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习作例文 学习语言表达

2022-12-31张晔莲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例文天山游览

□ 张晔莲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册编排一个习作单元,每个习作单元均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教学中该如何用好习作例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现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为例来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一、以“学”的视野,把握习作例文的价值功能

教学习作例文,首先要围绕学生的“学”来把握其价值与功能。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的放矢,不走弯路,学习负担自然也会减少。

(一)宏观:明学,把握起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那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这是必须明确的。

从学生学习过的习作单元看,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观察、想象、写事的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学习“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年级下册学习“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四年级上册学习“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从观察、想象到写事、写景,如此编排,让学生的习作能力呈现螺旋发展的态势。

从学生写过的写景类习作看,从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写‘这儿真美’”到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推荐一个好地方”,再到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自己喜欢的某个乐园,表达自己的感受”,呈现“写清楚—写出感受—按顺序写”这一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对于“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习作要求,学生是有一定基础的。

另外,学生学过《黄山奇石》《美丽的小兴安岭》《观潮》等写景文,这对本次习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中观:顺学,发挥功能

习作单元由单元篇章页、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六个板块组成。这六个板块各具功能,彼此关联,展现“感知—发现—运用—深化—活用”的学习过程。

习作例文安排在“初试身手”之后、单元习作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与精读课文互为补充,又发挥了指导习作的功能,还消除了以往教师寻找的例文不典型、不规范等弊端。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习作例文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范例,便于学生借鉴。换言之,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重在“学”,而习作例文重在“用”。

毫无疑问,《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是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者略读课文来学习的。它们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将学习所得有效迁移运用到习作中,这也是习作例文的教学价值所在。

(三)微观:促学,指向表达

本单元的习作内容是游记,需要按游览顺序来写。那么,怎么使景物的转换显得自然呢?这值得思考。此外,本次习作还要考虑如何将游览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把它们的特点写出来。基于此,有必要仔细研读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包括文本、旁批、课后题三部分。《颐和园》的四处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其中,第一处旁批提示写清楚地点,第二处旁批提示可以用过渡句写出景点的转换,第三处旁批提示写出观察的视角,第四处旁批提示对于印象深的景物可以重点描写。课后题提示学生关注文中的过渡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使用恰当的过渡句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并借助过渡句梳理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

《七月的天山》的旁批和课后题也从不同角度点明了按顺序写景物的几个要点。第一处旁批提示可以有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某一处景物。第二处旁批提示写重点景物时可以用比喻、排比等方法。课后题引导学生借助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语句,理清写景的顺序。

可以发现,《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中的文本、旁批、课后题均是为了服务“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习作要素而编排的。

二、以“学”的需要,发挥习作例文的支架作用

习作例文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将学习所得有效迁移运用到习作中。那怎么用好这个支架呢?

(一)整合课文,确定习作内容和顺序

完成“初试身手”之后,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再组织学生分享游览见闻,确定习作内容,让学生明白既可以分享外出游览过的风景名胜,也可以分享身边常见的景物。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颐和园》,找出游览地点并画出游览路线图。接着,回顾《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游览过程,强调介绍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时,要梳理自己的游览路线。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学习单,引领学生写下要介绍的地方的名称、主要景物,并画出游览路线图。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并在游览路线图上标注一两处印象深刻的景点。

(二)借助例文,写好印象深刻的景物

首先,教师利用《七月的天山》的第2 自然段,指导学生学习“按顺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学生默读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进入天山所见的景物写得有条理的?”教师借助旁批引导学生发现是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的。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初试身手”环节的练笔成果,组织赏析活动,强化学生“按一定顺序写”的意识,并回顾写一处景物常用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七月的天山》中描写野花的自然段,学习作者对于这一处印象深刻的景物是怎样写出它的特点的。

(三)交流评价,自主修改单元习作

印象深刻的景物写不具体,是本单元习作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学生遇到的最大的学习难题。为此,教师可以选取学生习作中的问题片段,把它与《七月的天山》的第4自然段作对比,让学生说说习作例文好在哪里。接着,让学生阅读《颐和园》的第4 自然段,借助旁批,概括昆明湖的特点,明白“印象深刻的景物要写清特点”。最后,学生自主修改单元习作。同桌交换阅读,并围绕“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了吗”相互评一评。

总之,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学生习作时借鉴和模仿的范例。准确把握习作例文的教学定位,充分发挥其支架作用,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例文天山游览
天山雪莲
天山儿女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天山雪鸡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美术馆游览指南
游览路线
天山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