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商科背景下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22-12-31邓小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底稿实务课程体系

邓小芳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在企业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经济的发展,我国商科教育作出主动服务于新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新商科建设就是式运用新思想、新手段、新技术、跨界融合新知识来培养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作为大部分商科院校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商科时代背景下审计人才的培养。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审计风险、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内容发生了新的改变。目前,审计底稿及审计证据趋于无纸化、信息化、数字化,审计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样。本文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调查学生对于审计学习的反馈,总结多年的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及审计教学经验,寻求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思路。

1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探究审计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新思路,笔者对本校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通过对本校3届大数据与审计专业近200名学生对在校期间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满意度、期望值以及学习效果情况等学习情况进行调研。92.7%的学生认为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抽象,生涩难懂。83%的学生表示审计教材文字性的内容太多,教材的使用率低下。79.5%的学生表示审计教学方法老套,内容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94%的学生期望能够多上审计实训课,减少审计理论课的比例。另外,笔者回访了80名大数据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学校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对于工作的适用性情况等进行调查,42%的学生表示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对实际审计、会计的工作的有帮助,55%认为在校的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对工作的帮助有限[3]。

2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与实训平台脱钩

首先,大部分学校在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充分考虑了学习的进阶性的逻辑,分别开设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遵循知识逻辑的递进原理,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对于会计课程体系,审计理论课程只开设了一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课程,而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属性本身就比财务会计更加复杂,内容更加抽象,专业词汇更加生涩难懂,没有从初级到高级循循善诱的进阶式学习,学生刚学习审计就接触这些复杂难懂对的内容,容易犯困,难以集中注意力。其次,大部分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先完成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学习,然后再开设审计综合实训的课程,审计本身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学生并没有接触审计底稿的编制,没有主动去思考编制流程,在审计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理解审计理论知识点,就好像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给他上办公软件的使用流程,仅仅凭想象去学习软件的使用。最后,由于审计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下一个学期学习审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效果不佳。

2.2 审计教材结构复杂,使用率不高

首先目前市面上的审计教材大部分框架为审计的概念、审计的分类和方法、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首先,教材的框架结构设置不尽合理,教材的编制思路没有严格按照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编制,学生在后面学习审计综合实训的时候对审计流程的掌握不够。其次,审计教材文字性的描述太多,又加上部分都是从审计准则里面照搬照抄,审计语言生涩难懂,很难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一句话读下来,每个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懂什么意思,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对于审计理论学习后的反馈。最后,审计教材中有设计审计底稿的编制模块,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实务中审计底稿的编制都依赖于审计软件,纸质底稿的底稿只能通过索引号链接审计底稿,不能通过公式直接审计底稿之间链接,造成极大地不方便,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纸质的底稿编制模式已经基本淘汰,因此,教材上纸质底稿的编制模块应该更新,增加新模板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

2.3 僵化单一的授课模式,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审计理论的课程主要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与PPT教学为主,课堂内容大部分以理论的方式呈现,能够链接视频、微课非常有限。审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科目,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学生前期掌握会计知识、税法、公司战略等知识,还有一些审计的职业判断依赖于高度主观,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教师很难通过PPT、语言、图表、公式等方法呈现出来[1]。再加上审计术语比较晦涩难懂、内容枯燥,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工作需要强大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字敏感性,逻辑思维能力需要锻炼各个会计科目与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数字的敏感性需要学生接触企业总账和明细账以及原始凭证,目前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训练。

3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相应的改革对策及建议

3.1 调整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和实务同步进行

针对审计理论与审计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问题,先理论后实务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训平台脱钩,而先实训后审计理论课程导致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实现理论与实训同步经行。例如,在货币资金循环的审计时,银行函证可以让学生在实训平台上,根据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和开户清单等来制作银行询证函,在此时可以根据银行询证函上面每一项内容讲授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和实质性控制程序等审计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对于银行存款这个会计科目审计的理解从抽象概念到具体的银行函证的收发函、现金和票据的盘点等一系列计提的审计措施,这个时候再灌输给学生审计理论知识会让学生有带入感,沉浸式学习,真正地从审计的角度对审计底稿的编制逻辑及审计思路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解决了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和不接地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2 调整教材结构,教材服务于审计实务

正如上文提到的实现审计理论与实务同步进行,那么审计理论的授课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还应该结合审计实训平台,使得审计教材的内容服务于审计实务,这就需要在目前的教材结构上进行改善调整[4]。参考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教材《审计》首先介绍审计的含义及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证据、审计抽样及审计职业道德进行基本的介绍。然后解被审计单位环境及内部控制等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其次根据货币资金循环、投资与筹资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生产与仓储循环、采购与仓储、工薪与人事循环、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循环等7大循环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审计,最后就是完成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阶段。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的授课应该以底稿为主导。例如让学生编制大额流水检查的工作底稿时,在对大额流水检查需要从对账单到明细账核查一遍以后,还需要从明细账到对账单进行核查,让学生在做大额流水检查底稿的时候讲授货币资金存在性、完成性、恰当性的审计目标。总之,我们可以在让学生在实训平台编制底稿的时候,无处不在地融入审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审计教材给我们审计底稿编制提供框架、指引和理论依据,审计理论的讲授绝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

3.3 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现代学生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和知识爆炸的一代,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非常便捷和多样,但同时也伴随着知识的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形成了现代学生跳跃的思维、个性的鲜明。他们对传统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学习缺乏耐心,传统的课堂讲授与PPT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1]。学生们更加热衷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案例分析式、虚实结合式等多样的授课手段。教师应该更新知识体系和教育手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坚持以学生为导向、以平台为基础、以数据为资源,采取多元化渠道提升学生对审计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比如在线公开课、微课等开放式的课程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审计综合模拟仿真平台、审计综合实训平台等虚实结合的授课手段。坚持每天上课讲一个真实的审计案例,培养学生对于目前经济形式、现有资本市场、财经新闻的敏感性以及对于审计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底稿实务课程体系
底稿审核与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探讨
220 Students Make Riverside Scene at Qinqming Festival Alive 齐心手绘《清明上河图》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提高审计质量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ODI实务
FDI实务
如何规范编制审计工作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