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高观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2022-12-31

数学教学通讯 2022年31期
关键词:加减法小数观点

戚 璐

江苏省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实验小学 221142

所谓“高观点”,是指一种“高位观念”“上位观念”。“高观点”不同于“核心概念”“基础概念”“关键概念”,它具有一种指导性、包摄性、统驭性的特质。立足于“高观点”,教师要自觉进行教学设计、研发,优化自身的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高观点” 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始终会牵引着学生的数学思维、探究。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提炼、总结数学的“高观点”。因为“高观点”是隐性的、高位的、聚合的,所以在提炼、概括、抽象时必须讲究策略。

一、从本质处提炼“高观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高观点”往往居于学科的中心,能体现学科的基本结构、本质。当学生形成了“高观点”,就能用这种“高观点”指导自己的认知、思维。“高观点”对于学生来说就具有一种指导性、决定性、牵引性、决定性等的作用。因此,提炼、抽象“高观点”是数学教学的应有之义。在数学教学中,尽管“高观点”不同于大概念、核心概念、关键概念等,但可以从大概念、核心概念、关键概念中得出。

比如教学“整数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分数的加减法” 等内容之后,教师有必要将这些不同数的加减法的法则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比较、抽象、概括。“整数加减法法则的核心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和操作要义是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通过比较,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整数加减法中的数位对齐(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中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等,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或相减”。这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法则的“高观点”。有了这样的“高观点”,学生就能以之指导自己的学习,在遇到不同的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就能从“高观点”出发,指引计算、指导计算,从而让计算变得理性而灵动起来。在数学教学中,“高观点”往往居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具有一种核心性、指导性的意义和价值。“高观点”往往体现着数学学科的本质,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节点、核心之处。

在教学中,“高观点”往往能统整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相关知识的“高观点”,实践相关知识的“高观点”等,通过“高观点”,有效地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从本源处提炼“高观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的本质之处蕴含着“高观点”,数学知识的发端之处也蕴含着“高观点”。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通过比较数学知识、从知识本质中提炼 “高观点”,而且要善于追本溯源,从知识的本源之处提炼“高观点”。所谓“本源”,是指知识的“本质之源”,本质是对数学知识的概括,而本质的发源之处则体现着知识诞生的背景、必要性等。

对于任何一个数学知识来说,其诞生有一定的背景,其发生有一个自然的过程。回归数学知识的本源,是提炼、概括、抽象数学“高观点”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教师,要着眼于全局,对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性架构。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尤其是要把握数学知识的前世今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知识的昨天,重视数学知识来源的探究。例如,在教学“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根据现成的直尺无法进行测量,为此,他们提出相应的猜想,如将1 米长的直尺平均分成10 份。通过这样的一种体验,让学生认识到,小数源于测量。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10 个0.1 米是1 米,进而能认识到“小数是十进制计数向相反方向的延伸”。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就能将整数和小数沟通起来,形成“小数是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的“高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向学生呈现了“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小数数位”创设与“整数数位”的整体性、链接性的创设,助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位”的整体感知。这样的“数位顺序表”犹如一张整体性地图,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指南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

“十进制”是整数、小数等相关知识蕴含的“高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于“十进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沟通整数和小数,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小数是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满十进一”等的相关知识。以“个位”为基础,沟通整数和小数,将整数和小数同时纳入数位之中,从而形成有机的知识整体。

三、从结构中提炼“高观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结构是数学知识的固有特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洞察数学知识结构,从数学知识结构中去提炼“高观点”,进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衔接性、连贯性、内在的一致性等。从结构中提炼“高观点”,能让“高观点”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

比如在复习“量的计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从根本上说,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是有着紧密关联的。为了让学生能从结构中提炼“高观点”,笔者在教学中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一是纵向维度,即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入手,认识到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百,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千;二是横向维度,即让学生认识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弥合体积单位平方米和公顷、公亩这样的单位。在这样的结构化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结构的共同点,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一致的”,它们具有一种内在的“等比”的递进结构。有了这样的“等比递进结构”的“高观点”认知,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已学的量,而且能创生、猜想出其他相关联的单位。

从结构中提炼“高观点”,能有效地助推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如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那样:“全部的数学都可以用结构的建构来表达。”皮亚杰认为,数学学科的结构建构是开放性的,数学学科的结构可以形成更强的结构,或者说,数学学科的结构可以由更强的结构来予以结构化。

四、从思想中提炼“高观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中提炼“高观点”。因为,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体现着数学学科的基本目标,反映着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思维品质、认知能力和必备品格等的体现。从数学思想方法中提炼“高观点”,能有效地优化小学数学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为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把脉学生的已有认知,从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胚胎”中汲取营养,使之成为一种“高观点”。

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笔者发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学生数学素养生长的胚胎。为此,笔者就以“转化”作为“高观点”,将“转化”思想贯穿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在教学中始终有意无意地体现“转化”思想。其中,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剪拼法”的推导方法;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倍拼法”的推导方法;而在“梯形的面积”教学中,则引导学生运用“转化”这一“高观点”进行大胆的尝试。如此,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应用“剪拼法”“倍拼法”“分割法”等探索梯形的面积。在推导的过程中,学生能深刻感悟到,尽管推导的方法不同,但其中的思想却是一以贯之的。不仅如此,学生还有意识地回顾已知的数学知识,有哪些是应用转化的思想。由此,学生深刻认识到了转化包括“数与数之间的转化”“数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等。

“高观点”是一种上位的观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高观点”,应用“高观点”,让“高观点”成为学生的数学价值观。教师以“高观点”作为一种教学视角,能有效地组织教学,能优化教学设计,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等,通过“高观点”的应用,给每一位学生增量、赋能,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猜你喜欢

加减法小数观点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观点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