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
2022-12-31王立翠江苏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小学
◇王立翠(江苏: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小学)
新课改强调,学校要主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特点与原则,为学生开发课程资源,推进教学向“微时代”发展。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放性和社会性的教学工具,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微课基于强大的信息技术具有资源丰富、形象生动、光影交互的教学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重要的知识内容。视听结合、妙趣横生的微课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实现引人入胜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下真正体验到知识学习、探索研究的乐趣所在,点燃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时,可以根据教材所要讲述的内容并运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课前导入。别样的课前导入,会使教师在讲述教材内容时更加生动,也为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铺垫,埋下伏笔。学生也可以根据课前导入的情境来展开思索,提高思维能力。因此,良好的课前导入,可以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减少烦琐的理论讲述,对精华内容进行提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无趣而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活力。
比如,在进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入一定的课前学习背景,使得教师的导入内容更为形象化。教师可以在此前利用计算机创设出直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图形样式,随后再讲述课前故事,如:某一小学需要提前为新生购买校服。在进行男女比例统计后前往购买,而后却发现男生校服数量较少,便发生男生穿女生校服的情况。让学生在嬉笑中明白准确统计数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当学生可以完整地绘出各种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给出数据让学生上台画统计图,随后进行点评及时指出误区,使之加深印象并将其记录下来。而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在同一数据中各种统计图表不同的声、色变幻,让学生在图表的变换中,对图表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完成这一导入环节的内容呈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借用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学导入内容变得更为精彩,让学生激发起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二、课堂活动情境化
调查研究表明,趣味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课堂活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微课的教学方式进行多样的课堂活动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放任”,使学生可以对探讨的内容保持极大的兴趣。这样,便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数学课程活动,引导学生优先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如何在生活实际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一段企业招聘的视频,而后让学生仿照企业招聘的方式进行一场实况的企业招聘现场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别扮演人事部职员和应聘者,由“人事部职员”以生活中的事例为题询问“应聘者”对商品需求度的数量。有的“应聘者”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讲述了企业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并且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排列,使“人事部职员”对商品数量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一目了然。随后,越来越多的“应聘者”都可以熟练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知识作答。由此,在“公平竞争”下的兴趣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该节课程的知识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合优质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在于学生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网络中搜集、筛选、整理课程相关的内容,将其制作到微课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了解更多教材未涉及的知识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将知识学得更加全面、更加透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知识学习的红利,加快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进程。
比如,教师在进行“解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授课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常见且运用到一元一次方程的事物,使学生了解在学习本节课后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哪方面的应用,并利用视频方式讲解这节课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继而进行数学课程活动,引导学生优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将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后,询问他们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促进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场临时的“数学知识答题竞赛”,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组合,确保每组都有组长。而后由该组的组长带领大家进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思考,拟定本组的题目,随后由组长来对非本组的组员进行提问,让回答者应用自己的知识来对题目作答,各组组长由教师出题进行回答。最终,教师根据问答情况进行评判打分,得分高的组给予奖励。这样,极大地激起了每一位学生对课外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的兴趣,在跟随组长反复地对已掌握知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便能十分沉稳地去应对他人的提问,加深了每一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多样化地进行由课内到课外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提高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根据新课改要求,学生的课程内容需要改变“繁、难、偏、旧”的弊端。所以,深度学习情境的创设,既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践新型教学模式,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在教学情境的平台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资源辅助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比如,在“位置与方向”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建深度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加形象的记忆。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学校与所在距离较远的公园两者的图像,这便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力,而后根据所创设出的种种场景提出问题,如:“小刚的同学丽丽,需要从学校前往那个距离较远的公园去寻找丢失的小狗,但由于丽丽是学校新来的转校生,对这条道路的走法不熟悉,请你利用预习的知识来帮助丽丽寻找这条小狗吧。”学生在对教师的提问进行思索,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探究内容,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培养诚信观念,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向东北方走300 米,后向西偏南方向走200 米……”当学生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所设问题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若学生回答有误,教师应及时指出并帮其纠正,使学生加深印象并练习。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而完成这一导入环节的内容呈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使教学导入内容变得更为精彩,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五、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征,教师应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的热情。这样,学生在课堂活动的激励下,不断分析知识要点,深化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圆柱和圆锥”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柱体和锥体,挑选这些柱体与锥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排列,并利用视频方式讲解这些柱体与锥体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再进行数学课程活动,引导学生优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对柱体与锥体的要点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最后,在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后,教师询问学生,如果可以设计一件柱体或锥体,你最想设计哪一款,并计算出所设计柱体或锥体的表面积,鼓励学生即兴发挥思维畅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场临时的“畅想设计竞赛”,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组合,确保每组都有组长。而后,由该组组长带领大家温习柱体与锥体的知识点,随后由组长来对非本组组员进行逐个提问,各组组长由教师提问。最终,教师根据问答情况进行评判打分,得分高的组给予奖励。这样,便极大地激起了每一位学生的即兴创作的兴趣,他们在跟随组长反复地对已掌握知识记忆理解的基础上,便可以十分沉稳地去应对他人的提问,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对所学内容进行即兴提问,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即兴创作能力,更能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莫大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语
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巧妙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延伸个人数学学习的视野,为个人综合学习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