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度过青春叛逆期

2022-12-31邹玉合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心理班主任家长

邹玉合

(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天津市 300400)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认为,儿童青春期一般是从十岁到二十岁期间,由于性成熟导致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青春期的儿童正处在“第二次发育高峰”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带来了性意识的觉醒。一般地说,女孩子比男孩子青春期要开始得早,结束得也早。青春期的起始年龄、发育速度和成熟程度,均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时期出现叛逆的早晚及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所有孩子都会出现叛逆的问题。由于十到二十岁为学生时期,家长和学校应重视这一时期的孩子,正确处理,及时引导。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也最为了解学生,应配合家庭完成孩子的青春期心理引导,使孩子顺利通过这一重要时期。

二、相关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吃饭、穿衣、出行、居住、医疗等为最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社交的需求即归属感或爱的需要,一般包括来自社会、家庭、亲属、朋友、老师、同学等的关怀和爱护。而尊重的需求可包括自尊、他尊和权力欲。即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得到他人尊重,这是推动力产生的原动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学习和认知过程的内生动力。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此时个体能最充分的发挥自身能力,成为自己期望的人物。

中职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踏入需要社交和尊重需求的阶段,因此,他们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一时期不同于幼儿时期的衣食安全等的基本物质需求,进入精神需求层面后,我们的教育策略也要做相应调整。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变化,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教育者和家庭要有耐心、有方法地引导和解决。

三、青春期叛逆的具体表现

一般认为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可能处于叛逆期,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叛逆心理及行为,孩子叛逆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一是情绪不够稳定,脾气暴躁等。如容易着急,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呼小叫,乱发脾气,尤其面对父母的唠叨和说教听不进去,有事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二是对抗心理。总觉得别人、父母或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自己怀才不遇,会尝试与权威对抗,比如与父母吵架、与老师对着干,故意顶撞老师或激怒师长等,以及我们常说的“愤青”类型的孩子,抱怨社会、仇视社会等。

三是虚荣心特别强。比如追星族、比阔绰或者有些女性把自己打扮成成熟、性感的样子等。

四是对异性产生好感。会有早恋或暗恋、网恋等问题,影响学习。

五是自我封闭或不合群,有的出现厌学或“手机控”、网瘾等问题。

以上这些现象一般都被认为是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表现。

中职阶段的学生与一般高中学生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经历初中阶段高压高期待的过程,经历中考的失落。很多学生由于考试失误,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情绪。一部分学生,感到家长厌弃,从而表现得自暴自弃。还有些学生终于摆脱高压高期待的束缚,表现的极度放纵。自卑的学生会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的学生会沉迷网络或网恋,放纵的学生会脾气暴躁,我行我素。此阶段的学生出现的叛逆行为更加突出和严重。

四、解决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一般都会出现叛逆心理,他们往往对家长的教育不能接受,而自以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家长更多的是喋喋不休,以至于最后到无奈和愤怒,甚至有时出现暴力相向的过激作法。作为班主任老师,有责任帮助家长调整教育策略,引导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的行为和习惯。那么,班主任如何帮学生度过叛逆期呢?

(一)了解学生心声,注重倾听,避免说教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萌动和社会阅历,加之现在的媒体及网络充斥着他们的生活,孩子似懂非懂的经验使他们自觉心性成熟,往往对家长的说教有自己的看法,通常表现为不愿听或极度反感。家长觉得他们不成熟,一味采用教育的口气,虽然家长盼子成龙心是好的,可是孩子不能接受。有些家长更是听之任之,放任不管,这些都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们要静下心来,科学耐心地引导。因此,倾听孩子想法,因势利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师在这方面有不同于家长的优势,例如不会溺爱和娇惯。师生关系不同于亲情关系,使得学生在教师面前保留一定的敬畏感。班主任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有什么事情,遇到什么问题,应该将孩子的问题和想法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同时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协调。促使家长和孩子建立一种良好的交流环境,当孩子与我们讲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倾听,表现出理解,并有针对性的回答,不要答非所问,沟通不顺就会加剧叛逆现象。比如班主任可以和家长提前商量好对策,当班主任要求出现问题孩子回家向父母陈述事情经过,并要求父母签字时,父母不能责备或说教,要平心静气听孩子说完经过。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分析问题原因,最后让孩子自己正确处理,学会担当。这种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的教育十分有效果。

(二)及时肯定和鼓励正能量,摒弃负能量

班主任教师同孩子沟通时,要关注孩子的各种细微变化。比如:心理变化,或者身体上的变化等等,班主任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如果不对了,就应该想办法让孩子讲出来,对正确的想法和正面情绪给予鼓励和肯定,对负面的情绪给予淡化或引导。不要一味采用否定的方式,严词训诫。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采用“差别化”教育,给后进生适宜的目标,让他们不太费力就能达成,同时让家长知道,孩子在进步。对问题学生,不要试图体罚和侮辱他们的人格,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他们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并跟家长沟通,多肯定孩子,让孩子有意识地亲近家长,从而认可家长。

2008年我担任天津钢管公司委培班班主任,有一名个性极强的男生,入学以后出现过好几次上课和任课教师顶牛的状况,我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就私下联系他的家长,得知其父母自孩子很小就离异了,母亲是一名清洁工,孩子随母亲生活。读初中的时候,就曾出现和老师吵架的问题,母亲每次的说教,都被他认为是“神经病”或“烦人”,造成学习成绩一直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与他的母亲沟通,让她配合班主任争取尽快改变现状。于是,我采取“鼓励式”教育法:上课提问我要找他熟悉的知识提问,当他正确回答后,及时肯定和表扬;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我也会找他协助处理,并引导他如何做得更好;有机会就让该男生与顶牛的教师联系工作,叮嘱老师们多鼓励;当着家长的面夸奖他的进步。只短短的半学期,就看到了效果:家长反馈在家他能帮母亲干力所能及的活,而且能把心里话说给母亲听;在班级里成了积极分子,最后一学期,全班选举他担任班长,兼职班级报刊编辑。职专毕业后的他被天津一家大型国企聘用,该男生的改变正体现了“鼓励式”教育的巨大成效。

(三)正确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清主次

高中阶段的学生出现叛逆期以后,对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往往出现偏激,表现在处世为人上会出现愤世嫉俗、自以为是、固执偏见或抑郁厌学等等问题,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应该保持宽容,不要去过分强调孩子出现的问题,也不要试图立即改变这些状况,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孩子看待问题的想法,分清楚主次问题,对于一些次要的情况,可忽略不计,对主要问题,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围魏救赵。

我曾经担任山西班班主任,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极度厌学,不仅上课不听讲,睡觉、说话、看课外书,而且不写作业,跟老师“打游击”。他父亲送她到学校时,再三恳求学校帮助孩子一下。我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的情况,决定从厌学入手,找她聊天。慢慢地了解了她厌学的根源,就是小学时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了。以及学校的一些做法如“快慢班”“奖优罚劣”的种种情况造成的。于是,我给这名学生讲述了我的学生时代,也同样存在她遇到的问题,我给她分析了我的心理状况,并表示曾与她感受相似。然后谈到家长和学校期许都是正常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不应该怨恨家长和老师。同时,我在班里设立“精神奖励周”,每周对寻找问题多的同学进行精神奖励,满足学生提出的一个小愿望。这样,学生们主动找问题,学习积极性就提高了。那名女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大好转,期末考试排名班级前列。孩子的表现也得到家长的认同。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心理阶段,所以,家长应该坦然面对,日常多观察多琢磨这些孩子的行为特点,多理解宽容他们的情绪宣泄。班主任和家长应勤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动向,及时采取措施。切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控制自己,分清主次,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

(四)遇到问题尽量避免过分纠缠,应速战速决

如果孩子出现叛逆行为,一般情况下都会是有什么事情刺激到孩子,我们应该细心了解孩子的心理,剥离刺激源。也可以采用岔开话题的方法,进而让孩子的心理得到平复。不能长时间唠叨或重复强调,加重刺激。班主任可利用主题班会,宣传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家长的工作,从中体验到父母的艰辛和不容易,让孩子体谅家长的苦衷,设身处地为家长树立威信。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引导家长克服唠叨、说教的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孩子的小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不要追溯太远,应用“短、平、快”解决问题,避免孩子产生厌烦和过度教育认识。

(五)让孩子了解青春期,正确看待叛逆现象,减弱叛逆的影响

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学生及家长讲述青春期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变化的自然规律,出现叛逆现象的机理和内因,从而使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得到改善,使家长正确运用心理学理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向青春期叛逆宣战的活动;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或作为班级辅导员,与孩子一起谈理想,讲心里话,制定人生目标等。以弱化青春期叛逆的程度,改善师生、父子、母子、生生关系,最大程度缩短叛逆期时长。

(六)正确引导和管理手机的使用

手机聊天,手游已成为当前学生的酷爱,几乎100%学生都热衷于手机。其中不乏网恋、网游的情况,个别学生还存在借网络发泄情绪的现象,手机的使用对青春期学生叛逆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因此,学校及班主任要严格控制和引导学生对手机的使用。

首先,学校应做好手机管理制度,做好制度保证工作,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班级手机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关于手机的主题班会,给学生讲清手机使用的利和弊,让学生意识到课上玩手机是违纪行为,循序渐进,真实实现上课不玩手机。在课堂期间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教室,对于发现有些学生在上课期间携带手机或者上课期间玩手机的,老师立刻予以没收保管,并且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对于这样的举措给予支持,保证自己孩子的良好学习。形成学生课上不玩手机的局面之后,班主任积极做好课下引导学生少玩手机的工作,积极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例如举办一些文体比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从而让学生在课下有事可做。

其次,手机作为当前最流行的电子产品,其本身对于人们工作、生活、学习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手机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新闻,增长学生们的见识,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手机的积极作用,对于老师而言,也应该充分重视手机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例如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手机进行观看、学习,然后完成相应的作业内容。该方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手机对于自己学习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最后,在开展学生手机管理的同时,一定不能离开与家长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手机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如果家长不支持,那么学生对于学校的管理制度就会有恃无恐,不利于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进行。此外,在疫情期间,家长更要控制学生在家玩手机的时间,网课尽量选择电脑,减少手机上网课机会,让孩子在家也可以养成适度玩手机的好习惯。通过班主任、学校、家长三方面的有机统一,保证孩子可以正确的利用好手机,减少手机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控制学生叛逆行为发展。

五、其他注意事项

一是儿童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根据孩子个体特征,才能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尊重的需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所提供的,因此不能割裂各方面的作用,只有家庭、社会和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注意教育过程中不要过分尊重以致造成孩子放任或骄纵现象。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叛逆的心理属于正常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暂时的心理时期,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帮助家长,家长密切配合老师,全社会一道配合教育者调节好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正确对待孩子们的叛逆行为,因势利导,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安全度过叛逆期。

猜你喜欢

心理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