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语文要素,发挥“交流平台”应有价值

2022-12-31林亚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课文方法

文|林亚娜

教材中的“交流平台”,重在让学生梳理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方法和阅读经验,通过分享互动,达成温故知新之目的。纵观当下课堂,有些教师在教学“交流平台”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仅仅教学编者梳理、罗列的内容,让学生读一遍就算完事。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能发挥“交流平台”的应有价值吗?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这一单元的“交流平台”该如何教学,才能将语文要素根植于学生内心,提升学生的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回到课文,“返照,枝繁必有根”

“交流平台”梳理和罗列的方法、策略,都源自课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编者针对语文要素中的“观察”指出:“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如此结论,让学生被动接受,很简单,读一读了事,或者直接要求学生背诵。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就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典型的课文语段,让学生由衷发出这样的感慨。

《蟋蟀的住宅》一文中有描写蟋蟀修建住宅时的语段:“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学生迁移从课堂中习得的方法发现,这段文字不仅分别细化到身体各个部分的协同劳作,同时运用了不同的动词“扒”“搬”“踏”“推”“铺”。如果不是细致观察,无法呈现如此翔实入微的描写。

这一板块的教学,教师并没有直接将既有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其中,将结论重新置放到课文中,激活学生的课文学习经验,让学生顺其自然地理解编者意图,让编者之言,皆若出于学生之口。

二、片段赏析:“照办,你也做得到”

对于落实语文要素而言,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编选的课文极具典型性,旨在帮助学生习得方法、积累经验。但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学习教材中的课文就能实现的,教师应大量补充相关的类群文本,让学生在品味和鉴赏中,感受观察对写好文章的作用。

基于此,教师可以出示比安基《森林报》中描写灰鹤、苍蝇、叩头虫的语段,让学生赏析。

片段一:

灰鹤在沼泽地上开舞会,它们围成一圈,起初用两条长腿蹦高,后来越跳越上劲,索性大跳特跳起来了。那奇形怪状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转圈呀,蹿跳呀,蹲矮步呀———活像踩着高跷跳俄罗斯舞!

片段二:

街上出现了一些大苍蝇,它们身上蓝里透绿、闪着金光。它们跟秋天一样,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它们还不会飞,只能勉勉强强用它们的细腿在墙壁上摇摇晃晃地爬。

片段三:

叩头虫在表演它那晕头转向的把戏——把它仰面朝天放着,它就把头吧嗒一点,蹦个高儿,在空中翻个跟头,一直落在地上,站得好好的。

在初步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作者观察之后的语句,以欣赏的方式,感受其中所蕴藏的美感。比如“片段一”中,作者在观察之后,将灰鹤活动的场景,想象成为“一场舞会”,将灰鹤的活动,想象成为“跳舞”,不仅有“蹦高”“大跳特跳”“转 圈”“蹿 跳”“蹲 步”等 细化的动作描写,同时也赋予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比如“真能把人笑死”“像踩着高跷”等。

既有眼睛所看,又有耳朵所听,更描写了心中所感,这就构成了多维度观察。学生在赏析中认识到:这个片段中作者比安基正是调动多维感官,才能将灰鹤起舞的片段,写得如此全面、生动。

三、转换语境:“打铁,还是要趁热”

在激活了经验之后,教师要积极转换教材外的具体语境,为学生提供巩固的资源和平台。在三年级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因此,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并非零起点,其重点是“连续观察”,学会写出事物的变化。这一点,在“交流平台”中也被作为重点和盘托出:“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关注《爬山虎的脚》中典型的语段之外,还出示了一段“连续观察”滴水观音后的记录文字:“早上6:30,叶子稍微长大了一点,变化不大;下午5:00,它的叶子长大了,颜色变深了,卷在一起的叶子张开了一些;晚上8:00,有的叶子像是又张开了一些,像孔雀开屏似的。我觉得滴水观音的变化好快。”

学生在交流观察方法时,首先从时间入手,分别介绍了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三个不同的时间段里观察了滴水观音。其次,观察者重点关注了滴水观音的大小、颜色和形态,可以从每个时间点观察的内容看出。再次,观察时间点不同,重在凸显变化,如叶片长大、颜色变深、张开的幅度也在变化。从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还原作者“连续观察”的状态,洞察记录内容与观察之间的联系。

从教材课文到拓展内容,其价值在于,以全新的环境,让学生内化方法,并将经验转化成为能力,起到迁移运用的效果。

四、实践练笔:“练笔,片段到全篇”

“来而不往非礼也。”读而不写非学也!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要经历实实在在的参与和实践,也正因为如此,编者在这个单元,相机设置了“观察日记”的习作主题,凸显读写一体化的编排。

单元中的所有资源,都应该承载写“观察日记”的要求;每一个栏目,都应该积极为落实“观察日记”而奠基。因此,“交流平台”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方法的梳理、积累和内化,真正用起来,方法才能融入到学生的认知体系之中,才会转化成为能力。从这个单元“交流平台”所罗列的方法要点来看:要细致观察;要连续观察;要多感官观察,包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等。

每一种方法都是生活必需的能力,但如何为习作服务?很多学生并没有尝试过。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将自己观察所得的感受和结果,转化成为准确、生动的文字?这需要进行迁移训练。

在教学这个单元开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确定一种观察对象,因为学生从《爬山虎的脚》到《蟋蟀的住宅》,一路学来,跟随着作者学习多种观察方法,通过调整观察时间、观察角度、观察方式,从更立体、更丰满的方式,捕捉信息,形成了解,正是为此处的迁移运用服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你平时仔细观察过身边的事物吗?请仿照上面的句子选一个事物写一写。”由于学生有先前储备的观察信息,结合当下梳理和提炼的方法,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广阔、自主的空间,鼓励学生当堂练笔,并交流:含羞草枝叶繁茂,颜色翠绿,就好像充满生机的孩童。它有一根细绳似的主茎,主茎上又伸展出许多的分茎,每根分茎上有许多的小叶子,叶片上的茎脉清晰、鲜明,好像在召唤着人的到来。如果你用手摸一下叶子,它就会害羞地捂住脸,活像一个腼腆的小姑娘。

这样的文字,源于作者多维度细致、连续的观察,对形态的精准描写,对情感的生动想象,都源于教师在“交流平台”中对所学方法的回顾、巩固和升华。

纵观整个过程,从回归课文到片段赏析,从转换环境到迁移运用,“交流平台”围绕着单元内容和资源转,学生在不同程度的实践中,提升了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课文方法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背课文
交流平台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