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场景中自主学习

2022-12-31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谷分校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朋友游戏

李 京(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平谷分校)

关键字:小学;自主学习;数学策略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数学活动教学,不能只关心活动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思维水平的数学活动,使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获得。

一、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数学变得“好玩”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玩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好玩的游戏活动,儿童最感兴趣。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以玩为主的幼儿园生活向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的过渡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吸引力强的数学游戏活动,将抽象、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易懂的数学游戏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进而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在教学一年级《认识左、右》时,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活动:请你拿笔在本子上写出自己的名字,写完之后举起来让大家看,接着再用另一只手写一遍,写完之后说说感受,在学生们的笑语声中,总结出我们一般用右手写字,让孩子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组织学生们玩“我是小交警”的游戏,模拟小交警指挥交通,面对不同的方向指出自己的左和右,感悟总结出:右手边为右,相反就是左。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我是遵守交通规则小公民”的情境中体验靠右行走,让学生更清楚地经历方向的变化,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悟得“方向不同,左右不同”。这样的设计,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左右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这一游戏活动的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兴趣,也促使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并在学过之后有思考、有回味。

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可见,数学游戏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通过游戏活动来促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多种感官被调用,既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共同发展。把游戏活动恰当地融入课堂,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二、设计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还有所欠缺, 所以他们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操作学习的实质是认知、探究,既能促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作,激活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将外部动作有效转化为内部语言,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和意义。

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如:边做手势边说题意、摆圆片、摆小棒、点数物品等等,这样做,能将抽象概括的数学概念、数学运算等变得直观形象,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便于理解,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概念。

例如二年级数学《平均分》一课,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桌子上有12 块糖,平均分给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学生们以手里的12 根小棒代替12块糖,自己动手分一分。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们就会发现,虽然分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分法却不同。有的同学是每次拿一块糖分给一个小朋友这样地分,直到分完为止,每个小朋友分得了3 块糖;有的同学每次拿两块糖分给一个小朋友,直到分完为止;还有的同学是每次拿3 块糖分给一个小朋友,一下子就分完了。

这样的操作活动,孩子们边动手分,边动脑想,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动脑、多动手、成为真正的实践者。

三、设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更应该在应用中学,在生活实践中学。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数学知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教师应针对学情,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认识千米时,学生在课堂上推算出1 千米有1000 个1 米那么长,那1000 个1 米究竟有多长呢?学生还是不能真实感受到,于是我带着孩子走出教室,来到校门外的小路上,先用正常步子走一走,测量自己一步的长度大约1 米。然后从学校门口出发,沿着笔直的马路正常走1000 步,看看走到了哪里,然后回头看看走出了多远,感受1 千米的长度;接着再走回校门口,记录自己走了多长时间,感受走1 千米需要的时间。

最后全班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表示1 千米很长,有的同学表示1 千米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长,12分钟就走完了。有的同学能够根据今天的步测活动,估测出自己家到学校的距离大概1 千米;有的同学觉得从学校到最近的公交站距离大约1 千米……学生们思索着,交流着,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估测能力得到了提高,数学思维得到了提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数学书中的1 千米,还把学生研究的空间引到课外,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的关系,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参与的研究活动中获得经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真实情境创设可从社会生活、科学和学生已有数学经验东方面入手,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4]。学生参与到有效的实践活动中,能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给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离不开有效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动眼、动手、动脑,通过探究、思考、抽象、猜测、推理、反思等过程,将自己的经历、体验、感觉上升为学习经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只有这样,数学才会充满“生命”,孩子也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朋友游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找茬儿
爆笑游戏
海边玩一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