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从南疆到草原 从脱贫到振兴
2022-12-31张钧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张钧 _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作为第九批援疆教师,2018-2020两年间,我目睹了新疆和田墨玉县的脱贫过程;作为第六批援蒙教师,2021-2022这一年来,我感受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快速推进。
2018年9月,我来到新疆和田墨玉县北京中学支教。学校建校时间短、学生数量多、教师教学经验少,学生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于是,我为高三年级整理学习资源、分解难点、编写学案,为教师示范教学;乡镇师资弱,我开始送课下乡,雅瓦、萨伊巴格、喀瓦克,这些地方仅往返车程就要3个多小时,但我仍克服困难坚持送课。
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提高教师基础执教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是教育脱贫攻坚面临的主要任务。我积极推动成立学校研究处室,规划教师成长路径,和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结对,多轮次帮助他们磨课。做好“五个一”工程——指导新教师完成一篇论文、讲一堂好课、阅读一本教育专著、作一次专题讲座、参加一个课题。“我特别幸运,能有北京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张老师特别认真,要求很高,教案都是一句一句推敲!”参与种子工程的教师提到指导教师时,充满了敬佩和自豪。
2021年9月,我来到卓资县北京朝阳学校支教。当了解到一些学生由于来自特殊家庭,缺少关爱,周末和寒暑假都待在学校时,我和其他援派干部决定“不动声色”地帮助这些学生。我们组建了“一团三社”(石榴籽社团、书画社、文学社、编程社),优先吸纳周末在校生。社团成立后,开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乡野采风、科技制作、下乡慰问演出等活动,让关爱慢慢得以回灌。这些学生从一开始参加活动的胆怯和害羞,变得越来越自信。他们的手语操《国家》、锣鼓《喜洋洋》等成为演出保留节目。令人难忘的一幕发生在狮子沟村慰问幸福院老人时,欢快的锣鼓、老人的笑容、紧握的双手、喷香的大锅菜等,让学生们意识到大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课堂教学上有什么高招?北京有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我们多讲讲!”这是到卓资后,我听到的最多的问题。
什么是高招?能解决当地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才算高招。这个高招可能是既不同于当地教育、也异于首都教育的“第三条路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展教育教学现状调研,全面了解学校现状。我发现,亟需改变的是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难的是从理念落实到行动。接下来,我协助学校理顺管理思路,增设教师发展处、学生发展处;规范教研工作流程,设计与之相适配的“一本四册”。一系列工作推进下来,当地教师、教师发展处主任郑丽娟老师说:“我们比原来的工作节奏快多了,向北京老师每天学习一点就进步一点,有了清晰的方向,虽然忙碌,但充实且快乐!”
“借助互联网,让地处边疆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是可能的,也是应该的!”借助国家政策支持,学校录课教室落成。盘活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云端教研,经历云备课、云听课、云评课后,目前已进入云端授课阶段。卓资的学生和首都的学生共学共研,享受到首都的优质教育资源。此外,我随卓资县教体局走遍了十八台、梨花镇、后房子、旗下营等村镇学校,搞调研、给建议,为教师作师德师风培训,为高三学生作励志讲座……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根本任务。所谓师者仁心,就是用情感和行动在边疆、小城、乡镇等各个地方播撒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的种子,为教育强国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