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湾区周边镇域经济与空间布局的发展探析

2022-12-31杨御衡

大科技 2022年47期
关键词:镇域湾区旅游

杨御衡

(广州地量行城乡规划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镇域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缩影,也是构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承接着县域经济与村域经济,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布局中直接辐射广大农村地区。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1]。

伴随着大湾区的发展,湾区周边镇域经济得到比较大的关注度。湾区大城市周边的镇域经济和一般地区的镇域经济有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如下:①空间维度上,湾区周边的镇与湾区大城市的距离、镇与镇之间的空间距离相对近,而一般地区的镇空间上比较分散,集聚度远不如湾区周边的镇;②经济联系上,湾区周边的镇,资金流、物流、人流等各种经济发展要素都和湾区大城市紧密联系,经济发展也受到湾区大城市的影响;③人口聚集度上,湾区周边的镇一般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吸引外来人口较多,反观一般地区的镇,人口密度远不如湾区周边的镇,因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程度拉大,人口聚集度的相差也进一步加大。

湾区周边的镇应结合自身情况,针对实际和镇域经济周期而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镇域经济规划,以指导镇域经济的发展。总体思路为找出镇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针对问题通盘考虑,做出科学的经济发展策略。

1 分析镇域的基本情况

收集镇域的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分析镇域的规模、现有人口、行政村划分、人口分布、地形、各类建设用地的总量和使用情况、镇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湾区的联系程度等,对镇域进行框架梳理,对镇域经济提出发展方向与愿景,进而对后面的影响因素可以做出判读,分析其优势与劣势,对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出适合镇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发展策略。

1.1 区位情况

分布在大湾区外围区域的周边镇域,与湾区大城市空间距离比较接近,在大湾区中心带一至两小时经济圈内,非常有利于融入大湾区核心经济圈,而且与周边镇也距离较近,可以充分考虑区位的影响,从全局考虑镇域的业态发展。湾区周边镇域非常适合承接一二线城市产业外溢与产业相关的配套产业、湾区的果蔬基地、周末与小长假的旅游目的地等。

1.2 交通情况

在湾区密布着发达交通网,作为湾区周边镇域必定会有相应的海陆空路线直接或从周边经过,分析湾区周边镇域与交通网的联系程度,包括联系度的紧密性,对湾区产业延伸的影响程度,镇域经济产物向湾区输送的便捷程度,以及湾区人流与镇域的通达性。

1.3 资源与配套分布

总体分析镇域内部村落的现状、人口分布、资源与配套情况,进而深入分析与经济的关系。首先分析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及资源共享情况;其次思考影响经济的主要水源、矿产、人文、地质、自然风光等资源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程度,分析研判镇域延伸发展情况,镇域与周边如何互补互助,从而促进形成更大的协同发展区。

2 分析镇域产业发展情况

2.1 分析第一产业现状

收集近几年镇域耕地、园地、林地面积与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各类土地的使用效率,是否给农户带来合适的经济收益,是否存在撂荒土地,是否有措施对撂荒地进行流转提高村集体经济的收入。镇域内部是否已经出现农业龙头,是否形成有特色农产品与传统产业,其经营模式是否带动了农户种、养殖,农业在镇域经济中的地位与关系,是否能够达到镇域经济规划的要求。

2.2 分析第二产业现状

湾区大城市的产业发展至一定程度,会有部分产业因发展用地、环境保护、人工成本等限制因素需要向外迁移,一般会在周边城镇选择生产成本较低的工业园区。这是周边镇发展第二产业的机会,产业进驻,能够提供大量的税收,保证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分析从一、二线城市转移过来的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将这些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做大做强,分析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

2.3 分析第三产业现状

收集镇域内的第三产业数据与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其经营状态,在镇域经济中占比与地位。第三产业发展处于哪个阶段,能否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域内是否拥有发展旅游业的自然景观资源、如温泉的矿产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能否通过挖掘进行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业。

3 逐步形成以产业为基础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综合分析该镇影响镇域经济的各种因素,总结出主要矛盾,结合经济情况作出经济规划策略。产业是人口合理聚集、乡村健康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农业强镇的建设都强调产业功能的优先性。镇域经济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则需要龙头来牵引,因为可以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来发挥聚集效应,从而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湾区周边镇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人流、市场、资金、技术基础较好,引进或培养出龙头企业,抓住其优势扩大影响力,带动强镇建设与乡镇振兴[2]。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下,结合当地条件,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的发展路径,选择最适合镇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形成产业为基础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3.1 优化提升三生空间

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健全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加强生态林的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任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整合耕地资源,实施生态修复。

高效利用生产空间。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区,以承接湾区产业外溢或产业配套为主导的工业园发展区,以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的农业生产空间。

合理布局生活空间。充分挖掘乡村生活空间的功能演变及文化变迁,运用多元的乡土智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补齐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3.2 科学划定乡村经济发展片区

结合各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配套资源分布情况,划定乡村经济发展片区。发挥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引导工业园结合自身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延长生产链,迎合湾区经济发展,做大做强工业产业园区。挖掘旅游资源,推进湾区旅游度假建设项目,对接延伸增设农业观光研学、林下经济、森林体验、有机餐饮等项目,打造湾区的旅游度假核心。结合“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民+基地”等模式,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选取当地特色农产品扩大种植面积、生产规模,提升品质。以农业生产为本底,借力旅游度假区的带动辐射,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结合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核定乡村经济发展片区。

3.3 结合经济发展片区调整镇村体系

结合乡村经济发展片区,按照镇域行政服务中心、中心村、多个行政村节点的规划结构进行调整。按照经济发展片区的划定形成中心行政村集中服务各村,通过镇内路网将中心连接,形成全镇公共服务的网络共享资源,成为各产业的服务中心,推动产业融合。

3.4 筑牢现代农业基础,推动畜禽苗木种业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巩固提升耕地资源。落实政策法规,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整治撂荒耕地,推动土地资源优化;对撂荒地展开全覆盖、地毯式排查,摸清底数,查明原因,为下一步复耕复种打下基础;大力宣传相关农业、土地知识与政策,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因地制宜,鼓励各村种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标志。通过土地入股,集体托管、土地承包流转等方式优化土地资源。

重点发展农业,强化平台带动作用。引进或培养龙头企业,强化平台带动作用,着力推进禽畜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农业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大基地、大主体,打造大产业、大品牌,形成贯穿产业链全过程、串联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不同功能区域结合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完善配套设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园[3]。

优化合作模式,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坚持以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农业精细化经营水平,构建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着力建办一批农副产品仓储保鲜、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3.5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总部经济

立足原有基础,推动绿色低碳升级。鼓励现有企业扩产、延链、补链,提升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企业要实行规范化管理、现代化管理。转变发展观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改进治污设施,尽快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环境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尤其以高污染行业为重点,实施清洁生产改造计划,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鼓励开展重点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模式试点。

全面提质改造,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利用湾区城市对口帮扶政策,鼓励各镇加强招商引资,引进优质项目。探索构建“湾区总部+基地”“湾区总装+配套”“湾区研发+制造”等合作共建模式,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内部企业结对帮扶,发展湾区外溢产业和配套产业。

跨界合作发展,全面促进产业融合。结合现行工业区的经济水平、区域状况、人民生活要求及其具体实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划分功能业态,进行科学规划,具体区分对待,实现协调发展。培育壮大强镇姓村富民产业,走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镇域经济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必然选择[4]。

3.6 聚力打造乡村旅游,建设大湾区旅游目的地

依托重点景区,形成旅游增长极核。通过旅游项目整合逐步申报省级、国家景区,将资源紧密联合,融合发展成一个大的增长极,扩大影响力,打造当地旅游品牌。

以极核为中心,横向发展旅游配套。基于村集体用地围绕景区发展旅游相关配套:如商业街、食街、农家乐等,增加村集体收入,融合发展,乡村与旅游、村民与企业共容,共融,共荣。结合发展,融入整体,扩大整体的竞争力。

从极核向外拓,发展乡村旅游节点。以旅游增长极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乡村旅游,如镇街的圩日地摊街基础上升级改造,营造人间烟火气,吸引旅游人流进行体验圩日的乡村繁华。以村落的田园景观发展乡村旅游,讲述乡村发展历史,游田园景观,住村居,体验乡野慢生活。以龙头农业企业为基础发展亲子农场,结合一些乡村娱乐如滑草、放风筝、露天影院、星空营地、骑马、坐牛车、乡间动物运动会、果树认知、昆虫认知等。

完善基础建设,逐步发展全域旅游。基础建设是项目发展的根骨,根骨强壮才能有强壮的体魄。首先是极核内部的互连,完善旅游接待、游客服务、农产品展销、旅游规划区域示意、旅游线路建议、停车相关配套。然后是强化环镇道路,将极核与乡村旅游节点串联,完善农旅配套设施,停车、展销、电商、冷链运输等综合服务。

结合旅游发展,带动一三产业融合。全域旅游必须按照“全域旅游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为主阵地,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多层次的以旅游特色小镇。它不单是景点旅游,更是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与人之间交流,只有全员融入水台全域旅游来,才能真正将全域旅游发展起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5]。基础配套共享,共同发展。结合旅游的农产品展销,扩大市场,打响知名度,融合发展最终赢得共同发展。

3.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立足交通先行,提升交通保障水平。先打通与湾区大城市的连接,加强与湾区大城市的连接,降低湾区与镇域的交通时间;再建立镇域内部的交通网,让经济的血液通过镇域交通的毛细血管通达产业与民居。

完善水利设施,健全供蓄水利体系。为完善当地农田的排涝、抗旱能力,确保农田高产、稳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在原有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应以当地种植作物与自然气候条件等实际需求,遵循实事求是、综合利用和安全性原则,与当地山、水、路、林有机结合起来,并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提高服务水平,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为保障乡镇正常运行,亟需提高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乡镇运行和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镇域湾区旅游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乡镇尺度下人口老龄化空间演变格局分析
浅议镇域村庄统筹规划在村庄规划编制中的作用
基层法律服务在助推镇域经济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