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情境创设

2022-12-31钱建新

江苏教育 2022年87期
关键词:劳动创设德育

钱建新

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学科教学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学科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学科的知识,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道德和人格的形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强,突出学生的现场学习,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坚持教育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发挥课程的德育价值。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研读、理解、把握探究主题,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课堂情境,找到主题探究和劳动教育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科育德的功效。

例如:在一次区综合实践活动评课选优活动中,一位教师上了《有趣的渔人结》这一课,教师首先出示渔民现场撒网捕鱼、打结收网的劳作视频,引出“渔人结”这一课题。接着,教师创设一个课堂德育情境,让学生操作打绳结。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打出的是死结,不容易解开;有的学生按系红领巾的方法打结,结果打出了一个大疙瘩,不好看;有的学生动手前反复实验,最后打出了既美观又方便解开的“渔人结”。动手操作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操作的体会。学生通过在课堂情境中的体验,从一个小小的绳结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进而产生了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情感,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劳动、善于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习惯。

二、在课外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小学段目标“价值体认”中指出: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题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要利用课程教学的开发性,在课外教学中创设主题德育情境,开展各种价值体认主题活动。例如: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革命基地——光福新四军革命纪念馆、沙家浜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引领下,创设主题情境,带领学生重新宣读入队誓词,激发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热情;在参观的过程中,结合主题场馆的图片影像资源,给学生讲解一位位革命烈士为了祖国与人民英勇牺牲的故事;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分享,将自己的学习感受传播出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学,提升全体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在拓展教学中创设德育情境,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实践育人。笔者结合学校的德育项目,开展“运河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走进生活,通过采访、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探 运 河”“访 运 河”“诵 运 河”“绘 运 河”“塑 运河”等系列主题活动。在主题调研活动中,笔者特别突出了“访运河”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让学生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结中自我感悟和内化提升。学生外出采访的过程并不顺利,他们会碰到各种“钉子”。在学生想要退缩的时候,教师及时激励学生要直面困难与挫折,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钻劲,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心,培养刚毅的性格。又如在开展“塑运河”主题活动体验时,学生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麦芽塌饼,学生在反复经历失败与成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蕴含着大量“立德树人”的元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一定要有学科育德意识,通过创设德育情境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德育情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劳动创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