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习作的低年级阅读教学
——以《曹冲称象》教学为例

2022-12-31韩小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曹冲称象曹冲自然段

文|韩小林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只关注教育意义和思想熏陶的语文教学是残缺的。语文教学归根结底应该回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来,这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使命。在低年级的浅阅读阶段,如何指向习作教好语文呢?“万丈高楼起于垒土”,低年级指向习作的语文教学,需从字、词、句、段的细枝末节开始逐步引导,唤起他们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使阅读的视野更加开阔和丰富。下面就以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为例,谈谈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解读文字密码,指向习作。

一、关注整体看结构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二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期,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段感与篇感,学生到中年级开始习作时就不至于手忙脚乱、无从下笔。

《曹冲称象》是一篇叙事文,结构清晰,起因、经过、结果泾渭分明,是建立段感与篇感的好素材。课题《曹冲称象》已经点明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情,教学伊始,教师先结合课题,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并思考:(1)曹冲为什么要称象?(2)曹冲是怎样称象的?(3)曹冲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生通读课文不难发现,曹冲称象的原因是: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家都想知道它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官员们议论的方法不一样,他借助一艘船,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最后称象成功。三个问题直指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找到了答案,也就梳理出了事情的原委。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将自然段合并归类,文章的结构也就一清二楚了。当然,文章的脉络结构不止这一种,文体不一样,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一样,文章谋篇布局的方式也会呈现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会有更多接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贴着文体、结合文本、找准文脉,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段感与篇感的建立,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感知,形成段和篇的整体意识,即使是在练习写话时,学生也会在开头处娓娓道来,结尾处自然结果,做到收放自如。这样到了三年级开始习作,学生自然不会手足无措。

二、联系全文看取舍

写作,就是把心灵展开给世人看。可见,写作是要“以我手写我心”的。而当下学生的习作现状却令人担忧,他们不知道用材取舍,大量的习作都是毫无选择的堆砌辞藻。写外形的必定从头到脚一应俱全,写风景的一定按照顺序包罗万象,写事情的一定自始至终细数一番……这样的习作,已然没有了个性的色彩,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这样的习作抹杀了学生创作的兴趣,违背了习作“写自己想说的话”的教学原则。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有几处精心的取舍。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叙事,所以第2自然段写大象的外形,只选择描写“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两点,突出了大象的“大”,为下文“称象”环节设下伏笔。课文的题目是《曹冲称象》,但第3自然段却花费不少笔墨描写官员对称象一事的议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把官员和曹冲进行对比,突出曹冲小小年纪就聪颖过人。另外,文中还有两处对比,即曹操听到官员们议论的办法之后的“直摇头”,听到曹冲想出的办法之后是“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曹冲的办法巧妙。教师在教学中可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为什么作者写大象的外形不像之前学过的写大象的文章那样详细呢?课文的题目是《曹冲称象》,为什么还要写别的官员议论怎样称象呢?曹操为什么听了官员的议论“直摇头”,听了自己儿子的话却“微笑着点了点头”呢?

解读了这样的文字密码,真相水露石出。有了这样的阅读经历,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实践中,除了关注故事精彩的情节,一定也会启动这样的阅读记忆,有意识地去探究文字密码。在以后的习作训练中,他们也会认真考虑什么该写和什么该舍,就不会出现空话连篇的现象了。

三、品味语言看表达

阅读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曹冲称象》中,众人看到大象之后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其中的“到底”两个字暗示大象的重量成谜,大家想要一探究竟,却深知困难重重的无奈和遗憾。阅读中若不探究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很容易被一带而过。另外,文本只用了一句话介绍曹冲,即“曹冲才七岁”。一个“才”字,一字千钧,赞扬了曹冲人小主意大。教学中若不善加引导,学生有可能会把这里的“才”理解成“刚刚”的意思,认为这里的“才七岁”是指曹冲刚刚过完六岁生日,开始进入七岁的年龄。

教学中为了突破这样的难点,教师带领学生从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入手,思考这样的“墙”和“柱子”是像泥土堆的那样轻,还是像水泥浇注的那样重呢?真相是怎样的呢?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难解之谜呢?这样的移情入境,一边联系上下文推敲,一边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就能领悟“到底”一词的妙用。教学“才”这个字,为了避免歧义,教师可做这样的铺垫:“为什么听了官员的建议,曹操直摇头,而听了曹冲的建议曹操却直点头呢?曹操手下的官员个个学富五车,见过不少世面,猜猜他们的年龄吧!那时候曹冲有多大呢?”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思考,鲜明的反差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激荡,理解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只有走进才会亲近,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架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生在“一字千钧”的妙用中探究出语言的秘境,从此看似平淡的文字有了光彩、声音和情感,学生一定会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四、结合目标设练习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只有阅读的体验,没有写作的检验,也只是“临渊羡鱼”的空谈阔论。因此,教师需要带着学生进行习作的尝试。低年级的练笔以保护学生习作兴趣为主,所以练笔的要求不能过高,须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量身定制。

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第1课、第2课以及语文园地都安排了适当的动词练习,如“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旨在让学生积累动词,并初步建立准确运用动词的意识。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则安排了“做手工”的交际内容,要求能按照步骤,说清做手工的过程。《曹冲称象》的第4自然段则借助曹冲的口,有步骤地陈述了称象的过程。教材这样的编排不是无意识的巧合,而是有关联的巧设,教学中教师若能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教学第4自然段时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1)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2)按照先后顺序把曹冲称象的步骤排序。(3)加上表示顺序的词,即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按照顺序,加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巧用动词”,这就是写清称象过程的文字密码。由此及彼,教学后面的口语交际“做手工”也就轻松多了。

认准教学目标,循着编者的意图,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奏、有分寸地安排一些练习,在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的实践中让学生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和表达,这才真正实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和习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带领学生解读文字密码,指向习作,不应程式化、八股式地解剖文本,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基础上进行启发和引导,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将阅读教学引向深处,更为习作教学找到了丰富的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曹冲称象曹冲自然段
曹冲为啥称象
秋天
曹冲: 有颗仁爱之心的神童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美丽的秋天
由“曹冲称象”所想到的
曹冲称象之后
打造机器人版“曹冲称象”
曹冲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