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创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建设的实践探究

2022-12-31张如意张梦龙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创职业院校职业

张如意,霍 琳,张梦龙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作为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性资源,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成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推动人才培养的关键。在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关键要素”。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提出要“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共同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颁布,文件提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202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指出要“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包括“完善职教教师标准框架、提高职教教师培养质量、健全职教教师培训体系、创新职教教师培训模式、畅通职教教师校企双向流动、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良好氛围”等六个方面主要任务。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彰显了创新创业教师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工艺、新技术的快速更新,新时期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核心能力进行分析,基于科创融合视角,探索提升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核心能力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强化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提升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供有效策略。

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建设是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伴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然而,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变化,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重要地位仍旧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者和主要实施者。创新创业课程作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实施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是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只有在活动中指导和协助学生将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转化,才能真正让学生看到和认可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让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因此,无论是课程还是活动,理论水平扎实、专业能力过硬、综合素质突出的教师在其中都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存在。

(二)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建设是推动教师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方面,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院校、社会等多方面都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对更为复杂和多变的教育和工作环境时,需要围绕核心能力全面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新变化。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因其“职业性”和“教育性”的独特属性,对于创新创业教师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拥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职业素养、信息素养等个人综合能力,以适应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从萌芽阶段到试点阶段,再到全面推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有25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文件,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力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开展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将创新创业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师能力的提升建设,是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当中,教师在教学、实践等环节中都扮演着引领者和指导者的重要角色,其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的构成与分析

作为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创新创业教师的核心能力构成应当是丰富而多元的,不仅包括专业能力,同时还应当包括教师基础素养、个人综合能力等多方面要求。随着国家科技创新需求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型人才需求也愈发迫切,包括科技创新和企业服务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内的科创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高质量开展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重要能力要素构成。因此,综合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求,本文将创新创业教师的核心能力划分为职业基础素质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和个人综合能力三方面,并在科创视域下对其中的具体能力要素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一)职业基础素质能力

职业基础素质能力指一个人作为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基本能力和素养。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职业基础素质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职业教育能力。

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院校教师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创新创业教师也不例外。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要善于从政治角度上看待问题,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计民生,只有这样才能开展生动鲜活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包含拥有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意识,具备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师的“内在精神力”。师德素养是为师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人格要正,“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拥有端正的品格,坚守职业道德和操守,才能在教学中引领垂范,才能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师德素养主要包含了职业道德和个人行为品德与作风两个方面,职业道德又包含了教师对学生以及对教育教学实施这两方面的态度与行为。职业教育能力是一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应当具备的基础业务能力,其中包括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能力、组织及沟通能力。教育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活动实践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现代化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引导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以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出发,从客观的知识和技能中归纳和提炼出“精华”,并将其有效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活动中。信息技术能力是使用信息技术等相关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具备信息技术能力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组织及沟通能力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开展有效地互动与交流,组织并引导学生深入参与课堂教学,是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的关键。

(二)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的主体,其中包括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建设能力、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

专业知识水平主要包括职业教育知识、职业与行业背景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科技知识及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知识等知识水平。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其覆盖的教学对象包含各年级、各专业的在校学生。基于教学类型、教学层次及专业特点,授课对象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师具备职业教育、职业与行业背景、学科专业及学生心理和学习特点等相关知识;基于课程需求,除课程教学内容外,创新创业教师还应当具备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需求的前沿创新创业知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相关知识的融入也成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的新需求,科创融合更是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方向。

专业课程建设能力包括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专业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专创融合能力)、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能力、专业课程管理能力及专业课程评价与优化能力。专业课程建设能力既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更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包含创新创业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具备的教学基本能力,是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能力。其中,理论教学能力包含教学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反馈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则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指导能力、课堂实践项目开发与实施能力、职业指导和开展培训的能力。

综合育人能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实现育人立体化和综合化的必然要求。综合育人能力包括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课程育人能力和活动育人能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要实现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不断强化综合育人能力。

(三)个人综合能力

个人综合发展能力是创新创业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部分核心能力不仅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及自我提升方面实现更好的效果。个人综合能力包括服务社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相关服务,参与行业企业岗位实践活动,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项目研发和技术创新,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创新创业教师具备相应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顺应当前国家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科学研究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成果应用与推广能力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能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双创”课程的教学效果,让教学过程更加落地、内容更加务实、学生更有获得感。自主发展能力是辅助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紧跟时代发展的“驱动器”。伴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也成为许多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需求;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的不断出现,使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无法通过现有的学习模式满足自身教育教学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跨界学习、协同学习和终身学习也将成为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必然选择,这些能力的形成也将促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其他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科创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伴随着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能力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人员数量与构成存在短板、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产教融合深度亟待提升等问题仍旧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能力提升的痛点。基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从科创融合的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才“融合”,形成互学互鉴、协同共进的教师培养与发展模式

一是引入科创型教师,丰富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人员构成。人才来源方面,既可以发掘科技创新实践丰富的专业教师,也可以引入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骨干。科创型教师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整体的科技创新实力,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团队教师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师团队中营造出科创的良好氛围。二是转变师资培训形式。以前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要形式,所学的创新创业方法皆为“纸上谈兵”,教师难以在培训中真正掌握并熟练运营这些方法和技能。因此,可将原有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实践工作坊,让授课专家带着实际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创业项目走进课题,带着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科创功能。建章立制,不断完善科创型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在明确和规范团队在开展科技创新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保证科创型创新创业教师团队的活力和稳定性。

(二)项目“融合”,打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实践载体

一是竞赛与教学紧密结合,以教学成果指导竞赛,以竞赛成果反哺教学。创新创业竞赛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一个重要载体,将竞赛项目作为教学任务引入创新创业日常教学当中,将教学与备赛有机融合,既能有效拓宽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范围,让更多的创新创业教师获得参赛机会,同时也能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竞赛项目进行指导,在教学与备赛的“联动”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核心能力,弥补因缺乏创新创业经验而产生的能力短板。二是深化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专任教师的校企合作参与度。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是有效了解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需求的有效途径,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专业教师自身缺乏相关的资源和平台。因此,职业院校可通过“组团队、领任务”的模式,组建“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的项目团队,认领企业发布的技术服务需求,为企业解难题。创新创业教师以团队成员身份参与校企合作,以项目为载体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和技术,既弥补了自己在专业技术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借助团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上的优势,不断丰富自身的创新创业经验,在提升自身科创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将服务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

(三)制度“融合”,优化完善科创导向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考评机制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评价和考核维度,多围绕着课程本身开展,考核范围单一,不能有效满足教师队伍的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的核心能力是多维度、全方位,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评价时,其考核的维度和形式也应当多元而灵活的。基于传统的教师考评机制,在其中增加技术服务、竞赛指导、成果转化等科创导向的评价内容,将其作为工作量与教学工作共同进行考核。考评内容和维度的不断丰富,能够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成果和实践成果的双向转化,有利于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师核心能力的全民提升。

猜你喜欢

科创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