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背景下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构建探究

2022-12-31李占秋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33期
关键词:双碳排放量核算

李占秋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表明我国积极进行气候治理的决心,同时也是体现我国融入全球治理、体现大国责任担当的表现。“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从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推进。节流方面需要加强碳排放管理。国家发改委为了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碳减排工作,不断探索了多种管理方式,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碳排放配额管理。在碳排放配额管理的基础上搭建碳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权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当前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整体运行平稳,企业减排意识不断提升,市场活跃度稳步提高,近年来碳减排成效显著。

开源方面需要通过营林、造林,增加林业碳汇。我国陆地生态碳汇潜力巨大,林业碳汇效果较好。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区域碳汇交易试点,搭建碳汇交易平台和碳汇融资平台,林业碳汇已开始产生多种经济效益。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需要积极采取行动改善生产管理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节能减排、增加碳汇的目的,助力国家“双碳”目标顺利达成,这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要求——碳管理。企业开展碳管理工作可以使用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成熟的管理工具,将碳管理融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组织和方法做好碳管理工作。

一、企业碳预算

预算是企业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指标、财务数据等进行预测和规划,这是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企业开展碳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对未来期间内的碳排放量、碳汇量等指标进行预测和规划,于是产生了企业碳预算的概念。综合考虑“双碳”目标达成所需的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企业碳预算中,将碳排放量、碳汇量作为两个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碳管理要求延伸出更多细化指标共同组成碳预算指标体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之中。由此,企业碳预算成为全面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1],企业可以在全面预算管理框架下开展碳预算工作,并根据碳预算工作特征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适当调整,将企业碳管理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促进企业碳、业、财相融合,协同发展,共同推进。

二、构建嵌入企业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

(一)企业碳预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在碳预算设计过程中,要求综合当前市场变动情况、企业自身发展定位以及区域碳管控要求,制定出符合产业发展、适应自身战略、契合区域规划的碳管控目标。在传统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均衡的基础上,纳入企业碳管控目标的刚性管理约束条件,据此制定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平衡管理模式。

企业碳预算指标设置时考虑碳排放和碳汇两方面的内容。碳排放方面需要设置碳排放总量、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等指标。一般情况下,国家或区域会给企业制定一个碳排放额度,企业可以既定的碳排放额度为基础,结合自身经营目标制定自身的碳排放总量预算目标,碳排放总量预算目标与既定的碳排放额度之间的差额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买卖相应量的碳排放权来实现平衡,相对应在预算中考虑买入成本或卖出收益、减排政府补助。企业可在现有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基础上,设定单位产品碳排放量预算目标,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增加节能减排设备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相对应在预算中考虑新增投资、新增成本;在碳排放总量预算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下降意味着产量增加,相应在预算中考虑收入增长。

碳汇方面需要设置碳汇总量和单位面积碳汇增量等指标。企业可评估测定现有林地碳汇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碳汇总量预算目标,通过现有林地林木自然生长增加碳汇和投资新林地增加碳汇来达成预算目标,相应地在预算中考虑新增林地投资、碳汇收益、政府补助。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林种、不同的生长阶段都会对企业单位面积碳汇增量产生影响,同时抚林育林、迹地更新等营林活动也会影响单位面积碳汇增量,企业设定单位面积碳汇增量预算目标需要在预算中考虑营林成本、碳汇收益。

企业通过碳排放总量、单位产品碳排放量等指标的设置引导实现节能减排,通过碳汇总量、单位面积碳汇增量等指标的设置引导实现增加碳汇。碳减排收益与成本之间、增加碳汇产生的收益与投入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值,体现了节能减排、增加碳汇的碳管控活动的经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碳管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在企业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企业具有实施碳管控策略的动力,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碳管控方案与策略。企业碳预算编制中,基于企业整体规划制定碳排放量与碳汇量,将其纳入企业整体碳预算管理机制之中。在制定企业年度碳排放量与碳汇量之后,基于企业各个部门职能与碳管控活动,将碳排放量、碳汇量进行分解,促进企业碳预算有效执行。

(二)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

企业传统全面预算体系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三部分内容,从企业战略出发,根据企业现状、外部环境等因素确定经营目标,制定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等经营预算;为保障经营目标达成,制定相适配的投资预算、融资预算等资本预算;最终根据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完成资金收支预算、财务状况预算、经营成果预算等财务预算。嵌入碳预算后的全面预算体系主要包括碳预算、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四部分内容,从企业战略出发,根据企业碳排放水平、碳汇能力、区域碳管控要求等因素确定企业碳管控目标,制定碳排放预算、碳汇预算等碳预算;在满足碳预算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经营目标,制定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等经营预算;为保障碳管控目标和经营目标达成,制定相适配的投资预算、融资预算等资本预算;最终根据碳预算、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完成资金收支预算、财务状况预算、经营成果预算等财务预算。

嵌入碳预算后,企业生产预算等经营预算受到碳排放预算的制约,碳排放预算达成需要改进生产工艺、增加节能减排设备等投资预算作为保障,碳排放预算调剂的碳排放权交易又会影响经营成果预算等财务预算;同样地,碳汇预算也会对经营预算产生决定性影响,碳汇预算达成也需要新增林地投资等投资预算作为保障,碳汇交易又会影响经营成果预算等财务预算。嵌入碳预算后,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除了要考虑编制传统预算时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的相互影响之外,还需要考虑碳预算与经营预算、投资预算、财务预算之间的相互制约,减排收益与成本之间、增加碳汇产生的收益与投入之间的平衡,从而形成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

嵌入碳预算后,企业需要在传统预算报表体系中增加碳预算报表。企业应根据自身碳管控目标,结合区域碳管控要求,确定各项具体碳预算指标,构建碳预算管理指标体系,形成碳预算报表,与传统的经营预算报表、资本预算报表、财务预算报表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报表体系。

(三)碳预算编制

企业在编制碳预算之前,首先要对现有的碳排放量、碳汇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形成碳排放评估报告、碳汇评估报告。基于碳排放评估报告、碳汇评估报告,对企业碳排放水平、碳汇能力水平及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等形成完整、有效、系统的认知,结合企业关键生产活动,构建整体预算管理目标,对碳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解,联合采用增量预算、零基预算、作业预算、项目预算等多种预算方法展开编制[2]。

相较于传统预算中的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碳预算的专业性更强,涉及范围更广,需要成立专门的碳预算部门,对碳预算编制工作、包括后续碳预算执行等碳管理活动进行统筹。在碳预算编制过程中,碳预算部门要加强与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业务信息部门、财务部门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之下,构建分级编制方式,逐级进行信息汇总,针对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专业指导。

(四)碳预算执行

企业完成碳预算编制后,需要采取措施保障碳预算得到有效执行,达成碳预算目标。首先,根据各项业务的特性,将碳预算的各项指标按时间维度进行合理分解。其次,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和碳汇核算体系,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形成的碳汇量进行及时、准确计量,定期形成碳排放核算报告、碳汇核算报告。最后,跟进各责任单位预算期间内碳预算执行情况,对比碳预算分解目标与碳排放核算报告、碳汇核算报告,分析找出预算执行偏离预算分解目标的原因,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保障整个预算期间内碳预算目标的顺利达成。

(五)碳预算考核评价

企业构建起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为保证该体系能够有效运转,需要在全面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中增加碳预算考核评价内容,分别从碳预算工作开展情况和碳预算目标达成情况两个维度对碳预算全流程涉及的各个部门、人员进行考核评价。通过碳预算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引导企业全员重视碳预算工作,形成碳预算管理理念,保障碳预算体系高效运转。

三、政策建议

国家“双碳”目标的落地需要层层分解至省、市、县、区等各区域,并最终落实到企业层面,由企业共同努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可通过发展政府碳预算来进行规划[3],政府碳预算落实到企业层面,在企业层面达成则需要国家推出各项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碳预算,提升企业碳管理水平,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制定碳预算行动指南,开展碳预算管理试点

目前,企业碳预算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企业开展碳预算工作缺乏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和可靠的经验做法。只靠企业自主探索形成有效运转的碳预算体系可能需要较长的周期,且可推广性可能较差。国家可以在针对现有的重点行业企业进行碳配额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碳排放核算报告,总结重点行业企业碳配额管理的有效举措,根据各行业特点制定相关行业的碳排放标准、碳汇标准、碳管理规范,制定企业碳预算行动指南,为企业发展碳预算指明方向。国家可以选取部分区域部分企业开展企业碳预算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对相关行业碳排放标准、碳汇标准、碳管理规范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进行验证,并根据试点效果进行及时调整,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全面、有效、可行性强的碳预算工作指引,面向全社会企业进行推广,为企业发展碳预算提供实践指导。国家可以制定统一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和碳汇核算标准,规范企业碳核算工作,引导企业建设形成简捷、高效的碳核算体系,为企业开展碳预算工作提供核算数据支撑。

(二)建设碳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全面碳交易市场

目前,企业开展碳预算工作缺乏充分、有效的碳数据支撑。虽然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已有序运转多年,可以为企业开展碳预算工作提供一定碳排放数据,但其可提供的数据远远达不到碳预算管理的数据需求。并且,碳排放权交易平台未涉及碳汇数据,碳汇交易还处于区域试点阶段,碳汇数据尚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可以在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和部分碳汇交易试点的基础上统筹建设全面的碳数据管理平台,收集汇总碳排放数据、碳汇数据、碳交易数据等碳数据,形成碳数据库,降低企业碳数据的获取难度,为企业开展碳预算工作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国家可以在建设碳数据管理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全面完善的碳交易市场,首先,将碳排放权交易、碳汇交易全部纳入碳交易市场,形成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公允的碳交易价格;其次,将碳汇融资纳入碳交易市场,积极发展碳汇金融,全力打造碳汇融资体系。构建起全面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将为企业碳交易、碳汇融资提供更多便利,加快企业碳预算工作成果转化变现,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提高企业开展碳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水平碳管理人才队伍

企业碳预算专业性较强,企业碳预算的编制、实施、考核评价等碳预算工作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专业的碳管理人才。碳预算的实施还需要碳排放核算体系、碳汇核算体系做支撑,这也离不开专业的碳排放核算、碳汇核算人才。同时,企业开展碳预算也需要企业员工具有完备的碳管理知识、系统的碳管理理念。目前,企业的碳排放量、碳汇量数据只能聘请专业机构评估测定,具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专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较少,企业缺乏碳管理、碳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企业员工也普遍缺乏碳管理、碳核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碳管理理念。国家可以制定碳管理、碳核算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碳管理、碳核算人才培养方案,推动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碳管理、碳核算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高校、社会机构、企业提供更多碳管理、碳核算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的碳管理、碳核算知识储备,促使企业员工形成碳管理理念。多种人才培养方式相结合,建设高水平碳管理人才队伍,为企业碳管理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上述各项政策的施行,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开展碳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关注开展碳预算管理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鼓励企业在碳预算管理上进行积极探索,促使更多企业开展碳预算工作,提升全社会企业碳管理水平,助力国家“双碳”目标顺利达成。

结语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碳管理工作,并逐步将碳管理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传统的企业管理工具和方法不能满足企业碳管理需求,因此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目前,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的构建探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嵌入碳预算的全面预算体系完善并付诸实施。

猜你喜欢

双碳排放量核算
“双碳”目标视域下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研究
张掖市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与空间分布特征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