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学 补学 联学 拓学
——例谈“阅读链接”的助学功能

2022-12-31李求宝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预学助学课文

□ 李求宝

“阅读链接”作为统编教材第二、三学段出现的一个小栏目,编排在阅读课文的后面,与单元导语、略读提示、课后练习等板块构成了助学系统。它极大地丰富了教材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但是,教学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对“阅读链接”何时用、怎么用比较模糊,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助学”功能。对此,笔者尝试围绕“预”“补”“联”“拓”四种方式,浅谈“阅读链接”的助学策略。

一、预学——提供前置性学习抓手

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在预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助学资源的功能与价值。以“阅读链接”为抓手,指导学生开展预学活动,对一些难点与重点进行前置性渗透,可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一)预助“去障”

有些文章具有一定深度,容易给学生造成阅读障碍。充分利用“阅读链接”,可以让课堂阅读效率大大提高。如,六年级上册《丁香结》是一篇意蕴深远的散文。学生读后会有一些困惑:生活中的“结”指的是什么?“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这句话具有哪些深刻内涵?教学该课前,教师以课后练习为预学作业,导引学生通过跨媒介阅读的方式预学“阅读链接”中的古诗词。通过预学,学生了解了李商隐笔下的丁香结代表了女子的思念与忧愁,李璟笔下的丁香结则寄托了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时的无限哀愁。这样就为课堂教学时理解作者引用“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用意做好铺垫,将古诗词与现代散文进行串联、融通,为理解“丁香结”即是“生活结”“愁怨结”提供基础,更为领悟作者对“丁香结”的新认识、新态度——“豁达积极地对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埋下伏笔。

(二)预助“酿情”

有的课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教育意义。学习此类文章不妨通过“阅读链接”进行情感预热。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前,可设计如下预学任务:读“阅读链接”中的现代诗,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它容易引发学生诸多疑问:为什么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时我们不抵抗?为什么“七子”会被外国霸占?……这些预学问题共同指向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过去,共同指向炎黄子孙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无形中,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被激发。还未进入课文教学阶段,特殊的人文情愫已在预学中预热、酝酿与发酵。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预学的铺垫,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有效引发情感共鸣。

二、补学——助推理解感悟的深化

(一)消除知识盲点

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局限,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利用“阅读链接”帮助学生解惑答疑,可以有效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四年级下册《琥珀》的“阅读链接”充分考虑学情,从科学角度介绍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与条件。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助学功能,具体有三种方法:(1)课始用——板书揭题之后,聚焦“琥珀”释题,先借助图片感知形象,再引入“阅读链接”,让学生快速阅读,了解相关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2)课中用——课文对琥珀的形成过程做了推理,学生可能会对“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等相关信息存有疑惑,引入“阅读链接”可以起到化疑去惑的作用。(3)课末用——推荐学生读一读“阅读链接”,丰富对琥珀的认识,从而激发探索欲与求知欲,鼓励学生做一次“琥珀”专题阅读,把文章读厚。“阅读链接”融入课文教学,可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盲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化解理解难点

《好的故事》是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描写了梦境,但真正目的是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这样的表现手法与叙述结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距离与难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对作者梦中的美好世界进行具象感知,再找出梦境开始和最后破碎的线索,最后阅读“阅读链接”中冯雪峰和李何林对本文的解读,让学生明白作品的主要精神。这样的链接教学,降点了阅读难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心声,使全文的难点得到有效化解。

(三)把握主题落点

统编教材以“双线组元”的形式呈现单元结构。其中,“人文主题”需要教师弹性把握,引导学生加以品析、讨论、感悟。如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课后“阅读链接”的内容为伊索寓言《北风和太阳》。教学时,教师可以相机引入“阅读链接”,指导学生发现“铁罐”和“北风”的共同点,领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一深刻寓意,对单元主题进行深化。“阅读链接”与课文形成呼应,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凸显单元人文主题,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三、联学——支持高阶能力的发展

日常教学中,容易以浅层性、机械性、单一性能力训练为主,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思维含量高的高阶能力训练比较缺乏。正确解读“阅读链接”,把握其价值,实施多元化助学策略,可促使学生高阶能力的发展。

(一)提高比较力

“阅读链接”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供学生进行比较性学习。有的课文直接提出比较的要求,有的“阅读链接”本身暗示了比较取向。运用“阅读链接”,开展比较阅读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比如主题的比较、语文要素的比较、写作风格的比较、人物形象的比较、表达特色的比较等。可以视不同要素要求,选择性地使用。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时,可以基于语文要素“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进行比较:(1)默读“阅读链接”,迁移运用学到的批注方法,开展批注阅读。(2)汇报批注成果,梳理批注的角度,巩固批注方法。(3)结合批注角度,比较课文和“阅读链接”的异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又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阅读链接”与课文形成互补,为落实语文要素提供助力。学生可以利用“阅读链接”中的片段开展表达方法的比较,习得运用拟人、围绕关键句来写的写作方法。

(二)提升观察力

“阅读链接”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供支架与情境。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课后“阅读链接”编排了《燕子窝》,它是一篇典型的“观察日记”。教学时,可以实施如下步骤:(1)习得观察方法。首先,将《燕子窝》与前一课《爬山虎的脚》中的“资料袋”进行关联,整理形成写观察记录的三种形式:图文结合式、表格式、日记式。接着,通过研读《燕子窝》,了解观察日记的体例特征。最后,比较三种观察记录形式的异同与优劣,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2)开展观察实践。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观察对象,积极开展连续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3)形成观察表达。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教材提示学生“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教学时可以再次使用“阅读链接”,发挥其“习作例文”般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品析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培养鉴赏力

统编教材选编大量美文供学生鉴赏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那么,如何发挥“阅读链接”的作用呢?一要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赏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审美鉴赏经验,形成鉴赏意识和正确的鉴赏观念;二要在实践中拓宽鉴赏维度,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意境、结构等方面去体会,培育鉴赏思维。以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为例:(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和同桌说说美在哪里。(2)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读,感受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3)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美写出来的,关注生动的修辞以及“先概述后具体”的构段特色。(4)勾连“阅读链接”,探讨动植物在过冬前有哪些表现。(5)组织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审美方法,从语言、意境、结构、情感等角度分享鉴赏结果,用朗读抒发情感。自此,学生经历了一次“从扶到放”的学习过程,其鉴赏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拓学——强化阅读体系的建构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阅读意识的强化,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阅读链接”如何在阅读体系中发挥作用呢?

(一)拓展视域,助推阅读从单篇走向多样态

扩展阅读视域,引导学生从单篇阅读走向整本书阅读,是“阅读链接”的题中应有之义。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阅读链接”补充了这本小说中萧红自述生活背景的片段。教学快到尾声时,教师让学生读“阅读链接”,进一步了解萧红的生平经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同情心,进而去读整本书,触摸作家不一样的童年生活。此外,还可以让“阅读链接”与课文中描写植物、昆虫、田园的内容进行关联,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域,找一找其他课外书进行探究性阅读,让单篇阅读走向多样态。

(二)联动栏目,助力单元主题阅读的统合

语文教材凸显“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设计理念,从低段到高段分别设置了“我爱阅读”“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栏目联动,促进单元课外阅读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有主题、有目的的课外阅读实践,提升阅读素养。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神话主题单元,《普罗米修斯》的课后“阅读链接”编排了“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单元末尾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教学“阅读链接”时,学生对神话的特点以及如何学习神话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可以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说说神奇在哪里,联系课文“盗”取火种部分,对比两个神话中的“火种”有什么不一样,联结“快乐读书吧”,读“很久很久以前”板块,课外阅读世界各国的创世神话。依托“阅读链接”这个支点,牢牢锁定阅读主题,学生深度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综上,教师要让“小链接”走向“大阅读”,让阅读教学更有品质,让语文素养有效落地。

猜你喜欢

预学助学课文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预学
有效预学,实现高效课堂
背课文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