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保护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2022-12-31张盛培黄建华刘君昂周国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6期
关键词:森林保护创新型本科生

李 河,张盛培,黄建华,刘君昂,周国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报告、文章和讲话中经常提到“创新”一词,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科技创新型人才。在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实现自主创新,就必须要加速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重担也落在了高校的肩上,如何改革教育理念,与国家战略对接,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各高校深入研究的课题。

森林保护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传统优势专业之一,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森林保护专业人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回顾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历史及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介绍了近年来森林保护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及成效,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学校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保护专业的发展

森林保护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十分悠久的专业之一,也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项目重点支持建设专业。1958年,湖南林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成立之初,设立了森林保护教研室,1960年开始招收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森林保护专业主要依托林学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及经济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方人工林病虫害防控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森林有害生物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森林生物资源与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省部级平台开展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经过60多年的发展,森林保护专业逐步形成了立足中南、辐射全国的局面,构建了以我国南方人工林特别是经济林重大病虫害成灾规律与绿色防控的优势与特色,为我国森林保护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原有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回顾历史,我校森林保护专业虽然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高校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以传授现有知识为目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和模仿,轻视实践技能的锻炼,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缺乏有机衔接。主要在于各门学科之间独立性太强,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因而使课程设计较为古板、生硬,缺乏创新性。(3)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意识,专业学科视野不够开阔。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科专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能及时跟踪最新前沿科学技术,专业学科知识面狭窄,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4)科研训练条件落后。早期本专业科研条件建设不足,缺少对本科生开放研究的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等,不能满足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3]。

(三)森林保护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是保护我国森林生态安全的需要。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构成严重威胁。2021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88亿亩。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持续扩散,危害严重。松材线虫病新增2个省级、24个县级疫情,在老疫区持续扩散,新疫情呈北扩西进态势,危害形势依然严峻;美国白蛾第3代在华北、黄淮下游地区局地偏重发生并造成扰民情况。薇甘菊、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植物在华南、华中地区呈现扩散态势;松树钻蛀类害虫危害严重,多地成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护生物安全的重要任务。

2.是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类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断、新举措和新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退耕还林的力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2020年6月30日发布的《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书显示,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成林面积占全球同期增绿面积的4%以上[4]。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林业事业的大力发展,从而也加大了对森林保护专业的人才需求。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森林保护人才的就业范围更加宽泛,一些跨行业、跨部门、跨专业的就业岗位,对森林保护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亟须培养大批创新型森林保护专业人才。

二、近年来森林保护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及成效

(一)与时俱进调整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我们应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地调整专业定位。自从2013年恢复招收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以来,我们根据国家教育改革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先后多次组织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高度重视植物保护核心课程建设,对“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和“植物检疫”等主干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部分课程的理论学时压缩,增加实践学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最新前沿科技动态,例如将分子诊断技术引入“林木病理学”教学,将微卫星标记技术引入“害虫群体遗传”教学,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教学等。结合社会需求,新增“森林保护”社会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到湖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一线单位进行课程实习。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在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人格塑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是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中的中流砥柱[5]。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们围绕学校提出的“双一流”建设目标,从以下方面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优势教学团队。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积极培养学术骨干,充实教师团队。近年来,本专业引进海内外高学历、高级职称人才6人,其中引进教授3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海外留学背景博士3人,国内重点高校博士5人。这些措施大大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和培养创新型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师资队伍基础。其中,森林保护创新教学团队于2019年成功入选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

2.培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近年来,本专业通过国内外访学、教学培训、教师引领等方式,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针对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一名教授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审核课件、组织试讲等方式,帮助新任教师尽快适应“角色”,提高教学质量。对无森林保护专业背景的教师,通过集中授课和野外考察,补齐其专业短板。另外,每周三下午定时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心得,讨论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构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建立健全了“学校—二级学院—基层教学组织”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并设计了由质量监控、信息反馈、持续改进三部分构成的质量保障循环系统,将专业建设、教学过程、考试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人才培养等教育活动纳入此循环系统内。

2.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多层面监控。制定学生评教指标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作业反馈、学术支持、课程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和个人发展六方面内容,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工作[6]。通过专题教学检查、随堂听课、发放调查问卷、设立教学意见箱及召开师生座谈会和年度教学考核等形式,了解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落实、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保障等情况,实现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多层面的监控。

(四)基于科研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

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高等学校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7,8]。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科研训练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科研项目引入本科实验教学。传统实验教学内容以演示、验证性为主,探索性、综合性实验不足,学科前沿的实验就更少。为此,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实验教学中,把科研实验室打造成本科生能力培养的实践基地。在科研实验中,注重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和训练,以大大增强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特别是了解了本专业科技的前沿知识,有利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近年来,通过科研训练,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林业科学》《菌物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依托科研实验室良好的条件支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服务[9]。由本科生自主参与进行创新性试验研究,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试验项目和完成试验内容,逐步培养大学生自觉参与试验的态度,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对科学试验的热情。

3.承担本科毕业论文课题研究。依托科研实验室现有的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条件,以在研课题为支撑,为本科生提供科学实验和完成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条件,并由指导教师和实验室从事科研的素质较好的硕、博士研究生指导具体研究项目实施。

4.通过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能够激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大学生的意志力、进取心、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自2018年以来,本专业学生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学术交流报告竞赛二等奖、团体三等奖;获得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及湖南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经过积极参与竞赛,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结语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工作,作为一项核心任务需要举全校之力常抓不懈。2021年,本校森林保护专业顺利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对本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林业高等院校森林保护专业,首先,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教育全过程。在学生中以“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为主渠道,认真组织开展“双学”(学理论、学党章)活动。其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绿色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国家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化专业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厚基础、重特色、强能力、求创新”的追求,培养身心健康、理论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森林保护创新型本科生
生态建设背景下森林保护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我们的故事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