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口述史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以赤峰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为例

2022-12-31高慎晶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兵爱国主义历史

高慎晶,李 明,张 明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广大青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心中牢牢扎根。”[1]爱国主义绝不是空洞和抽象的精神力量,而是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2]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紧跟社会发展实际来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要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逐渐领会并筑牢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口述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民族危难时期形成和发展的红色资源,最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反抗外来侵略、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3]。而“人”的资源则是这种红色文化资源中最特殊的一种存在,老兵是战争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爆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深苦难。每一位老兵都是一座活生生的英雄丰碑,他们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义无反顾地踏入枪林弹雨之中,以血肉之躯换来民族尊严。访谈革命老兵,可以让大学生明白爱国主义不只是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号、 不是卷面上洋洋洒洒的雄心壮志,而是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地去领悟、去感受、去践行。革命老兵的口述史资源可以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拓新的途径,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从而达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作用。

(一)口述史能够丰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一系列爱国主义素材都可以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其中多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记载英雄人物的故事或普通人物的感悟。但这些资料大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被流失或散落,如今得以保存的爱国主义资料相对匮乏。而口述史所依托的“人”资源则有效突破了传统文字史料的限制,他们是整个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是最生动的历史资源。组织高校学生走进身边的普通人、认真聆听他们的话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缺乏的难题。此外,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传统的文字史料侧重于记载精英人物的事迹,生活在底层社会中的普通人物会逐渐被人们遗忘。但一般而言,历史常常是没有记录的那部分更加重要[4]。被文字忽视的弱势群体和底层社会同样是独特的历史存在,值得去研究和解读。以赤峰某高校学生访谈赤峰市抗美援朝老兵为例,学生们通过聆听和整理老兵讲述的动人故事,帮助老人们将以往被忽略的心声重现在公众面前,也让学生们近距离地听到爱国主义在普通民众间的强烈声音。口述史让爱国主义具备了立体多维的生命层次感,鲜活的个体与声音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温度。

(二)口述史能够开拓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思政课进行,以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辅助以文字、图片、影像等材料。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系统化与理论化,但却忽略了爱国主义最应具备的情感温度,也忽视了受教育者的意愿,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口述史可以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发形成一种爱国主义情感。口述史的访谈活动需要学生与受访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老兵生动地叙述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震撼。同样,以灌输性为特征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一直让教师与学生处于“主体-客体” 的角色状态中无法均衡,让二者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是如今高校教育一直探索的重点。口述史教学在这一方面也具备其独特优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口述史的访谈与整理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此外,受访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访谈、并有权决定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表露程度,这就让访谈各方在一个民主自然的情境中进行交流,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富有实效性。

(三)口述史能够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并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 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就是建立在信念性爱国主义的基础上的。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是高校育人的重中之重,而口述史更能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行动,通过主动参与,近距离聆听老兵、英雄人物的事迹,情景式感受历史、还原历史,让大学生深知祖国目前的和平与发展多么的不容易,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学习和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为祖国的更加强大奉献青春力量,以时不我待、时不待我的精神,付出实际行动。同时口述史也很容易在青年学生中产生共鸣,激发爱国主义热潮,进而形成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

二、利用口述史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严格规范学生的口述史访谈活动,确保资料的有效收集

对抗战老兵进行的口述史访谈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活历史”,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教材”。参与人员需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踏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从拟定活动主题到最终的资料搜集都需要严格培训学生,尽可能有效、客观地征集到具有宣传与保护研究价值的史料[5]。

口述史访谈程序一般包括信息收集、 采访、访后资料整理、回访及资料的最终整理与归档。以赤峰某高校开展的赤峰市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为例,首先在信息收集部分,提前与赤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取得联系,及时搜集关于赤峰市抗美援朝老兵的档案信息和现存情况。寻找合适的受访人员是确保整个访谈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革命老前辈普遍高龄,身体状况与记忆都已出现偏差,因此选择对卫生员、通讯员、交通员等老革命战士进行访谈也是对战争一线人员口述的补充,有助于多角度还原历史细节,更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场的硝烟与革命者的高尚情怀。例如学生在2020年10月28日访谈的顾书媛、10月29日访谈的胡玉珍都是抗美援朝时的卫生员,但顾书媛作为随行列车上的卫生员与身处战场抢救伤员的胡玉珍所叙述的内容则有很大不同,二人叙述的不同角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接近战争原貌。与之类似,2021年9月25日访谈的单郁廷又以通讯员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的参战事迹,又让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到了战场上更多的细节,更能体会到革命前辈深刻的爱国情感。

访谈背景决定了学生在访谈之前准备的是否充分。作为访谈者要熟悉被访者的全部资料,以此为基础根据受访者的不同职务、主要革命事迹等选择不同的角度作为访谈切入点,让访谈活动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下进行。首先在采访部分,要提前联系、安排采访的人员、路线行程(交通问题)等,同时访谈中的一些事宜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一方面,要保证整个访谈活动的自然与顺利。口述史访谈实质上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互动,需要访谈者与口述者持续进行言语、思想与情感的互动,所以要尽量在受访者所熟悉的环境中开展访谈活动,双方平等自然的交流更有利于建构受访者话语的意义。另一方面,明确受访者是访谈活动的“发声者”,访谈者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并不是要求访谈者完全居于被动地位,不做干预,而是要在倾听的时候整理讲述者的叙事思路,以便及时就关键问题进行询问,或在受访者讲述中断时及时提供思路以引导其继续讲述。其次,在访后资料整理部分,要及时将口述资料转录成文本。对此要求学生按照一问一答形式与受访者个人经历的时间顺序分别进行文本转录。一问一答的转录方式利于在文本形式上尽可能还原访谈原貌,一般要求转录人员即为现场访谈人员,利于保证转录文本的还原性与转录工作的顺畅性。按照受访者生命历程进行的文本转录形式也要基于问答形式的转录,便于整理出受访者的叙事逻辑与访谈体系,人物事迹更加清晰。最后要进行回访与最终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初次采访有遗漏或不清楚的问题需要进行回访,有些问题是在经过文本转录之后才会出现的,大到具体事件的描述,小到人名、地名的确切表述都需要进行回访,便于提高资料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例如,2019年3月13日学生对抗美援朝老兵李乃旺进行初次访谈,于2020年10月28日进行回访,补充了很多初次访谈时遗漏的细节。同时回访最大的收获是其夫人也接受了我们的访谈,由最初的拒绝转变为真挚的讲述,以抗美援朝卫生员的身份向我们讲述了十几岁的姑娘是如何救死扶伤、为保家卫国拼尽全力的,让学生们又积累到一笔宝贵的素材。规范学生的访谈程序与资料收集是高校利用口述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保证,只有确保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才可以让学生在访谈时感同身受、具有情感共鸣,才可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与推广,使其具备最大程度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二)对征集的爱国主义口述史进行多元化创作,丰富其呈现形式

口述史的访谈资料有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呈现方式,这就意味着口述史成果具有多种展现形式。例如基于文字材料,教师会训练学生撰写新闻稿、老兵个人事迹、学术论文等。通过新闻稿的宣发、老兵故事的推广可以让更多的师生注意到老一辈革命战士的事迹。同时学生在撰写与反复修改的过程中会查阅很多资料来印证革命前辈所叙述的历史事件,参照文献资料,老人用最通俗的语言所描述的战争状态更能震撼学生心灵,使学生对具体事件的感知更加丰富,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更能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例如2020年11月7日访谈王仁中老人时,老人叙述的争夺203 高地事件,在查阅文献资料后,再回想老人所描述的冲锋场景“一边排一个班,一起冲锋,第一人冲上去后第二人紧接着冲锋,打死了再填补上去,势要夺回203 高地。”“机枪没水后就打不响了,我们就往里面塞雪,把雪烧化了继续打。”学生们更能体会到老一辈坚定的革命情怀、强大的革命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基于声音和图像资料,可以制作录音带、相册、光盘以及纪录片等,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建设爱国主义口述史专栏,将多种形式的口述资料进行展示,以便师生查阅。值得注意的是,口述史访谈通常会征集到老革命前辈当年用过的老物件与书信证件、老照片等史料,是历史文献资料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文物部门或革命类博物馆的宝贵资源。此外,学生根据访谈的革命人物,综合选用资料还可以进行舞台剧、剧本等形式的创作。赤峰某高校历史专业的学生就根据赤峰市喀喇沁旗姜瑞的口述资料编排了舞台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也有利于在高校师生间推广老兵事迹。因此,多元化的创作形式更加值得重视,它有利于保存与传承爱国主义口述史这一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可以最大程度挖掘口述史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三)基于融媒体资源对爱国主义口述史成果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与推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诸多新媒体应运而生,它们与传统媒介交相融合,成为当前网络发展的新趋势。多方媒体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进一步融合无疑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为高校利用口述史资源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为优良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现代融媒体技术,高校可以设置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多种方式搭建信息共享的红色文化教育新平台。赤峰某高校的历史文化学院就依托赤峰市抗战老兵访谈成果,成功创建了赤峰红色纪闻的微信公众号,内设老兵纪闻和红色往事两个栏目,以原创文章为主,同时转发其他红色文化口述史的内容[6]。之后积极与赤峰市红色文化景点协商搭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对革命实践进行初步掌握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教学活动,更能触动学生心灵、加深学生记忆。此外,对于有充分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撑的学校还可以依托丰富的口述史料资源建立口述史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库和教育宣传网站,学生可以将平时征集及修订完成的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口述史资料及时录入,教师再审核即可,既提高了效率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借助融媒体资源优势,红色文化口述史成果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宣传,不仅能让参与访谈和研究的学生获得爱国主义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其富有生活气息且形式多样的成果还让广大学生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性和亲和力[7]。

三、高校运用口述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与启示

(一)高校运用口述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口述史活动让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更具温暖

口述史区别于冰冷的文献史料,它让历史的声音重现,是具备温度的历史。口述史具备集体性特征,可以由个体发展至集体、由个人记忆发展至集体记忆。让高校学生进行口述史访谈,普通人是最大的受益群体,面向全校推广口述史,可以让个人具有强烈的参与感。个人与祖国是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要把个体和国家结合起来,结合地方实际、整合有效资源鼓励大学生对革命老兵进行访谈能够让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实效性。

2. 口述史活动能够激发高校师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调动师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对于发扬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兵是战争最直接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是民族心灵的刻印,凝聚着一种文化力量和历史精神。这些抗战亲历者的记忆,就像历史的碎片,而挖掘抗战老兵口述史,就是在岁月的底层去打捞历史碎片,把它重新组合成一个庞大的历史之镜,让它的光芒去照亮未来。通过开展红色专题口述史活动,不仅可以客观反映战争事迹,也能在不同历史节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改变原有单一、片面性的红色资源陈展方式,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新的途径[5]。在整个活动中将口述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社交、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不断走进历史、贴近生活[7]。

(二)高校运用口述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1.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谱系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致敬历史、缅怀英雄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了解这段历史,应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积极开展以先进者、普通人、身边人为主要对象的口述史研究,形成口述史学生团队,将采访老兵的口述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进而在校园中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学生明知感恩之心,感恩时代进步、感恩国家发展,通过亲历者的讲述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让更多的青年学子由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凝炼成独有的爱国主义精神谱系。

2.革命老兵的口述史具有紧迫性

口述史所依托的“人”,本身就是一部社会史、一部战争史,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会伴随着人们的遗忘而消逝。电影《1950 他们正年轻》以访谈老兵的形式讲述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普通年轻人的故事,其中老兵的一句“现在都老了,你要是再晚来几天,我可能就没有了”以最普通的话语强烈震撼了观者的心灵。所以抢救老兵就是抢救历史,刻不容缓,我辈应当责无旁贷。

3. 高校要充分意识到口述史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口述史访谈是涵育爱国主义情感的独特方式,对口述人进行访谈不只是为了获取历史事实,访谈过程中受访人真切丰富的历史情感也是访谈内容的重要体现,学生们在受访者的情绪感染下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口述史运用自己的特殊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在国将不国的年代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对于独立国家的渴望以及在战争年代的人们对于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以访谈赤峰市抗美援朝老兵为例,学生们是以一个后人的视角来回看历史,随着老人的叙述他们会骤然明白在那样国土沦丧的背景下,志愿军们虽在战场上拼尽全力,心中却不能笃定战争是否能够胜利。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结果,而是革命先辈们前赴后继地牺牲为我们争取而来的。口述史通过生动具体的历史,展现了国家的伟大形象,使人们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同国家,从而增强对国家的信心和依赖[8]。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每一位革命者,都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里挺身而出,他们的风华正茂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度过,他们在挨饿受冻的行军路上成长,他们用自己的腰背挺立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如今,他们已不再年轻,他们是风烛残年的老兵,参天老树已不复雄壮。但他们沟壑般的皱纹里,铭刻的是不朽的抗战史诗和民族精神,他们的不朽功勋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高校更应关注到口述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价值,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当代国人,尤其是当代青年,站在革命先辈们血与泪洒过的神州大地上,更应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一起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老兵爱国主义历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