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乡村小学“戏曲+”育人生态场*

2022-12-31

江苏教育 2022年82期
关键词:戏曲学校课程

李 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以下简称“坂小”)致力发展乡村教育,传承戏曲文化,在“个个是角,人人有戏”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办学特色逐渐鲜明。2012 年,学校挂牌成为武进区锡剧培训基地。2021 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立项的课题“唤醒教育视域下的戏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顺利结题。2022年,“家乡戏曲的传承与创新”成为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传承叶圣陶教育思想,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的教育实验”的子课题。坂小成为省语文整合教学研究所第一批振兴乡村教育实验项目学校。前期的研究,为“乡村小学‘戏曲+’育人生态的构建与实践”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以“戏”为媒,探索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

1“.向上”文化的百年传承

坂小是所百年老校,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素有“锡剧之乡”称号的礼嘉镇。学校传承“向上”文化理念,依托“戏曲+”项目,培育向善、向慧、向健、向美、向新的“向上”少年。

向善的品格为“有自信,会担当”,包括良好的习惯、自信的品质;向慧的学识为“有思考,会学习”,包括乐学、会学、恒学三个层级;向健的体魄为“有体魄,会运动”,包括健康的身心、坚毅的品格;向美的情趣为“有情趣,会才艺”,包括辨别美、理解美的能力;向新的行动为“有智慧,会创新”,包括动脑质疑、动手实践。

2.“向美”空间的四维共享

学校拓宽并升级改造校园空间,优化育人环境,建立“曲苑雅韵”,赋予广场、长廊、菜园、教室以生命,重点建设“一区(百年校史的文化展示区)、一廊(戏曲典藏的探究学习廊)、一场(亲近自然的田园牧歌场)、一室(学科融合的向美博览室),实现“向美”空间的四维共享,将校园打造成一座百花竞放的“向美园”,让戏曲成为坂小独特的文化因子。

二、踏“曲”而行,众筹载道育人的集群生长

学校厘清了“戏曲+”课程群框架图,期待所有学生“个个是角,人人有戏”,通过不同年段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选择性课程,培育向善、向慧、向健、向美、向新的“向上”少年。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属于必修课程,选择性课程属于选修课程,构成一个系统课程。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每一门课程的内容与实施之中。

1.学科+戏曲:在主动勾连中学会学习

高质量地实施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力求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戏曲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如:在语文学科中增加戏曲阅读、戏文赏析、戏剧创编;在音乐学科中加入戏曲欣赏、学唱戏曲;在美术学科中加入画脸谱、设计戏服、制作团扇等;在体育学科中加入戏曲操;在综合实践学科中进行戏曲主题研究等。

拓展性课程是在此基础上的链接,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自编了《丫丫学戏》校本读物,一到六年级全面开设,不同年级各有侧重,依次为小剧场课程、小演员课程、小戏迷课程、小戏角课程、小戏精课程、小编导课程。让学生在六年的学习中体验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社团+戏曲:在体验经历中认知自我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脸谱”基因。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与学校教师担任辅导工作,利用课后延时服务和每周五下午的时间,开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自选课程。

在十多种特设社团课程中,融合了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各种文化元素,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例如,“百花剧社”组织学生聆听戏曲讲座,学写戏本,学唱戏剧;“戏文赏析”社团引导学生阅读戏曲艺术家的故事,欣赏戏曲的影视作品;“戏曲舞蹈”社团指导学生跳戏曲舞、扇子舞等;“书画艺苑”社团则让学生亲手绘制脸谱、制作戏扇,进行戏曲文创等;“舞台建模”社团指导学生测量舞台、制作道具;“E+戏曲社”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戏曲资料,学习拍摄戏曲照片、制作短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式、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中提升自我认知,加深戏曲艺术多方位、立体化的感知。

3.活动+戏曲:在节典仪式中传承创造

围绕“戏曲+”,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及特设节日,有针对性地开展“2345”特色活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参加。“2”是指秋季开学“苗苗大剧场”,欢迎小苗苗加入戏曲林,祝贺大苗苗登上新舞台;春季开学“戏曲嘉年华”,以庆新年、迎元宵等为主题,开启新的学习生活。“3”是指知花礼(入学礼)、行花礼(成长礼)、成花礼(毕业礼)。知花礼,让学生在田园学校播下花的种子,将善、慧、美、健、创扎根乡村;行花礼,让学生在丫丫戏台演绎生活故事,让温暖和诗意融入生活的每一天;成花礼,让学生在童童戏林中传递向上力量,带上“我是角儿”的独特印记。“4”指读书节、科技节、戏曲节、体育节,校园四节都融入戏曲因子。“5”,指五花争章、十大印记、百花教师、百家戏迷、年度人物等五个评价项目,共同指向乡村小学“戏曲+”育人生态的构建与实践。

4.资源+戏曲:在探索合作中拓展舞台

一是线下内联外引,成立戏曲联谊会。成立“家校社”戏曲联谊会,具体负责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戏曲联谊事宜。内联,邀请家长进校园,每月开设家长戏曲讲堂;外引,聘请社区“戏曲达人”作为校外辅导教师,与武进锡剧团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走访、学习。每学期,通过给学生讲座、授课、表演等互动交流形式,让学生在校外也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乡镇和社区的戏曲演出,让学生成为传承戏曲文化、弘扬优秀乡村文化的使者。

二是线上互联E+,筹建戏曲数字资源库。学校组建“E+戏曲社”,搜集、整理适合乡村学生学习、传承和创新的经典戏曲音像资料,建设戏曲数字资源库。精心制作学生戏曲微视频、短片、美篇等,通过坂小“丫丫学戏”戏曲视频号、坂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平台传播,在更大的时空实现“五育并举”,传承和发挥优秀的乡村文化。

三、“坂上”花开,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生态

学校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引,创新评价机制。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落实过程性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校园生活样态重构,提升乡村小学师生的学习和生命质量。

五花争章。每月、每学期、每年开展“向善花、向慧花、向健花、向美花、向新花”五花争章行动,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十大印记。即“我结交的一个戏迷朋友”“我传唱的一个经典曲目”“我最喜欢的一次道具制作”“我最闪亮的一个精彩瞬间”“我设计的一个文创作品”“我研究的一位戏曲名家”“我寻访的一个非遗项目”“我的一次剧社经历”“我最满意的一次公益演出”“我的亲友团评价”十大活动印记。用活动见证过程,用“印记”见证发展,师生在探寻之路上传递经典的声音,感受戏曲的魅力。

百花教师。学校开展“非遗剧种传承人才培养工程”“青蓝工程教育技能业务培训”“青年教师逐梦营”“学生投票评选百花教师”等活动,使教师强基础、增学养、拓眼界,以学促教,提升教学水平。期末,学生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心目中的“百花教师”。

百家戏迷。通过先期培训教师、教师后期熏陶学生的方式,辅以互动体验、欣赏、绘画、情景剧等,以学生易于接受和喜爱的形式,寓教于乐,将传统戏曲的精彩和美好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戏曲艺术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年度人物。每学年,学校开展“十大年度教师”“十佳向上少年”评选,通过自荐、班评、校评、家评、社评等方式,评选出年度人物,充分彰显“个个是角,人人有戏”的办学理念。

坂小百年办学历程,一直坚守乡村儿童立场,致力发展乡村教育。戏曲文化是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的精神源头。学校依托“戏曲+”项目,建成乡村文化高地,发挥乡村学校服务乡村文化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戏曲学校课程
戏曲从哪里来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