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角度下察哈尔文化的提取与辨析
2022-12-31赵丽丽
赵丽丽
(赤峰学院 法学与商务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察哈尔”一词起源于蒙古的察哈尔部,是蒙古族的宗主部。民国时期将察哈尔部所在地区划分为察哈尔、热河、归绥三个地区,“察哈尔”遂成为一种地区的象征。察哈尔蒙古族泛指在该地区生活的蒙古族及其后裔,察哈尔文化也就代表了蒙古族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察哈尔文化是以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等地区为中心,辐射辽宁省、北京市、河北省、新疆等区域,以蒙古族草原文化为主体、融合其他各民族文化因素、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一种多元文化形态,包含察哈尔蒙古族的传统民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内容。作为蒙古文化中最精粹的一部分,近些年学术界对于察哈尔历史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主要偏重对于文学、史学等学术问题的探讨,缺乏从旅游视角对察哈尔文化内涵及应用的系统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察哈尔文化进行旅游视角的探究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活化与再造的需要。
一、摘取历史片段,讲好察哈尔故事
(一)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察哈尔的由来
成吉思汗即蒙古大汗位后,于蒙古的贵族子弟中精选建立了一万人的卫队,承担护卫大汗的工作,称为“怯薛”。怯薛军还参与大汗家族的内部管理,如汗廷的兵器、车马、庐帐、文书、食饮、医药、卜祝等,所以怯薛军既是贴身保镖,又是高级官员。
怯薛军作战能力极强,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成为蒙古族一大宗主部,号称“察哈尔万户”。在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担任大汗的时期,察哈尔万户一直是大汗驻帐的中央万户。成吉思汗对护卫军非常信赖,称其为“至尊的护卫”。
(二)察哈尔的强大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后,蒙古地区普遍形成了只有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后人才有资格统治整个蒙古民族的观念,护卫汗廷并功勋卓著的察哈尔部自然成为维护这种传统观念和黄金家族的强大力量。出生于忽必烈直系后裔的十位大汗都驻帐于察哈尔部,他们依靠察哈尔万户的力量,巩固了黄金家族的统治,稳定了整个蒙古高原。
元灭后,北元政权建立,蒙古贵族内讧时有发生,黄金家族势力渐衰,蒙古贵族为了巩固昔日大汗的正统地位,激励护卫军的士气,开始使用“察哈尔”一词来命名护卫大汗的军队和部落。从此“察哈尔”一词名扬天下,察哈尔成为蒙古大汗直属部落,如同成吉思汗直系后裔被后人尊奉为“黄金家族”一样,察哈尔部落也成为蒙古各部最尊贵的部落。作为大汗直属的宗主部,察哈尔部被蒙古人民视为大汗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太极完全控制蒙古的标志就是击败察哈尔的林丹汗,从苏泰太后手中获得“传国玉玺”。由此可见察哈尔部的政治地位之高。
(三)草原政权与明朝的纷争
明朝建立初期,很多地方都还在蒙古族人的控制之下,朱元璋命令蓝玉于公元1387年北征蒙古。明军与蒙军在捕鱼儿海发生了一次空前的大战,蒙古军大败,北元政权从此一蹶不振,蒙古各部落纷纷自立。当时血缘比较靠近忽必烈的卫拉特蒙古开始准备取代黄金家族,也速迭儿击杀了元顺帝,自封为全蒙古的皇帝,蒙古进入内讧时期。
公元1402年,瓦剌族的鬼力赤弑杀了黄金家族的最后一任大汗,自立为瓦剌大汗,并派遣使者求得了明朝的同意。当时的明朝把他们称为西部蒙古,而东部蒙古则是以蒙古本部为主,叫作鞑靼,明朝皇帝也同意他们立国,自此,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鞑靼诸部首领都出自成吉思汗家族,而瓦剌首领则是异姓。
明朝中叶,也先任瓦剌首领统治时期,打败鞑靼,短暂统一蒙古草原一段时期。后瓦剌大举进攻明朝,明英宗御驾亲征,1449年,在土木堡被也先围困,20 万大军溃败,明英宗被俘,历史上称为“土木堡之变”。也先在这个时期取得了人生辉煌,于公元1453年自立为汗,同时大肆屠杀成吉思汗后裔,1454年也先被杀,从此瓦剌衰败,蒙古草原再次分裂。
明朝时期,鞑靼也迎来一个黄金时期。公元1479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史称“达延汗”的巴图孟克登上大汗的宝座,这也是察哈尔部历史上较为兴盛的一段时期,蒙古诸部的实力在达延汗时期得到了加强。在他去世后,蒙古地区又恢复了之前内乱的局面。
(四)林丹汗败走与努尔哈赤前行
明末的朝廷日益腐败,而蒙古也在分裂之中,金统一了东北日渐崛起。蒙古、金、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蒙古的林丹汗即位,对内进行改革,兴建蒙古都城察罕浩特,与各部落定期朝会,对外与明积极开互市,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坚持联明抗清的策略,使得蒙古在这个时期又得到了短暂统一。
这个时期的另一位时代英雄出现。后金的努尔哈赤积极通过与蒙古科尔沁部的联姻、军事战争等方式扩大了势力,最终林丹亡命青海。其遗孀及儿子率领余部奉传国玉玺投降多尔衮,北元政权正式宣告灭亡。随后,蒙古各部奉皇太极为蒙古可汗,并尊呼为“博格达彻辰汗”,清朝皇帝又兼任蒙古可汗的二元身份至此开始,直到清朝灭亡。
(五)察哈尔的北迁与西迁
康熙十四年,察哈尔亲王林丹汗之孙布尔尼,趁清朝军队到南方平定吴三桂“三藩之乱”京城空虚时,起兵叛乱。察哈尔左翼四旗官兵投向布尔尼,迅速挺进张家口。两月不到布尔尼战败,年轻的康熙大帝获得了对漠南和漠北两大蒙古区域的统治权。
为削弱蒙古贵族的统治,清朝将蒙古划分为八旗,各自理政。又按照八旗的建制将察哈尔部编为了左翼四旗和右翼四旗,同时迁察哈尔部众至宣化、长城以北。用“掺沙子”的办法将巴尔虎、布里亚特等其他蒙古部众夹杂在察哈尔各旗子民中间,有效降低察哈尔部众的团结,又鼓励其农耕,使得察哈尔部战斗力减弱。同时推进蒙旗制度,削弱蒙古贵族的控制。
乾隆二十六年,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统治,填补西蒙古准噶尔部被削弱而出现的边疆力量空缺,分批将骁勇强悍、善于骑射的部分察哈尔部众西迁至新疆驻防。察哈尔军民迁入伊犁地区的博尔塔拉后,有效巩固了对整个伊犁地区的军事防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设立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表达了对两百多年来察哈尔蒙古族人民功绩的认可。
(六)近现代察哈尔
在清政府灭亡后,察哈尔蒙古族的土地被国民党政府和北洋军阀所瓜分,并对察哈尔相关地区按照区域大小进行了级别上的划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察哈尔地区又经历了划分改制,被分割为察哈尔、热河、绥远三个区进行分开管理。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又设立了察哈尔省,将省会城市设立为张家口市,在几十年内,察哈尔地区又经历了多次重新划分、改制,直到1954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与绥远省进行了合并,才正式稳定了下来,察哈尔地区正式改为三旗建制,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的察哈尔右翼前旗、右翼中旗和右翼后旗。
二、提取历史人物,发扬察哈尔精神
(一)达延汗
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历史上称其为“中兴之主”。达延汗废除元朝时期惯用的官职,重新划分领地并大力加强察哈尔万户的力量,这也是察哈尔部历史上较为兴盛的一段时期,蒙古诸部的实力在达延汗时期得到了加强,结束了元亡后一百多年间异姓领主们在各个领地上称雄称霸的历史。达延汗的分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漠南、漠北、漠西的各个蒙古部落,并成为清代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的基础,这种格局一直保持到今天。
(二)满都海·彻辰
杰出的女政治家。满都海自小习文练武,政治军事才能出众,她一直心怀雄心壮志。满都海嫁于满都古勒汗时,为小哈屯(小夫人,即侧室),但由于满都海才能出众,逐步让大汗的直系部众效忠于自己,直到最终继承了大汗直系部众的管理权。
满都古勒汗死后,为了蒙古的稳定,32 岁的满都海毅然选择下嫁给黄金家族的后裔,杀夫仇人之子,年仅7 岁的巴图孟克,并辅助其继承大汗之位,号达延汗,意为天下共主,足以见得满都海对稳定蒙古大局的牺牲精神。并凭借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征服卫拉特部,俘虏四万余众、牲畜及财物,威震草原。在达延汗时期,蒙古再次完成了统一,这与满都海对其从小的教育与培养是分不开的。
(三)俺答汗
达延汗之孙,又称阿拉坦汗,明代察哈尔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战功赫赫,同时也是开明的政治家。面对蒙古草原缺少物资的局面,要求与明朝开互市,被明拒绝,于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率兵长驱直入包围北京,迫使明廷接受要求。
俺答汗时期积极推进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蒙古的传播。后又将格鲁派教主索南嘉措迎至呼和浩特传教,建寺庙,尊黄教为国教,将黄教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万历九年(1581年)建造今呼和浩特城。俺达汗对蒙古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蒙、汉、藏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林丹汗
蒙古时期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即位后,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征战,情况才得以改善。但后期的很多政策引发了社会矛盾,如强制黄教信徒改信红教、没有笼络非察哈尔蒙古族致其与后金联合,征伐西蒙古等,这些措施使林丹汗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皇太极看准这个机会,于1632年3月,率后金及归顺的蒙古各部约10 万军队征伐林丹汗。林丹汗亡命青海,在1634年夏秋之际,因天花病死于青海大草滩,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五)察哈尔各领域的杰出代表
裕谦,清朝杰出抗英将领,察哈尔镶黄旗人。鸦片战争时期,力主以战御敌,是当时清朝疆吏中少见的抵抗派。在抗击英军的斗争中,他所率领的1500 名八旗官兵中,有1000 人来自塞外察哈尔八旗。镇海战役中,由于领兵浙江提督余步云贪生怕死,不战而逃,镇海守军溃败。在镇海城将陷之际,裕谦恪守誓言,坚决督军奋战。后英军入城,裕谦投池自尽,以身殉国。裕谦是鸦片战争中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最高官吏、一品大员,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僧格林沁,察哈尔镶黄旗人、科尔沁亲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廷调5000 蒙古骑兵至京畿驻防备战,其中3500 人为察哈尔官兵。1859年,英法联军舰队不顾清廷的阻止强行在大沽口登陆,率先炮轰海口炮台,僧格林沁下令开炮轰击敌舰队,并命骑兵等反攻登岸英兵,毙伤英法联军数百人,击沉击伤敌舰艇十余艘。英军司令何伯身受重伤,英法联军狼狈败逃。1859年的大沽口之战,是近代以来中国在抵御外侮战争中少有的一次大胜仗。
明安图,察哈尔正白旗科学家,是我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地图测绘专家。他将自己观察天体、测量日影等积累的考查资料编入了 《历象考成》。后又参与编写了《历象考成后编》。这部书反映了中西天文历象的新成果,是清代历法的基础。明安图还是我国18世纪很有影响的数学家,著有《割圆密率捷法》四卷(只写草稿,未及成书而逝世,后由其子明新和他的学生陈际新续成),是我国优秀数学著作之一,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李四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李四光本姓厍(she)。经内蒙古的姓氏专家研究,成吉思汗护卫军怯薛中有叫“昔宝赤”的为大汗养猎鹰和海东青的专职人员,他们的后代以祖先职业为姓,“厍”是“昔报赤”的第一个音的异写。因此,李四光的祖先出身于成吉思汗的护卫军,李四光无疑是察哈尔蒙古族后裔。
三、追寻地面遗迹,重拾察哈尔印记
(一)大境门
地处张家口的大境门,始建于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是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门楣上“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是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于1927年所书。张家口早在明朝就属于九边重镇宣府镇的辖区,在民国时期是察哈尔省的省会。
大境门曾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口岸。在康熙平定噶尔丹后,张家口无战事将近两百年,在这段时间里,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的牲畜、皮毛等商品源源不断地通过陆路贸易换成了丝绸、茶叶和瓷器,而这条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张家口到库伦的“张库大道”,张家口于是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
(二)察罕浩特古城
察罕浩特古城位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于17世纪前期由林丹汗修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历史上极少有北方少数民族建城的记载。城作为人口聚集区及财富聚集区,容易被地方势力觊觎,所以北方民族建城也是其统治实力的表现。林丹汗对于察罕浩特城的修建,证明了当时统治的稳定,也是对周边蒙古、大明以及后金的震慑。
虽未遭受战争破坏,但伴随着林丹汗的败亡以及蒙古势力的衰退,当地生产生活逐渐向南发展,民众开始南迁,最终察罕浩特荒废。现在的察罕浩特还有完整的古城遗址,分内城和外城,城内有手工业作坊和住宅区,还有些地面遗物。在这一带的遗址内,还包含着同一历史时期另两座城市遗址和两处墓群,以城址为中心的区域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村落遗址。
(三)察哈尔主题博物馆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位于察右后旗,是全国唯一一座集察哈尔文物典藏、陈列展示、学术研究、传播交流、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全面再现了察哈尔800 多年的辉煌发展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察哈尔发展的辉煌成就,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察哈尔文化传承保护中心及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基地,是世界人民和学术界了解察哈尔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红色察哈尔革命历史博物馆位于张家口市。博物馆展示了自清朝设立察哈尔都统至建国初期察哈尔省撤销期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察哈尔大地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奋斗历程。全面体现了察哈尔爱国尚武、开放包容、重商敬业、崇文好艺的人文历史特点。
除以上地面建筑及遗址外,内蒙古地区还存留着克里孟古城、察哈汗不浪古城等古城遗迹以及清代修建的反映察哈尔宗教文化的阿贵庙,近现代察哈尔人保卫祖国抗击外敌侵略的红格尔图战役遗址等。
四、深挖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一)辛亥革命后的革命斗争
辛亥革命后,蒙古地区的进步青年也纷纷加入革命队伍。正黄旗人武万义与同盟会成员王虎臣、张占奎等人组织起义队伍,在正黄旗十七苏木的孤山盟誓,宣布起义。1911年12月16日率领革命军一举攻占了丰镇城。此次起义虽然后期被镇压,但为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的蒙古地区打响了震撼的一枪。
大革命时期,察哈尔省首府张家口是内蒙古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区。宝音巴特尔、纪松龄、莫英杰等察哈尔八旗地区的革命先驱者,在中共北方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工作,并把奎壁、多松年等同志编辑的革命刊物《农工兵》《蒙古农民》加以广泛宣传散发。一批先进的革命者加入了由共产党人李大钊主持倡导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二)察哈尔大地上的抗日救国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察哈尔工委书记多松年被杀害,革命处于低潮。纪松龄等人回到家乡,组织秘密联络点,继续革命工作,并于1930年3月17日在乌审旗召开了“察哈尔、鄂尔多斯、土默特、阿拉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秘密会议”。会议形成了《揭露日本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对内蒙古的政策》的宣传文件,成为30年代初蒙古族革命党人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檄文。
1933年,日军侵占热河后,继续前行占领察哈尔地区。正当蒋介石派人与日本谈判签订《塘沽协定》的时候,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察哈尔成立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举起了抗日大旗。成立之初,共有12 万人,主要来自冯玉祥旧部及察哈尔省自卫军、东北抗日义勇军等,当地土匪、蒙古王公也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察哈尔地区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爱国热情。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与日本多次进行正面战争,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后蒋介石对同盟军进行了军事封锁,并派军队直接进攻。内忧外患下,同盟军瓦解,冯玉祥辞职隐退,方振武流亡香港,吉鸿昌到天津进行秘密抗日活动。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被捕,11月24日被杀害。同盟军彻底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赴大青山,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旧得到大青山地区蒙汉人民的支持。察哈尔绥东四旗的蒙古族人民在大青山地区的13 万蒙古族人口中占有绝对的比例,他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顺应时代洪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伟大运动中,成了抗日战争中一道坚不可破的长城。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察哈尔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乌兰夫为首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下,察哈尔地区普遍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自治政府,察哈尔左、右翼各旗获得解放,成为我党在内蒙古地区最巩固的战略根据地。
1946年9月,傅作义攻占卓资山、大同、张家口等地失陷。乌兰夫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也由张家口迁到了贝子庙(锡林浩特)。主要以察哈尔青年组成的部队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11师、16 师,在根据地党的领导下,肩负起剿灭叛匪、粉碎国民党进攻、保卫察哈尔根据地的重大使命。察哈尔蒙古族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军参战,无私捐钱捐物,为主力部队迅速扩编,及各级地方人民武装的建立,从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据有关资料记载,仅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当时总人口不足9000 人的正白旗牧区,自愿参加正规部队的就有900 多人,其中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143 人;正蓝旗蒙古族不足一万人,自愿参军的有1200 多人,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有200 多人。
五、探寻民俗文化,黄金家族的传承
(一)察哈尔土语——蒙古语的标准音
察哈尔部是蒙古的中心部落,在与各部落的长期融合中,察哈尔语言与其他部落语言相互吸收,逐渐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察哈尔方言。1979年八省、自治区第三次蒙古语文专业会议确定,以内蒙古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土语为蒙语标准音。这对规范蒙古语,提高蒙古人民的语言发展及交流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阿斯尔音乐——宫廷音乐的代表
阿斯尔,汉语译作“至高无上”,是元代蒙古宫廷音乐的主要曲目,也是察哈尔部特有的丝竹乐曲。蒙古族的丝竹不同于江南丝竹,少了些南方的温婉,更多的是北方的豪迈与欢畅,旋律丰富多彩,表现了蒙古族热情大气的性格特征,主要应用于敖包祭祀、宴会庆典、新生儿诞生、婚礼、官员晋升等场合。2014年,阿斯尔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毛植工艺——蒙古人生活的传承
毛指动物皮毛、锋毛,绣泛指动物的保护力,即每一根毛每一处部位都像绣制的一样,也被称为“毛绣”。毛植在元代非常盛行,被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察哈尔毛植目前是我国唯一保持祭祀仪式的手工业技艺,其古老传统的手工技艺和庄重虔诚的祭祀仪式,让我们看到了古老的蒙古民族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优秀品格。
察哈尔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代表,具有历史发展悠久、身份地位高、传统文化保留完整、极具代表性的特点。在梳理察哈尔文化资源后,笔者发现,察哈尔文化整体上地面遗存少,高等级景区不足,类型不够多样化,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其遗址或遗迹散落于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河北省等多地,很难在某一地建成独立性的旅游区,这为旅游的开发增大了难度。但察哈尔的极具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极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是旅游开发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探索区域间协同开发,设计研究专项旅游产品,探索各区域间的差异化开发,并同各地区不同的自然资源有效结合等思路,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实现深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