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随文微写”的教学思考

2022-12-31文|方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随文写作方法

文|方 琪

教材选文类型丰富,写法典型,且重视随文练笔,凸显了读写结合的编排理念。教材课后小练笔的编排着力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着力点是随时训练与微写作训练,即不要占用课堂过多的时间,随着学生的阅读进行微写作。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微写”训练时,教学方法要力求精准有效,真正做到阅读为学生的表达服务。具体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随文微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语文要素与写作方法并重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备,各具特色,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表达。不同课文“随文微写”的训练点的选择不同,有的倾向于语言迁移训练,有的倾向于想象拓展、补白续写,还有的倾向于情感表达。教师要把握好单元课文特点与单元习作要求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感悟课文特点的同时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

1.依托语文要素,确定微写作教学目标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包括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其中课文的编排与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密切相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随文微写”训练的时候要充分观照单元语文要素,从课文特色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迁移训练,以使学生的微写作目标更加明确。以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课后小练笔中要求学生任选一幅插图,写上几句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从课后练习来看,似乎对学生的写话没有做任何要求,但实际上这次写话要求隐含了编者意图,也就是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到写话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笔的时候,要充分观照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回顾,再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说这些插图中的事物的主要特点,最后让学生试着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并注意用上恰当的关键语句,以使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更加明确。这样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写话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2.关注写作方法,总结梳理文本写作特点

“随文微写”训练的重点不在于“读”而在于“写”,不在于“学”而在于“练”。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重写作方法的总结梳理,以及学生所学方法的迁移运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写作训练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六年级下册《匆匆》一文第3自然段主要运用了设问、排比的句式描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之情,其中排比是这段话中主要的表达方法,作者为什么能把司空见惯的时间流逝现象写得如此感人呢?在学生仿写之前,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方法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在仿写的时候才会有意识地去模仿迁移运用,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精彩。

二、学情把握与方法习得并重

为了保证学生“随文微写”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文要素、文本表达特点,还要关注学情,引导学生习得方法,扎实训练。

1.把握学情,搭建支架,突破难点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随文微写”训练的时候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情,从学生“随文微写”的难点出发,着力于对学生学习难点的突破,以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微写作的训练任务,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教学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为了可以让学生真正走进毛主席内心,感受到毛主席痛失爱子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毛主席已经出去了……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进行补白练习。学生对毛主席了解得比较少,在对文本进行补白的时候语言也比较匮乏,缺乏真情实感。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补充毛岸英和毛主席的相关资料,告诉学生,毛岸英是毛主席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同年11月牺牲,年仅28岁。然后教师趁机向学生渗透:“哪个孩子不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毛主席的儿子年仅28岁就牺牲了,作为父亲,当他回想起孩子第一声叫他爸爸的情形时,心情怎样?可是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孩子唤他的声音了。请你想象一下从接到电报到第二天早上这段时间内毛主席的心情会经历怎样的变化,再写一写。”在进行“随文微写”训练的时候教师充分考虑了学情,突破了表达的难点,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研读教材,把握特点,各个击破

在“随文微写”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知识碎片化现象的产生,注重对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感受多种表达方法的妙处,以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阅读指导中习得表达方法,提升读写能力。五年级上册《太阳》这篇说明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等说明方法。通过阅读,学生们对这些说明方法的特点虽然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说明方法进行表达的时候还是不够熟练。教师在让学生仿照着这篇课文的说明特点进行微写作训练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刻,就要注重对三种说明方法分别加以教学,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三千五百年”与“很多很多年”的表达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将抽象的说明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明白,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起到显著的表达效果。

三、读写契合与即时评价并重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表达方式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与评价,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阅读与写作相契合

“随文微写”训练,读什么,写什么,写作内容应契合文本的写作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方法的理解与内化。也只有阅读内容与写作相契合,才能有利于学生写作方法的及时迁移运用,学生的读写训练才会更加有效,真正体会到阅读为表达服务的乐趣。如在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文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描写了四季之美。课后小练笔中也提出了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写一写的要求。这一微写作的内容来自于课文,教学时,意在引导学生把从课文中学过的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除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特点之外,这篇课文在段落构成上也很有特点,每一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既是总起句,又是中心句、关键句,在整个段落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的时候,要注重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学练结合,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2.即时评价促提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认知差异与接受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写作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统筹兼顾,注重对学生课堂微写作的评价,鼓励学生们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如在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在学习完《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这些描写人物的片段之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的写作经验,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选班里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来写,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写一个片段,比一比哪位学生描写的人物形象最为逼真,方法不限,题目自拟。这样的微写作任务对学生来说挑战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想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大家的认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微习作内容的及时评价,现场评价,因此在学生完成微习作任务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评价。这样才能延伸学生微写作的“热度”。教师注重对学生微写作的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及时对自己微写作中不足的内容进行修改,以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不断对自己的作品修改润色,使学生的微习作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随文微写”,可以扎实推进微习作教学,确保“一课一得”,促进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随文写作方法
把握课文特点,习得写作方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学生随文练笔的指导策略
随文练笔助力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过程性写作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快乐阅读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