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视域下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研究

2022-12-22王伟歌

绿色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双碳制约供应链

王伟歌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1 引言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稳定经济、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2020年6月23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发布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报告的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能耗约占工业总能耗的25%~30%,由于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生产技术有待改进,使得中小企业的能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不断增长。报告认为绿色转型是中小企业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长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转型的支持,为经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虽然单个碳排放量不多,但是企业数量庞大,总体排放量不应小觑;同时,多数中小企业环保意识不足,绿色化技术水平不高,往往有着比大企业更为广阔的节能减碳空间[2]。因此,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带来更严格的环保管制要求,有必要分析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时遇到的困境和深层次的制约因素,以提出有效的绿色转型发展建议。

2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现存相关问题

绿色转型是指经济发展摆脱对高消耗、高排放和环境损害的依赖,转向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排放减少和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方式[3]。这意味着绿色转型不能仅仅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修补和延展,而是要进行革命性变革,是一种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低碳发展的新型增长模式[4]。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数量大、分布散,基础管理能力偏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绿色转型效果和节能减排效率普遍低于大型企业[5]。

关于在绿色转型中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和困境,一些学者和机构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陈婉等[5]在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普遍存在着工艺设备落后、投入不足、绿色技术应用水平低、绿色环保理念和意识不到位等问题。李明[6]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发现,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是中小企业环境治理困局的根源。从政府管制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数量和类型多样,地方环保执法无法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全面环境监管;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购置和维护成本高,中小企业无法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提升环境管理能力。蔡凌[7]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剖析了中小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认为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有3个方面的现实困境:一是中小企业逐利性和注重短期利益的特点,使得中小企业不能主动承担绿色环保责任;二是中小企业在绿色技术和资金投入方面存在障碍;三是地方绿色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足。

从区域研究来看,刘希全等[8]对山东省85家中小企业开展问卷和走访调查,总结出阻碍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因素有理念不深入、投资成本高、技术创新难、专业人才少、法律不健全、监督力度小等。王蕊婷[9]认为甘肃省中小企业在实施管理方面存在着绿色管理观念淡薄、欠缺专业技术支持、缺少绿色营销策略、绿色形象不鲜明等问题。

3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小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专家访谈和个别企业访谈等方式梳理分析出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有以下几点。

3.1 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的经验不足

通过最广泛和充分地调动企业参与,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减碳态势,将有助于早日实现国家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但是当前,我国开展的绿色制造、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工作主要针对大企业,实践先驱也局限在一些知名大公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0]的一项报告指出,使用环保技术的企业的投资回收期至少是2~3年,大企业显然更能负担技术创新成本,而中小企业由于存活时间短、资金实力差等原因,采用低碳环保技术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整体排放水平较高[11]。中小企业较为缺乏实施绿色转型的经验,多数层面不太适合参考遵循大型企业较为成熟的规则、程序和方法。

3.2 外部环境监管举措不够完善

我国法律法规已经加强了对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规范和管制,但总体上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机制。如,很多中小企业会比较排污费远和污染治理费用的高低,大多数情况会选择直接缴纳排污费,而不是积极地进行污染治理。政府部门对企业环境管理还未形成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在绿色转型中浅尝辄止[12]。另外,行业协会等非政府部门的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较为有限,也不能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大众对企业的生产流程、环境管理制度缺乏了解,没有对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督渠道,只从企业终端治理情况进行反馈,使得监管效力极为有限。

3.3 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造成的障碍

绿色发展强调系统性,从产业角度来看要求行业供应链从整体上全面减小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由供应链条上节点进行各个单独的处理。传统供应链管理一般以原材料供应商为起点,以用户为终点,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均为单向运动,容易忽视了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行为对社会资源合理利用和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产品退出使用期以后的问题更是不作考虑。将与环境管理紧密相关的绿色供应链纳入企业经营管理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12],但在传统供应链模式下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供应链中的弱势和被动地位,更容易受到环保带来的外部负效应的影响。

3.4 绿色转型投入不足

中小企业在实施绿色发展意味要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生产和服务的每个流程和环节都要以节能、减排、低碳为目标,无论是绿色生产技术的改良、污染排放的处置、循环回收的管理改进都需要投入大量设备、人员和资金。OECD调查显示,缺乏资金来源是中小企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的资源约束之一[1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本身已经存在着资金有限、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实施绿色转型要比大型企业投入和付出更多的资源,权衡环境治理成本后,往往缺乏对绿色转型投入的动力,导致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投入严重不足。

3.5 企业的环境管理理念落后,绿色转型意识不强

大多数中小企业环境管理方式方法处于较低水平,普遍采用传统粗放式的污染防治模式,既不太注意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污染控制,也容易忽略提供的最终产品或服务带来的环境问题。中小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人员基于短期利益,在环保责任的履责和节能减碳方面欠缺主动性以及意识不足,没有专门制定相关绿色发展战略和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管理人员机构[7]。绿色转型意味着需要对企业现行运营体系进行较为彻底地调整转变,企业决策缺乏对社会发展的预见性,难以将绿色、低碳、节能等绿色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与管理中。

3.6 绿色工艺装备落后,绿色技术应用水平低

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着工艺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中小企业节能潜力分析及供应链节能减排政策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中小企业工艺水平和技术落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部分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比大型企业同类产品高出50%左右,造成了高额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1]。绿色转型要求企业要对已有的生产技术和流程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对一个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意味着从产品设计、进料、设备购置、工艺流程、包装运输到回收物流的各个环节均实行“绿色化”,这一过程强调了流程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先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和污染处理技术是实现绿色转型的基础和保证,而中小企业原有工艺、技术基础较为薄弱,且缺乏通畅的信息渠道和技术支持,中小企业无法及时获取先进的绿色生产的新工艺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造成环保绿色技术的应用水平普遍落后。

3.7 政府部门的激励性政策还须加强

很多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的积极性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激励,譬如,马瑜寅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低碳发展意愿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扶持力度对中小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有显著影响[13],但是目前一些政府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绿色、低碳、环保方面的激励性政策还有待于改进。一些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实施绿色环保行为的关注度较低,没有根据各行业企业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诉求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相比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较难享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以及绿色金融工具的支持,如我国绿色公司债发行主体中,95%以上是国有企业[14]。另外,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转型的效果的考核评价还不到位,难以根据企业绿色转型的具体效果实施相应的激励性政策。

4 基于ISM-MICMAC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研究过程

为明确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性和根本性难点,本文通过构建ISM-MICMAC模型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推进中小企业实施绿色转型的制约因素,研究方法与过程如下。

4.1 方法与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是美国J.N.Warfield教授于1973年开发的一种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的有效方法。ISM能够识别复杂系统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从而分析和揭示其内部关系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在电子计算机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拓扑运算,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凌乱关系分解成为若干子系统,从因到果的方式求得因果可达序列,并以层次化的有向拓扑图表达,最终将系统构建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15]。

MICMAC方法由Duperrin和Godet提出,依据各影响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用来分析系统中各影响因素所处地位及相互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16]。其中,驱动力是指某一要素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依赖性是指其他要素对该要素产生的影响。该方法基于矩阵相乘原理,对可达矩阵进行运算得出各因素的依赖性值与驱动力值,进而构建直角坐标系,横坐标代表依赖性,纵坐标代表驱动力,各因素的依赖性和驱动力的强弱使得坐标系划分为四个象限,分别代表4类不同影响性质的因素群,即Ⅰ独立、Ⅱ依赖、Ⅲ联动、Ⅳ自发,并将结果用象限图表示。

将ISM和MICMAC分析方法联用能够在明确因素间因果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地位作用,增强系统因素间的逻辑解释。本文利用ISM和MICMAC分析方法研究中小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可以对现有文献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辨析出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更为有效的决策建议。

4.2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ISM模型构建

4.2.1 确定制约因素,列举各因素的相关性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制约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问题和因素主要有7个。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

通过调研,高校学者和中小企业负责人等相关专家认为这7个方面较为全面涵盖了中小企业绿色转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发展障碍,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专家调查法按照以下规则,明确了两两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邻接矩阵A见图1。

(1)Si对Sj有影响,存在二元关系则标记为1;Si对Sj无影响,则标记为0;(i,j=0, 1…7)。

(2)对因素间有相互影响的情况,取影响大的一方为影响关系,即有影响。

图1 邻接矩阵

4.2.2 建立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表示系统路径中元素之间可以到达的程度,由已知的二元邻接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I,经过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做幂运算,直到使第k次幂后的所有乘积都相等,则该乘积就是所求可达矩阵。由此,得出可达矩阵M如图2所示。

图2 可达矩阵

4.2.3 对可达矩阵层级分解,建立结构模型

为清晰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表象因素和原因因素,在可达矩阵的基础上进行层级分解和抽取,建立起层次关系。具体层级分解方法为:第一,计算可达集合R:其表示可达矩阵某因素对应行中,包含有1的因素集合;第二,计算先行集合Q:其表示可达矩阵某因素对应列中,包括有1的因素集合;第三,得到两个集合的交集即交集R∩A;第四,依次抽取R(Si)∩A(Si)=R(Si)的因素i,得到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本文依照此原理,得到一个四层结构模型(图3),分解步骤如表2~表5所示。

第一次抽取:第一层因素为{S1,S6},划去可达矩阵中S1和S6所对应的行和列,得到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如表4。

原理同上,可以得到第二层因素集合为{S4},抽取S4,得到表5。

表2 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

表3 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前因集

表4 第三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得到第三层因素集合{S5},抽取S5,得到表5。

表5 第四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最后得到了最底层的因素集合{S2,S3,S7},进而产生了一个四层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结构模型

4.2.4 建立相应的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结构模型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共包含4个层级。依据该解释结构模型7个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将第一、二层级归纳为表层因素,第三层级归纳为中层因素,将第四层级归纳为深层因素。首先,表层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实施,包括绿色转型的经验、绿色技术水平、绿色转型投入,也表明了绿色转型投入不足会导致了绿色转型经验匮乏和环保装备与技术应用性差的问题。其次,中层因素在解释结构模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其他因素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即绿色转型理念和意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中小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的资金、人员、设备、技术等各项投入。最后,属于根因的深层因素影响作用最大,作用效果最直接最显著,包括外部环境监管举措、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政府激励性政策。

图4 解释结构模型

4.3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的MICMAC分析

首先根据可达矩阵R计算各因素的驱动力值和依赖性值,见表7,然后将7项制约因素标记在由驱动力值和依赖值构成的坐标系中,得到了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的MICMAC分析的结果,如图5所示。

表7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的驱动力-依赖度

图5 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制约因素的MICMAC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第一象限是独立区域,位于此象限的影响因素与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结构系统无关,显然,该系统的独立区域无制约因素。第二象限是依赖区域,ISM模型的第一和第二层位于此象限,位于此象限的制约因素有较低的驱动力和较高的依赖性,代表着这些制约因素依赖于下层因素并受其驱动力的影响,具体包括了3个制约因素:缺乏绿色转型的经验、缺少绿色环保装备和技术和绿色转型投入不足。第三象限是联动区域,位于此象限的制约因素驱动力和依赖性均较高,在结构或系统中常常起到了传递下层因素的影响力到上层的作用,从解释结构模型和现实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意识和理念的确起到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第四象限是自发区域,ISM模型中第四层因素均位于此区域,在此象限的影响因素具有高驱动力和低依赖性,对上层影响因素有着强有力的驱动作用,并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制约因素中,外部环境监管、政府激励政策以及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于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有着重要的驱动性作用,必须通过调整这三个因素以影响和控制其他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从ISM-MICMAC模型分析结果可知,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是一个具有4层的多级递阶结构,最低一级的因素有3个:①外部环境监管;②供应链管理模式;③政策激励政策。这3个因素对于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有着重要的驱动性作用,会从根本上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思想意识和转变动力,进而使得中小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方面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较少,导致中小企业表现出绿色装备、绿色技术、经验获取等方面的落后性和明显差距。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这3个最根本、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来影响和控制其他因素。主要的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制和激励,包括环境保护政策、标准的实施以及绿色金融、碳排放交易等激励性政策工具;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市场因素的关键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主导企业,而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推广就是驱动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推进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应从3个方面展开相关工作。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全社会环境监管。一是绿色经济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和保障,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加强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管,强化中小企业的环保责任和意识;二是要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绿色环境管理行为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拓宽信息反馈的媒介渠道,形成全社会多层面协同治理的氛围。

(2)创新面向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政策工具。一方面,政府应针对中小企业建立可持续、数字化等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使中小企业受益的绿色金融工具,加大环保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另一方面应继续推动减税降费、资金支持等有关节能、减排、低碳的政策落地和技术交流,提高中小企业绿色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环境管理的能力。

(3)以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中小企业绿色转型。一是中小企业要树立起绿色战略发展观,将绿色思维和绿色行动贯穿到整个价值链,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二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构建绿色供应链评估标准,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碳排放、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推动供应链内所有节点企业改进内部业务流程和环境管理模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制约供应链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煤矿通风安全的制约因素及防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