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防控需求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SWOT分析

2022-12-31胡雨薇王洋叶玉瑶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7期
关键词:防控智慧疫情

胡雨薇,王洋,叶玉瑶

(1.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1 引言

2020 年1 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国在已有智慧数据分析基础上,快速推出在线政务平台、大数据监控流行状况平台、防疫控制平台、AI温度监测平台等流行控制疫情的管理平台。这些平台包括远程办公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物流平台、日常必需品供应平台等,为保证人口流动监测、流行预防研究、流行预防数据更新、居民基本生活、疫情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次疫情与2003 年SARS 疫情相比,智慧城市在信息公开、媒体传播、社区保护和感染人群等疫情应急管理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疫情防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数据信息安全性不高,给相关人员的生活带来个人隐私、财产安全泄露等方面的风险;城市数据跨区域协调困难,政府与行业数据资源共享不充分导致数据融合程度不够;基本数据的采集精度仍有待提高等。鉴于此,本文借助SWOT分析模型,基于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监测数据和智慧城市大数据,对比分析疫情期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为疫情防控下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2 基于SWOT 模型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评价

2.1 优势分析(S)

2.1.1 大数据分析辅助抗疫

通过大数据分析,快速推出专门用于疫情防控的功能模块,监测疫情重点地区和人员[2]。使用健康码、行程码检测人员健康状况,百度地图实时展示人员流动迁徙轨迹。疫情实时大数据平台等多个平台每天实时更新,使疫情情况更加直观清晰,帮助决策部门掌握人群的实时情况,制定应急预案[5]。

2.1.2 智能技术可实现非接触式管理

疫情期间,医院、快递等部分领域出现人员不足现象,应用机器人能缓解该问题,通过机器人派送物资,减少人与人接触,缓解工作人员不足和工作强度,也降低了人员感染风险[5]。淘宝、美团等电商平台的“无接触经济”,解决居民在生活方面需求,有效阻断疫情线下传播。

2.1.3 搭建智能平台可保障市民正常生活

疫情暴发地区会展开封闭式管理,政府上线多个服务平台窗口,保证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仍正常运转。为了让居家隔离的人员复工复学,学校开辟在线网络课堂,企业员工线上办公,有效缓解因疫情被耽误的学业和工作问题[1]。

2.2 劣势分析(W)

2.2.1 部分基层地区的基本数据采集效率较低

有些基层地区信息采集依旧采取人工访问填表等传统数据采集方式,不仅增加了采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效率低,数据的真实性不确定。

2.2.2 数据融合与数据共享不足

城市间数据跨区域联动协调难,政府与各行业数据资源共享不足[4]。虽初步建立了全国性的综合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但跨部门、跨城市间数据的共享不及时,防控部门不能及时掌握人员流动信息[5]。

2.2.3 数据信息安全性不高

市民除填写真实信息外,还要与其他支付数据等信息结合。需将这些数据融合从而掌握用户真实的行动轨迹,精准进行疫情防控[5]。但在数据融合共享过程中,无论是数据在采集、传送还是在处理、运行时,都难以保证数据不被泄露。

2.2.4 成熟经验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

我国一直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尽管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我国仍缺乏成熟经验的专业人员,难以满足当前智慧城市快速建设的需求。

2.3 机遇分析(O)

2.3.1 国家政策支持

自2009年我国开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以来,国家为了促进智慧城市行业发展,先后发布很多政策和文件,奠定了智慧城市在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这些政策都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政策机遇。

2.3.2 公众频繁使用智慧平台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公众必须使用疫情管理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填报。公众每天都会通过大数据监控流行状况平台等获取疫情最新情况[1],远程办公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物流平台、日常必需品供应平台等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4 挑战分析(T)

2.4.1 人员的管理难度大

我国人口众多、流动频繁、流动量大,数据信息不能一体化呈现,工作人员难以核实数据到每个人,导致少数人谎报信息甚至逃避信息核查,不能及时反馈疫情信息,导致疫情扩散。

2.4.2 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存在差异

有的城市能够依据自身特色条件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较高,如上海、北京等,而部分城市直接照搬其他城市方法和经验,不符合自身发展情况,建设较为落后。

2.4.3 智慧城市管理存在分割

部分城市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分割现象,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调较差,层级衔接不紧密。缺乏完整的智慧城市协调管理体系,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3 疫情防控需求下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SWOT策略

基于SWOT 策略分析思路,从依靠优势利用机会(SO)、利用优势规避挑战(ST)、利用机会弥补劣势(WO)、减少劣势规避挑战(WT)4 个方面提出疫情防控需求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策略。

3.1 SO策略

3.1.1 不断扩展智能技术范围

根据居民需求反馈,不断完善智能平台,在现有基础上开发新技术。例如,在高铁站等公共场所,需要脱口罩人脸识别信息,而这过程中避免不了人际接触,增加感染风险。智能技术不能局限于现状,应针对现存问题,不断完善。

3.1.2 以人为本为导向建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市民和企业参与和需求,由他们检验智慧城市的成效。以人为本,开放惠民[6],这样的智慧建设才能长效运营,为城市带来效益。

3.2 ST策略

3.2.1 推动数据一体化

推动政府、企业、居民用户之间的数据融合,不断加强数据协同建设,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可通过平台查询,迅速排查人员,提高工作人员检查速度,加大人员管理效率。

3.2.2 促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

智慧技术发展领先的城市可带动落后城市发展,为其提供经验、资金、技术等资源。技术落后城市结合自身发展,制定适合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城市间相互扶持,共同带动发展。局部智能化的城市也要逐步完善智能设施,实现全面覆盖。

3.3 WO策略

3.3.1 加大数据保护力度

目前,我国很多居民对个人信息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仍较为薄弱,相关管理部门仍需出台更为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保障个人数据安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重视数据信息安全。建议进一步出台更为精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严厉打击数据泄露行为,保障相关机构和居民的数据安全。

3.3.2 加快智慧平台建设

如今我国智慧技术走在世界前端,与我国智慧城市加速融合。应加大智慧平台建设的力度,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融合[4],形成城市全域感知体系,打造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管理机构等更多智能建设平台,高效便捷地服务人民群众。

3.4 WT策略

3.4.1 完善顶层设计

中央和省级政府应掌握各城市智慧建设水平,制定符合自身的顶层设计,实现上下统筹协调,加大对所管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和政策引导,通过合理的顶层设计,引导和带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向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3.4.2 加大部门协调力度

减少部门间的数据分割,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联系,促进各部门数据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协调[3]。加强上下层部门之间双向沟通反馈机制建设,在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基础上,更要注重自下而上的反馈,上层部门应积极听取下层部门的建议和反馈,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城市应对能力带来了考验。此次疫情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重要契机和转折。智慧城市的建设为防控疫情和优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完善之处。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应厘清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能力,为我国科学防控疫情提供坚实支持。

猜你喜欢

防控智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