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核心素养目标聚焦深度教学课堂

2022-12-31江苏宜兴市张渚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深度科学素养

◇余 婷(江苏:宜兴市张渚小学)

一、概念综述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教学对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科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和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

(二)深度教学

郭元祥教授提出,深度教学应借助于一定的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而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中开展教学。因此,深度教学是教与学的充分融合。其与传统教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知识观和学习观的区别。深度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并通过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突显课堂学习的丰富性、沉浸性和层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一)学习动力欠缺

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老师的鼓励、父母的期待等;二是学生的内在动力,包括求知欲和追求目标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但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机械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意识和学习动力逐渐被动,甚至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的消极情绪。

(二)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期,为了满足社会和家长的需求,新编教材中不乏一些难度比较大或偏离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课程,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实现有效学习,从而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科学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也是激发学生认识自然、认知世界的兴趣的渠道。所以,针对教学设计、课堂内容的制定,学校和教师都应在满足日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

(三)自控能力不够

小学生自控能力差。一方面体现在课堂注意力上,部分比较活泼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不足10 分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另一方面,受限于年龄和认知,学生缺乏自查自纠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常常无法集中注意力真正融入课堂。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受到制约,也容易形成难以改正的课堂不良习惯,影响学习效果。

(四)自省能力不足

受限于身心发展水平和传统应试教育课堂的存留,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回顾和反思习惯,更不具备自己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而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有利于从宏观角度对所学内容加以把控,更好地进行理解和梳理。所以,缺乏自省能力的学生,很难对新知进行反思、迁移,难以整合已有经验,构建新知识体系。

(五)批判能力不强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基于自身已知的知识和结论,面对外界新的理论,敢于质疑,并主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最终形成更全面、更准确地主观意见。批判性思维能使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外界错误的信息保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树立辨别真伪的意识,这也是现代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中,普遍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老师教的都是有用的”。在常规课堂中,很少有学生质疑老师在课堂上教什么,或者为什么这样教。学生很少思考接收的信息正确与否,习惯了机械式的记忆,缺乏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当然,不乏学生发现老师的教学错误,但他们缺乏批评的勇气,只敢与周围学生交流,不会直接质疑。这样一来,不仅导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弱,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今后在团队合作中敢于发言、坚持己见的能力培养。

因此,作为老师,可以在课堂中故意“犯错”,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偏见坚持所见的能力。

三、如何实现深度教学

针对以上现状,我们提出了深度教学的理念。深度教学,指教师在一定的创设情境中,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知识内在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所学内容的知识体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及时转化为理论实践,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能正确合理地拿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有效的深度学习,也有利于让学生在经历中学到知识,并通过这些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情感上的变化,改变对上课和学习的刻板印象,提高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中发展深度教学,有利于学与教的深度融合。此外,通过这些课堂理念和教学策略的转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阶能力的发展。

(一)优化教学理念

传统的讲授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同时,还因为缺乏过程意识和价值关怀,导致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被分割开来。这不但弱化了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乐趣。而深度教学的理念,通过更具关怀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深度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的主要实现途径就是通过知识的内在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映射,让知识变得“活”起来,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停留于课本中,而是进入日常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展示知识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总结,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

此外,深度教学还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知识内涵的挖掘,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会到与众不同的人生体验,进而以知识学习为载体,领悟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从而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人生观。

(二)丰富教学方式

1.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针对课程教材和课堂内容,学校和老师应该在保证学生一定知识量的基础上,适度地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寻找快乐。此外,在教案和课堂内容设计方面,如何引入课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后续如何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刘路指出:“深度教学的目标是在知识与学生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其中包括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以,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多预设、多思考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在三年级《土壤的成分》一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带土壤,通过探究解决土壤的类型问题。探究对象的差异化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思考行为,深入课题。在《水中的植物》一课教学中,可以针对学校或家乡符合教学目标的水生植物进行观察,真实的情境和熟悉的经验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观察这些水生植物,潜移默化地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创设教学情境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课堂实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一方面可增加课堂乐趣,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通过情境里的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一课的教学中,可通过视频和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乐器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钢琴发声的时候,小锤敲击拉紧的钢弦,钢弦振动,振动传到共鸣板上,共鸣板还可以放大声音;演奏二胡时,弓毛摩擦琴弦产生振动,振动通过琴马传给琴皮,琴皮的“膜”扩大了声音;笛子中有一个笛膜,往里吹气引起笛膜振动发声,气流的速度变化就会改变笛子的声音。调动起学生兴趣后,老师可乘胜追击,继续引导:“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什么都不相同呢?”让学生深入思考:“乐器是固体,固体通过振动发声,那液体也是振动发声吗?气体呢?”

不断用更深一层的、更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联想、调动已有的知识,把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从而自我建构起与声音的产生相关的知识结构。从目前倡导的单元备课的思路上来说,《声音的产生》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不仅要建立物体振动、声音传播的概念,更要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所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可让枯燥的课堂“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从而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创新教学平台

1.多渠道辅助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辅助工具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极具科技味的教学工具的引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课堂的整体气氛。此外,如今的教学地点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很多课外教学活动在保证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认识世界。同时,通过这些课堂实践,还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独立思考的能力。伍远岳认为:“人在教学世界中寻求意义,并促进意义的生长。”因此,通过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二年级《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一课的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学校的花坛或合适的土壤环境中亲身观察和寻找,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面对真实环境时,更容易质疑,更喜欢交流和分享,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和保护。

2.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深度教学,也鼓励教师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其思路就是将科学课堂的内容划分成多个拓展小课题,学生分组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或需要研究的课题。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每个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确定完成后,小组内各自分工,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任务展开探究。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与教师沟通探究进度。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深度学习。

下课铃声绝不是为课题探究画上句号,而应该是按下开启新段落的回车键。教学设计要体现课题课外拓展的一面,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索的激情延续到生活中,迁移能力延伸于课下实践,出真知,增强体验,巩固知识。完整的学习是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和情意发展的统一。在设计课后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兼顾知识、能力和情感,这样才能真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实现深度教学。

新时代,核心素养教学不仅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培养目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促进教师深度教学、学生深度学习的格局发展。以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支撑点,全面建立教学核心素养的完整体系。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是要求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通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

猜你喜欢

深度科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