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探析
2022-12-31李雨柯刘亚利
李雨柯,刘亚利
(1.赤峰学院 文学院; 2.赤峰学院 师范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阅读与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板块,其价值与地位可见一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做到读写结合、读写共生,切勿将二者片面割裂开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但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读促写”教学的落实却遭遇重重阻碍,很多学校和教师将“以读促写”教学流于形式,使其丧失了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为此,笔者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切实提高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的真正落实和有效开展,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解决措施。
一、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了解,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依旧走着传统、老化、守旧的路子。长期以来僵化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根深蒂固的守旧思想,使得语文教师常常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为单独的版块,在教学中形成二者互为孤岛的局面,与当下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完全相悖。同样,受传统语文学习模式与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机械且僵化,无法透过文本挖掘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模式化的方式代替阅读的体验与思考,完全脱离了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1]的要求。由此及彼,阅读教学的欠缺相应地也会在写作教学中暴露出问题,学生写作兴趣低下,懒于动笔,怯于动笔,写出的文字与生活相割裂,假话、空话、套话层出不穷,缺乏深度与内涵,背离了写作教学“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的本质与初衷。
(一)初中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现象普遍存在
“重读轻写”现象指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多次参与初中语文课堂教育见习、教育研习活动发现,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写作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忽视对学生作文的布置与指导,忽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自由的氛围与空间,更毋宁说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脱节,导致学生无法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写作中加以运用,而写作教学训练与指导的缺乏,更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充满素材的简单堆砌与文字的生搬硬套,缺乏生命力与创造性。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无法融会贯通,是导致初中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现象普遍存在的直接原因。学生在阅读时收获的辞藻、 手法等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在写作中转变为技能技巧,为我所用,即便博览群书,也仅是纸上谈兵。初中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创造性被削弱,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读写能力被严重割裂,语文教学难以真正取得成功。因此,如何切实脱离“重读轻写”现象对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的桎梏,使“以读促写”教学真正落实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教师难以把握“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
当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重读轻写”现象普遍存在,但仍有部分语文教师认识到了“以读促写”教学的重要性并尝试着将之付诸于实践,然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落实的最大阻碍,即教师难以准确把握“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致使课堂教学形成事倍功半的局面。《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指导手册》明确按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的顺序安排了三十六个读写结合点,这三十六个读写结合点既包括了“题目”“起始段”“结尾”等文章组成部分,也包括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写作要点[2]。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点冗多且繁杂,语文教师难以准确把握“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已成为教学常态,尤其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手型教师来说,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结合,并游刃有余地将二者传授给学生是极具挑战性的教学任务。
语文教师在读写教学时常常选择从阅读教学入手,意在以阅读教学带动写作教学,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在真实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却往往因时间不足、 能力匮乏等因素忽略写作教学,即使教师把握好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衔接,合理安排了二者的授课时长与教学内容,也可能因为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或学生给出的反应与教师预期不符等突发状况而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师往往难以选取到适合“以读促写”教学的文本,难以精准把控好“以读促写”教学进度。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受到削减,“以读促写”教学的落实只会愈发举步维艰。
(三)学生对阅读和写作存在倦怠心理与抵触情绪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几乎分别占据着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伴随而来的就是学生面对阅读和写作的重大压力。阅读与写作作为主观题,较之于字词默写、诗词背诵等客观题而言,更加难以把握与掌控。学生的投入与收获往往不成正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成绩却常常不见起色,久而久之学生极易倦怠,对阅读与写作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欲望低下,缺乏学习兴趣,更毋宁说对学生各方面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最应当关注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语文知识则是为培养语文能力服务的。学生掌握了充足的语文知识,却不会阅读、不会写文章、不会口语交际,那么这样的语文学习从各方面来讲无疑都是失败的。阅读与写作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阅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最终通过看似枯燥乏味的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从中培养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写作则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展现,选材、立意、构思、表达、加工等环节都需要学生认真考虑斟酌,唯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有血有肉的文字。阅读与写作都无法一蹴而就,学生对待阅读和写作得过且过,抱有侥幸心理的现象已经成为当下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常态。
二、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别占据着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两种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应着重培养的两个方面。当下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的落实与开展虽然存在着重重阻碍,但并非无法解决,笔者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尝试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恰当可行的“以读促写”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规避“重读轻写”现象的发生,努力协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准“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写作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和读写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以读促写”教学中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读写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写作、热爱写作的学习意识。“以读促写”教学,始于阅读,终于写作,首先应从阅读抓起。挖掘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读美品美的审美情趣。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选择阅读篇目时应有所取舍。如初一学段,应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杜绝晦涩难懂的文本,以使学生“乐读”,主动体会作者阐述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沉浸作品其中,逐步达到“会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收获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之后再逐渐加深阅读的难度,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在广度中求深度。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提升社会生活经验,塑造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
学生良好阅读意识的养成,为成功的写作教学奠定了基础。大量广泛而深刻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且独特的素材,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体会生活的真谛,发现美、捕捉美。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情感渴望宣之于口,写作不再是机械的文字罗列,变成创造美,感受美的最佳途径。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样不可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其在阅读中积累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等应用于自身的写作之中,“会读”不等于“会写”,但“会写”必须建立在“会读”之上。交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合理安排练笔的次数及内容,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写作意识,为实现“以读促写”教学,达到其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以读促写”教学强调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齐头并进,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不写”或“重写轻读”都违背了“以读促写”教学的初衷。陈明明在《高中语文读写结合问题探究》 中指出了写作的重要性,而谭晓芹和张梅华也分别在《借助“双线法”进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和《关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强调了写作教学不容忽视。写作与阅读同等重要,读写教学必须并重。阅读与写作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阅读与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两个典型过程。阅读是学生吸收语言知识的环节,而写作则是语言表达和输出的重要形式。两者共同构成了语言学习运用的整个过程[3]。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以读促写”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注重以阅读积累素材,更好地把握语言文字,提升写作方法技巧,为写作教学服务。“读写结合” 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优势可见一斑。
如何打破读写教学中“重读轻写”的局面,保证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齐头并进,成为“以读促写”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钱鹏在 《用心阅读,以读促写——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探索》 一文中提出:“有所侧重地渗透写作知识,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实现‘从读到写、从学到用’的能力生成的一种教学策略。”[4]牛红梅在《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方法探究》一文中提出了“对阅读中的精彩语段进行模仿写作”和“借鉴文章的行文思路”[5]两种方法[6]。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落实有利于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文章之后,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表述文本的内涵与主旨,把握文章叙事抒情、说明议论的表现方式,学习作者立意取材、构思成文的写作方法。比如在学习《陋室铭》后,即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原文,表述文本中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操和高洁傲岸的志趣,另外,在课后要求学生运用“铭”这一文体,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短文进行写作练笔。课堂内外一脉相承,通过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奠基,将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落实到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切实做到“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复述文本内容,课堂课后练笔等方式,对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情感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学生行文时有文本的支撑,组织语言和表达情感也就变得相对容易,学生对于写作的逃避情绪和抵触心理也会大大减轻。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真正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不一样的生命力。
(三)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把握阅读与写作的关键点
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必须摈弃传统的阅读与写作相割裂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转变僵化守旧的教学思维。教师应提升自我,阅读大量书籍充实知识储备,学习借鉴他人“以读促写”教学成果的方法和经验,紧跟时代脚步,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思想。但不可止步于读书之上,语文教师最终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必须身体力行地深入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去。语文教师须参与教育见习、教育观摩、教育研讨等活动,不断试错,不断改进,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把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可操作可实现的教学能力,切实提高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的可操作性。
抓准“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钱鹏在《用心阅读,以读促写——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法探索》 中所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读’与‘写’两种学习情境的相互沟通、良性迁移的基础上的。它要求读与写必须有其相对应的共同要素。”[7]由此可见找准“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同授课习惯或不同阅历的教师对于“以读促写”关键点的把握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对待不同的学生也可以灵活变换。例如,对于新手型教师和低年级学生而言,在选择“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时可以采取针对文章的精彩语段进行仿写扩写的方式来进行,教师容易把握,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觉得过于吃力。“以读促写”教学的关键点不胜枚举,只要能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巧妙结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那么这样的“以读促写”教学毋庸置疑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