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2022-12-31杨龙飞李继文侯琳琳胡学远黄一博
杨龙飞,李继文,王 利,侯琳琳,胡学远,黄一博
1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2 山东视界牧业有限公司,山东德州 251200
3 青岛润佰佳商贸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600
0 引言
犊牛腹泻主要危害30日龄下的犊牛,给世界各地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急性腹泻犊牛可在12 h内脱水,甚至死亡;亚急性腹泻犊牛通常表现为持续多日腹泻,并伴有营养不良、消瘦,甚至死亡。犊牛腹泻是犊牛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奶牛场犊牛腹泻症状的发生率为20%~80%,其中2周龄以内犊牛的发生率约为80%,严重影响了奶牛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2]。因此本文对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因素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各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1 犊牛腹泻的原因
犊牛腹泻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环境变化、营养不良和病原体感染等多种因素而引起的症状。发生原因可简单概括为非传染性因素和传染性因素两种。
1.1 非传染性因素
1.1.1 自身免疫力低下
犊牛出生后的30 天内,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都处于发育不全阶段,自身抵抗力低下,对于母乳质量要求较高。母乳营养不均衡或食用过量母乳等,均会造成犊牛肠道异常。同时,新生犊牛胃肠道中微生物菌群较少,平衡很容易遭到破坏[3],引起消化不良,进而发生腹泻。
1.1.2 环境变化
犊牛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因此犊牛养殖需要密切关注饲养环境变化。一旦突然受冷热风侵袭,犊牛就可能发生热泻或寒泻[4]。若犊牛舍长期不通风、不消毒则会滋生病原体,诱发犊牛感染性腹泻。另外,牛舍内噪声过大、长途运输等也容易引起犊牛发生应激反应,导致腹泻。
1.1.3 营养因素
犊牛出生后30 天内主要依靠母乳喂养,其健康与母牛有着很大关系。一是母牛在怀孕期内出现营养失衡、维生素或矿物质缺乏等都会导致犊牛出现身体虚弱的现象。二是母牛的初乳质量和犊牛免疫力高低相关,如果初乳含有高质量的免疫球蛋白,将有助于犊牛抵抗环境刺激与病原体感染。此外,初乳中含有的元素与犊牛的健康也息息相关,研究表明,若乳汁中缺乏维生素A、D和蛋白质含量低,可增加犊牛腹泻的发生几率[5]。
1.2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1.2.1 细菌性感染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种类很多,包括肠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每种细菌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犊牛的肠道产生损害。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coli,EPEC)引起的犊牛腹泻危害最大,发病率较高,约为90%[6],导致犊牛死亡的病例中,占比28%[7]。新生犊牛在出生后的最初4天对产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coli, ETEC)高度敏感,ETEC会感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定植,导致犊牛发生严重水样腹泻[8]。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则可以侵入犊牛机体,在巨噬细胞内生存,损伤肠上皮细胞,引起肠道炎症;侵袭免疫T淋巴细胞和肠上皮细胞等,降低犊牛免疫力,引发严重的犊牛腹泻[9]。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根据产生毒素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A型、B型、C型、D型、E型),而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是C型。C型荚膜梭菌可以产生α毒素与β毒素,其中,α毒素是主要的致死性毒素,β毒素可以作用于犊牛的胃肠道,引起以弥散性或多病灶、充血性、坏死性肠炎。
1.2.2 病毒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冠状病毒、牛轮状病毒等,其中以牛轮状病毒与牛病毒腹泻病毒最为常见。牛病毒性腹泻病毒主要以两种方式引起犊牛腹泻,一是持续感染导致肠上皮细胞损伤,并可混有共感染;二是过性感染,病毒会在隐窝肠道细胞中复制,导致短暂感染,形成损伤,导致腹泻。牛轮状病毒通常引起1~2周龄犊牛腹泻,犊牛摄入的乳汁在胃肠道中给轮状病毒提供了宽泛的pH值生存范围,病毒进入小肠后损坏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质中进行自我复制,致使肠道细胞的溶解速度快于犊牛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导致肠绒毛变钝、萎缩,引发腹泻[10]。牛冠状病毒主要吸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能够引起小肠绒毛和结肠隐窝的坏死以及固有层的破坏,对犊牛和成牛都具有感染性,能够造成犊牛腹泻和成牛的出血性痢疾,还可引起牛的呼吸道综合征[11]。
1.2.3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主要以微小孢子虫或隐孢子虫、球虫的单独感染,或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目前,在养殖环境的不断改善下,寄生虫感染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微小隐孢子虫主要寄生于小肠上皮细胞中,其致病情况与宿主的免疫力息息相关,由于犊牛免疫系统不够完善而常常发生严重的持久性腹泻。同时,微小孢子虫也会破坏小肠黏膜,影响犊牛对于糖和脂类的吸收,造成犊牛营养不良、严重脱水[12]。此外,球虫对犊牛和成年牛均有传染性,通常以母牛为媒介传染给犊牛,引起犊牛的精神不振、腹泻。
2 治疗措施
2.1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是养殖场(户)常用的治疗药物,也是治疗急性犊牛腹泻最快速有效的方式。目前应用在犊牛腹泻上的抗生素主要有:妥布霉素、新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金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痢菌净、呋喃妥因、氟哌酸、利福平、诺氟沙星、喹乙醇等。虽然抗生素高效又实惠,但其药效较强,可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引起犊牛其他肠胃疾病,在治疗中应谨慎使用。
2.2 中药治疗
目前,由于抗生素耐药问题和饲料禁抗等原因使中药治疗的热度逐渐上升。中药残留率低,可以杀菌、消炎,且具有滋养机体、慢性修复等功效,更适合犊牛发育不全的肠道。如黄白双花[4]、中药七味白术散、止泻散等已经证明可以治疗犊牛腹泻;黄芪、五倍子、白头翁、白术、附子、丹皮和甘草组成的中药煎剂,灌服3 天,犊牛腹泻治愈率甚至可以达到100%[13]。但中药效果发挥慢,疗程较长,不适合急性腹泻或严重腹泻犊牛的治疗,还应配合其他疗法。
2.3 微生物制剂
由于饲料禁抗的实施,使得微生物制剂成为理想的替抗产品之一。微生物制剂采用的是自然界或者宿主体内原有菌种,使宿主更能适应制剂的效果,具有改善反刍动物瘤胃微生态平衡,提高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改善反刍动物免疫力和身体健康状况的功效,对犊牛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的代谢、腹泻和肠道菌群都有有利影响。研究表明,直接饲喂益生菌,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酿酒酵母菌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产品可以抑制有害菌的产生,预防犊牛腹泻,且对犊牛的生长性能不产生影响[14]。但微生物制剂生产成本较高、保存要求高、起效时间较长,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2.4 补液治疗
腹泻增加了犊牛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补液疗法也是犊牛腹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用于犊牛口服补液的产品很多,使用方法和成分也大不相同,在选择产品时,应考虑:(1)提供合适的电解质,如钠、钾离子;(2)添加了补充能量和促进水分在肠道中吸收的物质,如葡萄糖;(3)可纠正酸中毒,如添加了碳酸氢盐、醋酸盐、柠檬酸盐;(4)添加吸附剂,如蒙脱石、鞣酸蛋白等;(5)使用方便。此外,对于口服补液效果不好、严重脱水、精神抑郁、卧地不起的犊牛,则需要通过静脉补液,治疗原则不变。
3 养殖建议
3.1 犊牛管理
一是犊牛出生后,应及时帮助擦干身上的液体,使其保持干燥,以防受凉发生应激反应。同时,应该帮助犊牛及时吃上母乳,借助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来增强犊牛的免疫力[15]。二是养殖场内,应当有专业人员每天进行巡栏,及时记录,并调整温度、湿度等数值,对牛栏进行通风、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针对出现患病症状的犊牛,应当进行隔离饲养,采集粪便等样本进行检测,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方案,针对性给药,对于出现病畜的栏位全面消毒,减少传染的可能。三是养殖场(户)需要高度重视犊牛乳料衔接的过程,对每天的饲料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犊牛断奶后出现应激反应[16]。养殖场(户)在日常喂养过程中,可以适当给犊牛补充一些营养元素。金宇航等[17]通过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锌和氧化锌,使得犊牛直肠中志贺菌属等有害菌数量降低,乳酸菌、粪杆菌属及肠球菌等有益菌属增加,缓解了犊牛的腹泻问题。
3.2 母牛管理
母牛在妊娠期间营养需求关系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和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因此要求养殖场(户)在母牛妊娠期严格调控饲料配比,在母牛临产前15 d开始要给母牛的饲料中增加一定量的精料,而增加的量为0.2~0.4 kg/d·头,同时保障母牛充足的运动量。此外,养殖场(户)还需要注意垂直感染带来的风险,在母牛怀孕期间定期对母牛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提前注射疫苗,对于饲料和水源进行严格消毒管理,给母牛提供良好的妊娠环境。在犊牛出生后,养殖场(户)在挤奶的过程中需注重对母牛乳房的消毒,清理乳房上的污秽物,防止交叉感染。另外,要定期对卧床垫料进行更换,做好牛舍消毒工作,减少环境污染。
4 小结
良好的饲喂管理是牧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养殖场(户)在母牛妊娠至犊牛出栏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环节中存在的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母牛健康生产,提高犊牛抵抗力,降低腹泻的发生率。在犊牛腹泻目前常用的三种治疗方案中,抗生素适合治疗急性或感染性腹泻,但其具有耐药性和无选择性的缺点,不适合长期使用;中药治疗范围小,起效慢,一般用于慢性治疗或者预防;微生物制剂更适合宿主的身体环境,可以代替抗生素在饲料添加中的使用,用于日常维护犊牛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改善犊牛的生长性能。因此,养殖场(户)在以后的生产中应当注意对于犊牛腹泻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不断对于现有的治疗方案进行改善,尽量使用针对性强、适合犊牛肠道的中药组方以及微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