计生态系统失衡

目前,滨水生态系统正在衰退,而水是生态滨水景观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形成良好滨水的先决条件。我国大部分城市忽视了滨水景观的生态效益,只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的滨水设计正从过去的天然土壤和石头向混凝土转变,破坏了动植物的生态通路。原来的绿地原本掩埋了蜿蜒的河流,变成了硬铺的道路。水道改成排水渠,天然河流被水泥包围,导致滨水景观缺乏生态功能[1]。

1.2.2 滨水开发的盲目性和人文内涵的缺失

虽然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但目前的滨水开发项目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应用到设计中,或者没有将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1.2.3 滨水设计形式单一,硬地率偏高,亲水性不足

我国滨水景观设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防洪功能要求,将曲折的溪流剪成直线,水道加深,河岸、大坝、筑堰采用混凝土加固。这种设计虽然在应对夏季突发洪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负担,使市民生活与水体隔绝,严重破坏了水边的自然生长环境。

1.2.4 弱化的生态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山水之美的创造和欣赏,水的生态特性逐渐消失,自然景观逐渐变得人工化,使其活动更容易受到影响。在一些地区,大坝被包裹在天然土壤中的混凝土中,掠夺了动植物的家园,并破坏斜坡地区的裸露岩石,自然植被被覆盖,原有的水道也被改为暗渠,将原始空间转变为建筑物和道路,以及过多的污水排放,导致城市的许多河景丧失原有的价值,自然生态河流也被截断和弯曲。一些溪流被切割、开垦、覆盖,导致城市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

2 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众所周知,海绵吸水储水能力强,可以净化水资源,释放出更好的水质。根据海绵自洁能力进行节能型设计,可以使城市气候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积极推进城市生态发展进程。近年来,我国对生态概念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这一理论已广泛应用于景观设计领域。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的强烈归属感有助于城市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地将生态理念应用于滨水景观设计,体现滨海景观的亲水特性,必须遵循以下重要原则。

2.1 防洪与水质改善兼顾原则

滨水区靠近水体,存在洪水泛滥的风险,季节性河流洪水影响绿地设计,合理的滨水景观设计可以通过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使用防水简洁的铺装材料等,帮助调节水流。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包括改善水质,促进滨水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以及局部绿色游憩和景观表演,实现周边地区整体形象的提升。

2.2 以人为本及生态优先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成果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愉悦的观景、健身活动。作为滨水区的又一重大生态成果,空气净化、污水净化、节水、改善小气候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社会和生态效益。倡导保护和延续自然生态,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实现生态发展目标。在满足人们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活动对城市滨水生态系统的干扰。

2.3 便民公共及多样功能的原则

滨水区的设计和规划要求确保滨水区是所有需要避免围墙并有效形成人们喜爱的公共空间的城市公民的真正公共财产。这种情况阻碍了公共活动的连续性和自由流动性,不利于城市滨水景观的合理设计。滨水区的表现应有所不同,例如相邻的绿荫、凉亭、儿童娱乐区、绿树成荫的小径、休息区等,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风景环境。

2.4 引进文化及彰显特色的原则

滨水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优势,因此设计需要全面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社区特色和自然优势。用造景手法表达对提升城市滨水绿地的文化品位、趣味性和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呈现区域特色,在充分利用现有地形的条件下,有效整合城市、绿化、道路景观,营造丰富的景观环境。

3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

3.1 文化历史性

早期人类倾向于选择居住在靠近山水的地方,随着城市的逐渐兴起,人类社会历史的文化遗产与滨水地区密切相关。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逐步实现了港口文化的形成。在这样一个具有强烈历史价值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随时追溯历史的足迹,了解时代的发展,最终成为城市经济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区[2]。

3.2 生态敏感性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主要区域,具有一定的生态敏感性,也是景观生态、地质、土壤最为敏感的区域。随着城市综合方面的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领域的生态系统,从而导致了河岸生态秩序模糊或自然生态链断裂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划城市滨水景观的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滨水区生态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敏感问题。因此,激发兴趣,建立相应的素质培训、教育和评价机制,成为滨水地区和维系人类生存空间的责任。

3.3 资源共享性

城市的核心环境是影响最大的滨水区。随着景观设计的深入,人类逐渐意识到城市滨水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对滨水地区的重视。人们的现实生活与滨水区的独特区域息息相关。因此,在滨水片区景观设计过程中,共享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场馆、滨水建筑、临时休憩设施、滨水道路等一系列设施。在滨水区,临时休息、住房、社会交流、经济发展等共享滨水区正在逐步形成。

4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法

4.1 营造韧性水岸

河岸带往往与河流和海岸的方向重合,通常表现为带状的空间布局。在设计城市景观时,往往不得不将滨水景观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美学上令人愉悦,包括设计绿树成荫的人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和滨水景观。通过这样的设计,水体岸线连续清新,自然空气和凉风可以流入市区,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最重要的是,城市空间系统将绿地、公园和滨水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

4.2 重塑生活水岸

现代城市设计往往需要多功能性和多样性,而滨水区必须满足这些要求,将绿树成荫、步行道、休闲场所、娱乐区、活动广场、风景名胜区、观景台等市民的各种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设计相关空间,力求做到有机点、线、面的组合。其中,“点”为滨水区中观景场所或被观景对象,包括风景名胜或物体地标、休闲步道、古树、岩壁等。“线”为以主干道和绿地为主体,将脉络连接为一个整体。“面”为整个滨水区的活动空间,包括休闲广场、娱乐区、公园等活动空间。水是现代城市市民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们往往喜欢禅意的天水感,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给人温馨的感觉,享受着天上人间般的乐趣。然而,在实践中,许多城市的沿海景观会受到潮水或洪水的威胁。为有效解决城市滨水区受到威胁的问题,可在城市滨水区设置防洪堤、护栏等公共设施,建设各种高平台。

4.3 诉说诗画水岸

在现代城市中,滨水景观设计缺乏对景观植物的解读,导致人们对植物并不认识,缺乏景观设计意义的理解。因此,需要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标志,并将标志放置在不同的景观节点上,以说明设计理念和意义。此外,滨水景观的建筑小品设计应采用仿生的形式,既要体现小品本身的特点,又要体现城市的特色,增加滨水区的特色和活力。很多城市都具有丰富的历史,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既要表达水与文化的关系,又要展现城市的性格。但无论怎么建造,要想增加一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保持其独特的气质,并立足于现实。为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和游客,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功能分区。比如绵阳市滨江广场,由于绵阳市是中国的科技城,滨江景观设计不仅包括象征科技城的雕塑,还包括主要景点图案的彩印墙,展现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进行目标功能划分,有利于景观语言的表达[3]。

4.4 建立和谐水岸

景观的空间结构是滨水工程的最终执行点,滨水工程的质量也直接取决于水与土地结合的空间环境质量以及景点与空间的适应性。相关景观设计分析滨水空间形态,调整空间连通性,将各种景观要素与空间结构有机结合,构建最佳的滨水空间景观形态。海滨主要线性延伸至城市,呈现边缘空间形状,这为人们感知城市风格和控制城市天际线提供了绝佳机会。在景观布局上,强调将滨水区置于城市总体环境氛围中,充分发挥水文化优势,将两岸文物古迹与景区连接起来,以实现景观的综合效果,并控制水岸线、水岸道路和建筑的设计。滨水街道、岸线、建筑、小品等人工设施是临水地区自然景观中的人工结构的点睛之笔,是深刻反映文化内涵和自然景观的工艺品。因此,所讨论的景观项目应具有宜人的规模和亲水的态度,不仅反映其与水的关系,还应以简洁的书法和象征性的建筑术语反映城市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建立和谐水岸。在滨水区风景点的设计中,以滨水区内部的线性流和延伸的水域为景观线,为观赏水景提供最佳视角,以水的形式升华水景的特征。

4.5 引入低碳理念,打造智慧水岸

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应遵循低碳、生态的城市建设理念,将低碳技术引入滨水区景观打造,例如在地面铺装上运用智慧荧光材料,在儿童活动区设置无动力活动设施,结合光伏、太阳能、风能能量收集技术,营造夜景效果。在设计中融入科技助力,实现水管理的智能高效,通过涉水工程“全范围、全生命”的管控,基于物联网系统感知系统、城市涉水模型预测与决策分析系统,全面提升涉水管理能力,打造智慧水岸。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智慧滨水景观。

5 结语

滨水区是独特的线性景观,在某些环境下,自然可以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用当地的材料可以更好地再现城市景观。因此,对滨水景观的兴趣和建设将有助于改变和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区域和城市的认同感。生态滨水区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多学科的系统工程,需要相互协调,在改变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使人类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可以巧妙结合自然,善用现有资源,营造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努力在节约型社会中寻找更适合生态河岸景观开发的方法。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滨水区景观艺术设计研究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