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桥梁建设对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分析
——以利辛县邵渡口大桥跨西淝河水源保护区为例
2022-12-30张功印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2
张功印 (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增大,乡村振兴政策红利的释放,国省干线交通路网日趋完善,跨河桥梁建设日益增多。国省干线大建设的跨河桥梁对促进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发展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河道治理、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等产生了不利影响。
拟建工程跨越西淝河,航道规划等级为VI级,新建邵渡口大桥,以打通利辛县城与西淝河自然湿地公园的联系,提供一条便捷通道。为使桥梁工程对航道的施工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科学评价跨河桥梁建设对河流的环境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防止保护区水源遭受污染,保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与新建大桥概况
2.1 西淝河邵渡口大桥概况
本项目路线全长1.860km。设计速度60km/h,路基宽15m,其中桥梁长度0.878km,两岸接线长0.982km。工程范围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交叉工程及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等。邵渡口大桥路线整体呈南北走向,路线起点位于规划人民南路与南环路交口,起点桩号K0+000,向南在邵渡口东侧约100m处跨越西淝河,终点于李水寨东侧约200m处,终点桩号K1+860。
2.2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东起吕台大桥,西至蝴蝶泉,南达西淝河与茨淮新河交汇处,北到S305线马店大桥。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8′01″~116°13′48″,北纬 33°02′34″~33°06′14″。湿地公园范围包括西淝河中游马店大桥至淝河口段,以及西淝河两侧蝴蝶泉、双沟、黑杨沟等库塘湿地,南北长6.71km,东西宽9.09km,面积791.65hm²。利辛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及评价范围见下表。
本工程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及评价范围
3 桥梁建设和运营对西淝河水源保护区的影响评价
3.1 桥梁施工期对西淝河湿地水域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实施路基、桥梁、平面交叉建设,沿线将设置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需要一定数量的临时用地,加大水土流失强度,施工产生的噪声、废水、施工固废等将影响西淝河水环境。
3.1.1 桥梁施工对西淝河水环境的影响
邵渡口大桥建设工程位于利辛县西淝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游约2km处,位于西淝河湿地水源保护区内,对西淝河的主要影响来自桥墩基础施工时,由于河床的扰动,淤泥、砂等悬浮物的增加和桩基钻孔对西淝河水质的影响。邵渡口大桥的上部结构施工时,部分施工弃渣洒落可能也会影响河流水质,造成西淝河水体中SS含量增加。根据设计资料,邵渡口大桥跨越西淝河邵渡口附近,桥梁设计为预应力连续混凝土箱梁结构,下部结构采用钢围堰施工,该工艺可能造成在前期围堰时悬浮物增大,施工中可能产生废渣、基坑废水等,如处置不妥会造成西淝河部分水质污染。桩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多进行回收再利用,通常钻孔前事先挖好泥浆存放池,水中桩基施工泥浆采用存储式泥浆池进行利用、回收。定期泥浆存放池进行清理,对清出后的泥渣运至邻近弃渣场集中堆放处置并覆盖。总体上,桥梁施工时产生的泥浆对周边水域水质影响较小,不会对下游取水造成明显的影响。
3.1.2 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西淝河水环境的影响
邵渡口大桥施工的场地通常在大桥两端附近,在该桥梁的永久占地内,施工场地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场地内降尘洒水,以及设备产生的含油废水,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大棚种植等,而含油废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再排放,经该措施处理后,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对周边的西淝河水质影响较小,污染风险可控。
3.1.3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施工期增加的水土流失和河床底泥扰动产生的悬浮物可能对水生生态有一定影响。桥梁施工中,悬浮物浓度会暂时增加,悬浮泥沙主要影响鱼卵、幼体和稚鱼,而成鱼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主动避开污染区,影响相对较小。底栖生物本栖息在河床沉积物和悬浮物中,对SS有较强的耐受性,但在水中悬浮物质的增加会对种群有影响。工程施工悬浮物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区附近,不涉及其他区域。总的来说,桥梁施工过程对西淝河邵渡口大桥水域的水生生态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范围有限。
3.2 桥梁运营期对西淝河水环境的影响评价
正常条件下,西淝河水体受桥面径流污水污染影响小,桥面污染物浓度低,且成分单一,但在车辆故障、发生事故时,路面可能被泄露的油类物质所污染,尤其在降雨后,雨水经邵渡口大桥泄水道口流入相邻的水域,受到石油类等污染影响,建议改善交通管理,防止类似状况发生。邵渡口大桥路段应避免发生污染物泄漏事故,降低西淝河水体污染的风险。
3.3 桥梁运行的风险评价
在邵渡口大桥的桥面及两端陆域发生危险品如危化品、油料车泄漏事故,如处理不当,危化品或消防处理水排入西淝河,直接进入水体,从而影响西淝河湿地水源保护区的正常运转,给市区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4 保护对策
4.1 施工阶段保护措施
①桥梁建设应尽量选择在枯水季节,优化设计,减少需要在水下施工的桥墩。同时采取循环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使泥浆循环利用,降低泥浆排放。施工后的泥浆经沉淀后采用填埋处理,挖出的弃渣运至指定的弃渣场堆放,最好利用取弃土场地弃渣。为了降低悬浮物污染在桩基施工现场地表径流的形成,截水沟应在桩基础的干燥基础施工现场建造,SS废水产生的建筑泥浆送往临时沉淀池沉淀后排放。桥梁施工营地和材料堆放场地应尽量远离岸边设置,尽量避免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对西淝河的污染。②施工现场应尽量设置收集装置的移动式厕所,施工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灌,降低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影响。③临时施工用房可使用附件的民房,尽量减少在施工区建设施工用房。
4.2 营运阶段保护措施
为有效避免邵渡口大桥营运期间对西淝河水质,特别是西淝河饮用水源水质的影响,建议通过在邵渡口大桥两端附近设立地面减速设施、刚性防撞护栏、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桥面临时停车道、饮用水源保护区安全警示标志、建设事故集水池和安装监控设备等,配备各种油回收工具,通过完善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减少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发生事故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环境危险;同时,要制定风险事故应急计划,组织专家论证后印发给相关职能部门,并经常性组织应急演练,最大程度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重视与实施水、土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各项环保措施,降低桥梁建设工程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使得邵渡口大桥施工、运营时对西淝河的水环境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