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论文的可视化表达

2022-12-31许莉莉邝文国蒋永忠吴桂亮马永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论文文字

许莉莉,邝文国,蒋永忠,吴桂亮,马永祥

(1.《江苏农业科学》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农业学报》编辑部,江苏 南京 210014)

2020年国家从内容、人才技术、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出了顶层设计,从而加速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1],同年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等被写进“十四五”规划,并提出了阶段性的5年愿景[2]。传统媒体是指纸媒(报纸、期刊等)、广播、电视等媒体[3],新兴媒体是指微信公众号、网站、短视频平台(如抖音)等。新媒体的融入,虽然改变了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原有的传播体系,打破了农业科技期刊原有的生态平衡,但也给农业科技期刊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其一,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依托纸媒出版的农业科技期刊,出版模式单一,科研论文尤其是其核心元素——数据(图、表)表达方式受到限制,无法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分享;融入新媒体后,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了可视化表达,科研论文中的核心元素——数据(图、表)可以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完整地分享给读者,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有选择的阅读。其二,增强了科技论文的黏性。多平台传播提高了农业科技期刊的传播速度、力度和广度,使读者可以快速且便捷地获取科研前沿信息,增强了科研信息的时效性,加强了科研成果的宣传[4]及其黏性,从而提高了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所以,农业科技期刊应抓住机遇,积极尝试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出版,并逐步实现数字出版[5],从而使原有的品牌升级优化,在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上具有话语权。

目前,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形成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系统[6]。以纸媒为核心的传统农业科技期刊对其已有意识,为求生存与发展,纷纷加入到媒体融合发展的队伍中,积极探索发展与转型的途径,如创建官网、开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融合的概念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首次提出,浦尔明确了其定义,其关注点主要在于融合模式,即媒体传播技术、内容呈现方式与传统内容的融合。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以纸版为主,按照固有的周期发行,其论文内容主要由文字、图和表等元素构成。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表达方式就是将科研论文中的文字、图和表与多媒体进行融合,即加载合适的视听内容。笔者认为,在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中加载的视听内容主要包括科技试验过程的短视频、试验数据的可视化以及文字转换为音频格式,其中试验数据的可视化体现在图与多媒体的融合、图与表的自由切换化、图与表的可下载3个方面。

一、科技试验过程的短视频

科学性是衡量和评价科技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合理的科学试验和统计学分析又是保证论文科学性的重要环节[7]。科学试验需要边观察边记录,这是获取原始数据的关键,也是后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产生论文的前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也希望在其科学论文中添加短视频,以此宣传其科研成果,并将其成果转化为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

以测定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的试验过程为例,该试验过程中的样品处理包括从水稻的田间试验到实验室试验,这整个过程可以剪辑成短视频并在关键节点添加相应的文字。田间试验涵盖了水稻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对每个生育期都要进行时间、气温、降水等情况的记录,从出苗期开始就要进行取样,一般是对每个样方进行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整株水稻,每个生育期的水稻植株制作成短视频,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水稻的变化,叶片、茎秆、穗的变化过程可以很完整地呈现出来,包括在关键生育期时遭受的病虫害情况均可一目了然;带回实验室后,即要将植株按照根茎叶等器官进行分类并测定相应的鲜质量,然后再放入烘干箱中进行杀青和烘干,至恒质量后再称干质量。这是进行后续测定水稻氮磷钾含量试验之前的样品处理过程,在农业科技期刊论文中一般都是省略的,仅简单交代几句或者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整个试验的准确性(气温、降水等自然条件是否属实)与规范性(取样时是否随机选取植株)无从考察,这就给学术不端创造了条件。如果作者将这种在田间或实验室进行试验的关键步骤制作成短视频,那么既可以使试验过程可视化,增加论文的生动性,减少学术论文的呆板性,是学术论文内容的重要延伸与补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学术不端,检视科学试验操作的规范化。

在农业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的时代,短视频成为图文社交后的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它对编排专业性、拍摄技巧和设备要求较低[8],对制作内容的容量要求无特殊限制;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增加科研试验的趣味性与学术论文的可读性,可将试剂配制过程制成卡通视频,从而增强科研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黏性与张力,扩大期刊品牌的影响力。

《江苏农业科技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借鉴《江苏农业科技报》的做法。《江苏农业科技报》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报,在2021年组建了自己的新媒体团队,于同年5月18日在微信平台认证了视频号,定期推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新品种,以及农业科普知识如稗、千金子等杂草与水稻的识别方式等内容,所呈现的内容方式即是短视频,这些短视频内容并不是随意制作的,均是选取了与《江苏农业科技报》相关的重要板块的内容,也不是对其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融入了新媒体元素,对其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扩展。笔者认为,微信中的视频号是传统纸媒(报纸、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所呈现的内容是纸媒内容的延伸与扩展;同时,视频号也是传统纸媒众筹的产物,它所“筹”的是读者的关注度——时间与精力,而它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所关注的“时间”是读者的碎片化时间,所关注的“精力”也是读者的休闲时候的精力,此时读者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学习起来不会很累。

但是,目前依托视频号平台的科技短视频与正文内容是分开呈现的,是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而存在的,很好地展现了纸媒的传播特性,并未呈现出纸媒以“内容”为“王”的特性。农业科技期刊应该借鉴报纸与短视频融合发展的经验与不足,组建自己的新媒体团队,构建新媒体矩阵,开展新媒体学术服务[9],积极尝试,敢于实践,善于总结,勤于优化,从而扩大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二、试验数据的可视化

数据是科技论文的核心与灵魂,图与表是数据表现形式,一般以静态的方式将结果直接呈现出来。但是,在试验过程中这些结果都有一个动态的统计学分析过程,而这个动态的过程在传统的农业科技期刊中无法完整地分享出来,表现形式单调、呆板。加入多媒体元素之后,作者可以将这种动态的分析过程制作成短视频(如flash小动画视频),并置于相应的文字部分。一方面,编辑在帮助作者核对数据时可以很快地锁定错误,与作者的沟通也能更加顺畅;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提取有用信息。

1.图与多媒体的融合

科技论文中的常见图包括作者利用相机等设备拍摄的照片以及利用Excel、Origin、Design-Expert等软件制作的图形,它们在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中都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的。在文字表达中融入图片、图表、图示,这在农业科技期刊产品的生产及传播中已较为普遍,这一模式是农业科技期刊可视化出版的初始形态[10]。多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之间的介质区隔, 使得新闻摄影媒介形态也发生了变化[11],加入多媒体元素后论文内容会更加生动、形象、丰富,试验结论与规律更具有科学性。

(1)照片的视频化

以水稻叶片受纹枯病侵害为例,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一般会将受纹枯病侵害前后的水稻叶片以照片的形式放在相应的文字之后,虽然具有一定的直观性,但是受到病虫害侵袭后,叶片是从顶部、中间部位或者是底部开始出现病变症状的,还是几个部位同时出现病变症状的,病变大小、扩散的形状和速度等只能通过文字大概描述一下,照片无法将这些微妙而关键的变化过程展现出来,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业科技期刊与多媒体融合发展之后,作者便可以利用摄像机、监控等电子设备将水稻叶片受纹枯病侵害后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后期再将关键变化节点剪辑出来并加入相应的文字,如日期、变化大小、颜色变化等。这会给读者带来更强的直观性,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文字更加具有说服力。

(2)图形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 space,3D)动态可视化

科学论文中的常见图还有作者利用Excel、Origin、Design-Expert等软件制作的。以农业工艺优化的论文为例,这类论文近几年常用Design-Expert绘制最佳工艺条件下的3D可视图,但是传统的农业科技期刊仅仅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结果3D化,是立体静态图。如果将Design-Expert完美地嵌入到互联网中,便可实现3D动态可视化,最终呈现的会是一副动态图,工艺条件也可以在作者给定的范围内自如地进行调整,这样读者都可以在作者给定的范围内通过手动调整工艺条件观察到不同的曲面图,在这个过程中,该图形的关键要素——底部的等高线图的形状会随着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最佳工艺条件下是正圆形的,偏离最佳工艺条件时会向椭圆形趋变。此外,读者还可以与作者和编辑一样看到不同角度的曲面图。

2.图与表的自由切换

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绘制图形的常用软件有Excel、Origin等。在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中,同一组数据一般只选择图或表一种形式呈现,不会用图和表2种形式同时呈现,否则会使数据重复呈现,占用大量的版面,从而提高出版成本。但是,图与表其实是各有优缺点的,一般情况下,图形的直观性较强,所呈现的规律让人一目了然;表格具有简洁、清晰、准确的特点[11]。作者在用文字表述规律时,除了会表述整体的变化趋势,还会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比较,用数值得出规律,这时候图与表最好都呈现出来,传统期刊一般为了节省版面只用1种形式表达(图或者表)。与多媒体融合后,图与表可同时呈现,且不会多占版面,读者可以根据阅读需要自由切换。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将图与表同时呈现出来,具体还应该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决定。

3.图与表的可下载

在数字时代, 农业科技期刊广泛采用恰当的可视化信息图表设计, 是为了满足纯化文本信息、增强文字功能、节约阅读时间、提高速读效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使信息图表具有倍加传达文字信息的功能[12]。作者在撰写论文之前需要记录多个试验数据,之后用各种各样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归纳成规律,最终用这些规律指导农业生产。传统的农业科技期刊对于这些数据的分析过程都是省略的,读者看到的均是作者已经分析好的数据,不能了解到原始数据是什么、换算成国际单位以后的数据是什么、数据代入统计分析模型后的运算过程等。

在农业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编辑可以将作者分析所得的关键数据放入Excel中,并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供读者下载。在论文中呈现的仅仅是统计分析以后的结果,下载可以看到作者对整个试验数据的分析过程,此外还可以方便读者对有用数据进行引用,尤其是图形的引用。因无法下载可编辑的图形,在引用时只能截取图片,无法将可编辑的图及其数据引用在自己的论文中,期刊在出版时,遇到这样的图形只能平拷上去,非常不美观,甚至还会出现不清晰的情况。在HTML5页面阅读时,原图中会提供“下载链接”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下载。

三、文字与音频的切换

传统科学论文都是用文字进行记录,读者在查阅文献的时候,也只能用眼睛看,如果将这些文字转化为音频,读者在查阅文献时便多了一个选择,在眼睛长期查阅文献感觉疲劳之时,还可以用耳朵听。音频的属性,可以从朗读者的性别、朗读风格等进行设置,被朗读到的文字便会被不同底纹的图形突出,以提示读者,使读者的耳和眼同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学科版)》期刊在这个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们在拥有了6亿多用户的喜马拉雅上开设了音频节目,致力于发布最新的农业科技期刊论文,目前他们在该平台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3],当这个科技期刊在喜马拉雅上可以独立运营时,也可以成为与知网相互平等的数据库,喜马拉雅上的音频一般是配以文字的,在这个平台上文字与音频的切换技术非常成熟,这也会从另一个侧面助推知网等论文数据库更新这些技术,让读者在查阅文献时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科学论文加载音频对于学者获取信息是个很好的选择,此外还可以加载类似于“评书解说”一样的音频,这类音频可以邀请行业内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说,也可以让作者自己进行讲解,每期期刊可以用这种方式制作一个“串烧”解说,当每篇论文解说结束时可加载一个“音频弹幕”[14],这样不仅有利于读者快速筛选有效信息,还能对其学术价值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适应期刊碎片化传播发展的趋势[15]。在这一方面《中国新闻周刊》做得很好,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借鉴《中国新闻周刊》做法。他们在微信平台上拥有“双微号”,其中一个就是“视频号”,在这个“视频号”中,他们会不定期地对当前的时事热点新闻进行解说[16],但是这种视频也仅仅录制了解说员,并未对解说内容配以相应的视觉画面,所以笔者认为采用音频解说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相当于让人类闭上眼睛用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听到的内容,也可以忽略解说员因为形象不佳或者行为举止不得体而带来的负面效应。

四、结语

农业科技期刊的主体是科研论文,而科研论文由文字、图和表构成,那么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具体表达方式就是将科研论文中的文字、图和表与多媒体进行融合,即加载合适的视听内容,主要包括试验过程的短视频、试验数据的可视化以及文字转换为音频格式。传播性和内容性是农业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是农业科技期刊品牌化发展的两大基石。当今我国本土的农业科技期刊愈来愈注重品牌建设,甚至很多农业科技期刊以创办世界一流期刊为己任,积极加入“卓越期刊”的行列,从“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过渡。基于我国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我国农业科技期刊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的发展阵地,甚至还有期刊在微信平台注册了视频号、小程序等,开启了期刊众筹之路。农业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发展是期刊品牌建设的产物,农业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身品牌的影响力,积极组建自己的新媒体团队,基于网络,通过在线直播平台、图文信息发布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同步更新内容,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9]。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论文文字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