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家骃“整个教育”思想研究*

2022-12-31陈宇祝

江苏教育 2022年82期
关键词:儿童生活学校

陈宇祝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太仓实小”)首任学校管理者龚家骃先生提出了“整个教育”的理论,并在太仓实小进行了实践,是学校办学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教育改革实践。新时代背景下,梳理和研究龚家骃教育思想,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一、研究龚家骃教育思想的意义

龚家骃(1896—1977),字均如,1921 年就读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陶行知先生时任该校教授兼教务主任[1],极力推介杜威教育哲学,龚家骃深受影响并亲身实践。自1922年起,龚家骃任太仓实小的首任主事及校长共14 年,践行“整个教育”思想。当下,研究龚家骃教育思想或可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于学校发展而言,“整个教育”思想是学校百年文化的根脉,学校继承与创新“整个教育”理论,有利于使学校文化始终符合时代的要求,共奏和谐旋律。学校在办学初期即走在教育理论的探索前沿,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是太仓实小“实验性”办学的明确体现。在21 世纪,学校将教育目标确定为培养有教养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小公民,其核心主张是“自由成长和社会成长相伴,民族情怀与国际理解融通”,教育情怀一脉相承。

第二,于理论研究而言,“整个教育”思想继承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又有着创新实践,对当下的课程改革仍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整个教育”强调儿童生长的特点,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面向儿童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体现了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的辩证思想,是一种以社会为整体、以民众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观。“整个教育”将儿童视为不可割裂的整体,提出了教育的八大原则,认为学校教育需要“做学教合一”。龚家骃设计的中心课程,呼应四时更替,明确架构体系,凸显课程融合。

二、龚家骃教育思想的理论观点与学校实践

龚家骃与郁锺麟、夏兆纶先生共同撰写的《整个教育的理论与实际》一文,发表于当时的《江苏教育》第二卷(本文中的《江苏教育》系民国时期杂志,非当代同名期刊)。因文章内容丰富、论述翔实,《江苏教育》特辟“专文栏”,分别于第九期(1933 年9 月)和第十期(1933 年10月)刊发,合计62 页,约6 万字。而在此前的1933 年3 月,龚家骃即在《大上海教育》创刊号上发表《生活本位教育的做学教》,随后几期中陆续发表了《生活本位中心做学教的理论和实践》《儿童教育的哲学基础》《最近教育的新趋势》《生产教育应有的认识》等。此外,龚家骃在太仓实小20 世纪30 年代的校刊及其他杂志发表的几十篇文章,均是对“整个教育”具体实施路径的解读,是研究“整个教育”的重要文献。

(一)“整个教育”的理论观点

1.“整个教育”关涉儿童整个生活

其一,“整个儿童”。龚家骃有着始终如一的儿童立场。他强调儿童成长的“整个”特征,细致研究了儿童身心道德、知情意行,以及统觉发展,形成了“整个”的儿童观,进而形成了“整个生活”的教育观。龚家骃充分尊重并相信儿童的学习能力,在学校“大同市”的建构中,儿童自治的特征非常明显,学校的治理和学生的学习,都来自学生自我成长的力量,教师只是从旁辅助,激发学生的动机并提供适当的方法,在必要时予以阶段性的考核评价。

其二,“整个生活”。他提出,儿童生活是整个的,以儿童整个生活来调整,使其适应整个世界。他重视“儿童”“经验”“活动”的统整,生活即教育,世界即学校。在他的“做学教合一”观点中,教育要有动作的表现,“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劳力上劳心,要有重组经验的能力。他指出,生活须臾不能脱离社会,学生可以参与课程建设,课程的设置也与健康生活、时令季节、国防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整个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的进步,通过这些课程来实现圆满生活,进而改进社会面貌。

其三,按照学生能力发展递进的学习方式。面对“整个儿童”,龚家骃提出:低年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游表式,用游戏的精神来表演事实;中年级学习活动主要采用商验式,以共同商议的精神来体验事实;高年级则采用研讨式,即研究、制作、探索、讨论,通过设定目标、搜集问题、分析问题、分工研讨、共同研发等五个步骤,完成中心学习任务。

2.“整个教育”具有八大原则

龚家骃为“整个教育”设定了八大原则,清晰地给出“整个教育”的实施路径,即“以社会生活做目标,以儿童生活做出发,以儿童行动做进程,以团体活动做手段,以生活环境做材料,以系统活动做方法,以艺术精神做表现,以完满生活做考成”。

八大原则继承于“生活教育”理论,并进行了生动诠释。其中,“以社会生活做目标”“以儿童生活做出发”,勾勒了龚家骃所设想的生活教育的起点和方向,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面向儿童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以生活环境做材料”的原则,则鲜明体现了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以艺术精神做表现”的原则反映了龚家骃极高的审美情趣,唯有美的欣赏,才能带来艺术感的生活。“整个教育”各中心单元的设置,无不紧密联系生活,甚至就是在研究生活,研究自然,研究社会。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学种薄荷、制作薄荷油、研究太仓糟油、制作太仓肉松,学生可以在其中发现生活的趣味。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进行了很多儿童体育游戏,如抢龙头、开金锁等。

(二)“整个教育”的学校实践

1.课程整合,有系统而浪漫的中心单元

其一,“中心单元”。龚家骃厘定“整个教育”的生活课程,分别是“康乐生活”“社会生活”“科学生活”“业务生活”,并为每个课程设定若干标准,如“康乐生活”包含23 个标准,每个标准再按照年级分成若干细目,便于执行。他对“中心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类似于现在的“综合实践主题课程”。每个月,六个年级会有主题相近而内容分层递进的中心单元。以月份为维度安排,如:五月烧蚕豆吃、蜂蝶会、欢迎燕子将军,六月种稻、做蓑衣草帽、升学就业指导,九月到田野去、开棉花店、国防运动,十月捉秋虫、秋果会……不一而足。以年级为维度安排,如:十月,一年级的孩子捉秋虫、举办秋果会,二年级是秋将军讲武,三年级是到田野去观察动植物,四年级到田野去研究动植物的应用,五年级是物理竞赛会,六年级是化学竞赛会。在这些中心单元中,没有沉重的学业负担,只有活泼泼的生活体验和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充满了美好的生活情趣,一呼一吸都与大自然的变化紧密联系。

其二,“整合实施”。学生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但从中心活动的开展来说,学科的界限并不明显。学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显示,除了上午的计算练习和下午的语文练习是相对固定的学科课程之外,其他的安排如上午、下午各有1次的“市政服务”“选修课”“中心活动”等,大多不是依靠学科的学习来推进的,也没有既定的学习方式。以四年级学生进行秋季植物展览会为例,整个活动历经一周,学生经历选定目标地点、学习科学知识、学习工具使用、实际采集、制作标本、布置展览会、发送观展邀请函等环节,系列活动与现在的项目研究十分类似。在项目式研究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获得了发展。

2.创设“大同市”,有微观社会的建构

其一,“大同市”。“学校市”的构想在1919年前后被引入我国,并借助1922年新学制的颁行及公民教育的倡导,在全国多省市中小学校推行[2]。龚家骃创设了“大同市”学校行政组织系统,推行学校指导、师长监督、学生自治的模式。“大同市”中热热闹闹的各种活动,使学生从家庭走向学校,又从学校管窥社会,在组织中感受社会治理的规范和要求,在活动中初步体验社会各个职能部门的运行,真切体验小公民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其二,“生存锻炼”。在日常的学习和中心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到各领域的生存锻炼,如种植、采摘、木工、烹饪、学习简单的医学卫生知识等。龚家骃曾撰文,分别对学生的读书和就业进行指导,用心良苦地提醒他们,但凡有条件就要进修学习,表达了其终身学习的倡议。

三、龚家骃教育思想对当代学校办学的启示

(一)学校始终承担为国育才的重任

当时,龚家骃提倡“整个教育”,希望在学校中,培养健全的身体以救“弱”,培养合作互助等精神以救“散”,培养慎思明辨的头脑以救“愚”,培养勤劳生产等能力以救“贫”。“整个教育”最终的目标指向,是实现儿童“圆满的社会生活”。当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的高速发展,呼唤创新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整个教育”尊重生命本真,促进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尊重生命的整体,倡导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成长,与当下教育提出的五育融合、三全育人是相通的。教育应聚焦德智体美劳在学生课程和活动中的渗透,实现五育整体的共生共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建设学校文化需要有教育情怀

龚家骃将儿童视为“整个”,对儿童的成长充满了尊重;提倡“生活教育”,从学习工作中得来知识,是对旧式科举、私塾“八股”的深刻反思;将教育视为“整个”,改变教育的孤立、分散、偏缺、狭隘的科目,是他对他们那个时代的教育超乎寻常的哲思;将学校建成“大同市”,更表达着其对社会发展的期许与憧憬。当下,结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研究“整个教育”思想,进行新“整个教育”建构,是对学校文化根脉的继承与创新。学校文化建设要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承担育人使命,在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和时代要求下,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猜你喜欢

儿童生活学校
生活感悟
留守儿童
学校推介
六一儿童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