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政协委员张义光:推进“科学家+工程师”模式 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12-31张义光

中国勘察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工程师科学家

“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的分量依然很重,而这也是不少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参与科技创新的意愿非常强烈。但目前也存在科研成果针对性不强、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义光表示,建议大力推进“科学家+工程师”研发团队模式,以提高研发的效率和效益。

在张义光看来,科学家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工程师来自大型企业。科学家掌握前沿理论,工程师了解行业痛点;科学家擅长“前端”科技研发,工程师熟悉“后端”产品开发,这种研发团队模式优势互补,可以避免研发和市场脱节,确保科研成果接地气、能落地,打通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既能鼓励企业参与技术研究,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增强创新能力,又能让智力资源精准响应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技术需求,探索科研成果高效转化为生产力的途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义光表示,企业作为科研需求主体、科研投资主体、科研成果应用主体,提出生产实际中的技术攻关需求,企业工程师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科学家组成团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双方协商引入市场化导向的工作机制和评价制度,例如借鉴企业目标导向的管理制度、良性竞争机制、绩效评价体系、激励约束机制、技术入股或出资,激发“科学家+工程师”队伍的积极性和潜力,提高课题研究效率,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周期。

“要加大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张义光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考虑对“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模式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同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政策便利程度,对“科学家+工程师”模式提供从课题立项到应用推广的全过程高效服务。

此外,张义光建议,鼓励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主动对接,双向沟通,提出技术需求,共同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工程师科学家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中国农机院科研成果:甘蔗和甜菜多功能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假如我是科学家
青年工程师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