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生搭建深度学习的平台*
——江苏省南通中学学习空间建设的设想与实施

2022-12-31潘雪峰

江苏教育 2022年83期
关键词:学习者教室中心

潘雪峰

学习空间是促进学习和联系发生的环境,包括物理和虚拟空间,它与教学空间、教学环境、教室等概念的内涵有相似之处。余胜泉教授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的视角将学习空间看作是多种学习情境的汇聚;[1]祝智庭教授认为,个人学习空间是“个人学习环境”和“虚拟学习环境”整合的增强型学习系统;[2]许亚锋等研究者认为,学习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隐喻”,最终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3]

在“学习空间”兴起之前,人们通常使用“教学空间”来指代传统教室和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大多数传统教室都具有固定布局,讲台位于前方、行列式桌椅摆放,有清晰的前后方向之分等特征,主要用来开展面对面的教学活动。由“教学空间”演变为“学习空间”并不是简单地替换说法,这本质上已经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学习空间建设受学习理论、认知科学、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将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加符合当下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以传统教室和教学实验室为代表的教学空间主要是为教师的“教”提供支持与服务;学习空间建设则更多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发挥学习空间的功能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协作学习与深度学习。

一、学习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过程中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教学特色,对学校课程进行了整体顶层设计并构建出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和“全球领导力”的英才教育课程图谱和课程体系。

为保障实施英才教育课程所必需的时空场域、学习空间,结合江苏省课程基地的创建,学校启动了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五大学习中心的建设,形成了集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技体验、交流互动、社团活动为一体的融合创新学习中心。这些学习中心的建设,注重促成建构的、协商的与参与性的学习的发生,帮助学生与学习内容、对象的互动,让学生能够沉浸在一个主体与环境构建的完整系统之中;关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的支撑性条件,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真实的、有意义的、连贯的项目经验,让学生沉浸学习、深度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学习中心建设的基本样态

为了把学习中心建成学生各类课程学习的重要场所,建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平台,学校以“四促进”观点(促进真实学习、促进主动学习、促进协作学习、促进深度学习)作为设计理念,对传统教室进行改造,为学生创造富含“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机会的真实而丰富的学习空间与情境。通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融物理空间、社交空间和信息空间为一体的学习环境,包括灵活的座位、可组合的课桌、模块化的教室、可通过周围的壁柜方便获取的实验设备、可移动的电子白板、计算机、网络、可展示和共享信息的屏幕等。在这些空间结构基础上,依据不同学科的本质、特点、要求以及学习组织形式的不同,进一步优化结构、布局、功能,形成不同的多样化学习空间模型。各种类型的学科教室应运而生,打造出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教学环境。

以融合创新学习中心为例,该中心整合了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学习空间的建设,设计了卫星创作教室、航空器飞行教室、多种机器人教室等,大力推进“研究型、项目式、主题化”学习,围绕学习重点难点,以物态和非物态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与开发了相关的学习模型。一方面强调通过借助学习空间,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技术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性地理解学科知识。

三、学习中心建设带来的变化

1.学习中心的建设,实现了由“抽象知识”向“具体情境”的转变。学习中心的建设注重对课程、活动、资源等教育元素一体化、结构化、过程化的创新,学习中心为“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营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把学习和真实世界问题相互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与创造。学习空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学习情境创设予以支持:一是通过空间中若干结构要素的组合,创设符合认知机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出发去探索如何解决问题;二是借助不同的要素组合,创造一种“在做中学、及时反馈、不断提炼自己的理解并建立新知识的情境”[4]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沉浸式学习;三是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习者主动对学习空间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加工,从而产生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2.学习中心的建设,实现了由“知识中心”向“关键能力”的提升。学习中心的建设以物态环境的再造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提升,适应了学生个性化、高品质的学习,让学习更为真实、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地发生,让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移动学习成为常态,让学生从只有获得间接经验向更多获得直接经验转变。在学习方式变化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学科教师不断走向“项目导师”,教师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方式从“传授”走向“指导”;学生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创造者,呈现“兴趣导向”“做中学”“做中研”的学习样态。学生的学习实现了由“知识中心”向“关键能力”的提升。

3.学习中心的建设,实现了由“单一资源”向“多元平台”的融合。在学习中心“课程—环境—装备”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关学习空间实现了功能叠加和平台融合,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学习平台的支撑,并且将不同形态的课程学习环境进行了一站式、集约化建设,将更多的课程学习平台融汇在一起,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变得更为便捷、省时,也提高了各类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课程—环境—装备”这三者的合力,使得学校样态变得更具个性、更为前瞻和更有品质。

四、学习中心建设的后续思考

1.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习空间促进真实学习、促进主动学习、促进协作学习、促进深度学习,但需要教师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积极适应学习空间带来的新变化,采取适切的、有利于发挥学习空间功能和特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因此学习空间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5]

2.学习空间建设要充分利用好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形成多元学习空间。科学技术是改造学习空间的推动力之一,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促使学习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泛在活动,数字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而且技术辅助下的学习空间正在朝着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迈进,可以更好地解决教学难题、改善学习环境、创新学习平台。

3.学习空间建设适宜采用“边建设、边探索、边应用、边完善”的形式。学习空间建设既要关注基本功能的普遍性,又要关注多样性,还需要根据教与学的需求不断进行功能的升级改造,以推进学习过程的持续改进。随着人们对学习空间的诉求与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当前学校学习空间现状的思考,学习空间建设适宜采用“边建设、边探索、边应用、边完善”的形式,从学习空间建设到应用探索再到不断完善,循序渐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应该是学习空间建设的推进路径。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室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313”教室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