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多层面建筑景观疗愈环境设计维度的文献综述

2022-12-30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安徽建筑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景观文献心理健康

朱 硕 (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伴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个议题也愈来愈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与之并行不悖的健康(Health)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给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沾染疾病和虚弱,还是一种个体在身体、精神福祉都达到健康的状态”。然而,快速累积的生活财富并未消除压力带来消极心理状态,根据国内多组织和专家共同编纂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2018年)》调查显示约73.6%的居民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真正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只有10.3%。2020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也指出中西部地抑郁高风险率高于东部地区且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多发。这些报告都预示着当前社会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众多,物质环境对其有着长期、持久、广泛和潜移默化影响,并可以通过改良优化物质环境来调整其效能[1]。建筑景观环境是与人日常生产生活接触最久的物质环境之一,因此如何主动利用设计手法营造疗愈性的建筑景观环境,消除致病空间,在预防和减弱个体心理疾病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成为了建筑师重要的研究任务。针对疗愈性建筑景观环境建构仍然存在三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明确:影响环境疗愈效果的主要建筑层面因素;疗愈环境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和路径;提升环境疗愈效果的建筑层面策略和可操作性设计手段。基于此,本文将对疗愈环境的国内外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并选取相关文献进行细致分析研究,基于建筑景观设计研究视角,从影响因子、影响机制路径和操作体系建构方面解析疗愈环境主题,总结现有分析方式,探清基于改善心理健康的建筑景观环境的成体系的优化设计策略,以使建筑学与疗愈心理学实现跨学科联动,最终为高质量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疗愈(Healing)是指一种环境对人的治疗并促使其痊愈的作用,在心理学、医疗科学、环境学乃至建筑学等领域都有所涉及。

1.1 心理学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状态息息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个体状态稳定。人在遇到挫折或者外部刺激后滋生非正常心理状态,比如抑郁、焦虑等情绪,内心渴望得到缓解、安抚和治愈。在疗愈环境内各要素影响下,人自身疾病可以得到尽快改善,以及获得压力减小,心理疲劳恢复等正向心理反馈[2],也就是说达到一种积极和放松的心理健康状态[3]。综上,本文研究不仅会涉及疗愈环境对患者的情绪等心理状态的影响,还需考虑对其他非病个体原有心理健康的预防保护,让设计理论具有普适性。

1.2 环境心理学与康复性景观

环境心理学是有关研究人行为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类学科。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环境心理学常用在景观设计中,比如康复性景观(Healing Landscape)设计利用其构建一个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有益效果的景观环境,从而产生治愈性效果。对比其他非康复性景观,康复性景观针对的使用者是特殊的,也就是优先服务于患有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的人群。同时其对健康的关注度超越景观的生态、审美和公共活动等功能,在各种功能发生冲突的时候,优先保证健康(治疗)的功能属性。本文将借鉴康复性景观对个体的疗愈作用机制,从建筑学角度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建筑层面的疗愈环境设计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1.3 疗愈环境

疗愈环境(Healing Environment)是一种能够满足个体身体生理健康(health)和情感福祉(well-being)需求的物理环境的统称。从古希腊用作救济和疗养的Asclepios神殿到中世纪为信徒提供治疗和精神教育的修道院,以及中国那些隐藏在深山远林为了修身养性而远离尘世喧嚣的道观佛寺,到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提出的良好医疗护理单元环境设计要求;到乌里尔西(Ulrich)提出有关环境刺激的减压理论[4]和史蒂芬·卡普兰(Stephen Kaplan)夫妇提出的利用环境的注意恢复理论[5],再到首次较为清晰全面为美国Stichler所阐释的疗愈环境对于个体不仅存在基本治疗康复作用,还需涉及维护和适应恢复的层面[6]。与“疗愈环境”并行不悖的是与之相关和衍生的子概念发展:比如建筑师汉密尔顿(Hamilton K)在定义循证设计理论(EBD Evidence-Base Design)时提到环境设计需甲方、用户和设计者全流程共同合作且在环境设计流程中引入科学量化研究从而实现最佳设计效果[7];再如像国内会提到复愈(restorativeness)和复愈环境(restoration environment)等概念,其强调在环境作用下,身心的消极负面状态消退逐步康复到正常稳定状态的过程[8]。这些都可以看出,“疗愈环境”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随着相关领域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和丰富,并且愈来愈有多学科互动的趋势。

2 研究架构和方法

2.1 研究路径设计

针对“疗愈环境设计”这个初始命题,首先通过已有强关联性文献的初读来理清研究概念、明确研究内容和划定研究范畴,优化初始命题。再通过引入其他学科善用的文献可视化计量工具,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趋势、热点和学科分布分析,接着结合优化后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筛选和精读,最后综合梳理整合研究流程从而得到研究主题的现有成果和空白,与此同时结合笔者所在专业领域尝试对未来研究展望提出想法和建议(如图1)。

图1 研究路径设计图

2.2 分析方法

相比于传统人力阅读分析,通过文献计量程序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梳理出研究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更具科学性、整体性和便捷性。通过确定“疗愈环境(Healing Environment)”作为主题词,结合不同程序自身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分析:利用CNKI文献可视化分析网页端主要提供研究数量、研究主题随年份变化和学科分布;利用VOSviewer软件进行研究热点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学科领域和热点词频分析。

2.3 文献来源和筛选

由于不同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总量和侧重点各异,所以论文将以CNKI核心数据库作为国内科研信息检索平台,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作为海外科研信息检索平台,以“疗愈环境(Healing Environment)”作为主题词在两个平台检索,结果筛得国内文章8400篇,海外文献370篇,并由此分析科研发展的趋势。

针对得到的文献进行筛选精读:①发表时间处于2000年以后;②发表于核心期刊,类型优先为博士论文;③被引频率在前15位或共被引中心性高于0.1的。去除一些弱相关的文献,筛出50篇进行分析,英文20篇,中文30篇。对所选文献涉及的疗愈环境作用机制和设计维度进行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3 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3.1 研究数量变化

海外早在1980年就出现了疗愈环境主题的研究,并在此后20年稳步增长,尤其是在2004年文献数量爆发式增长,证明疗愈环境成为当时热门,而后近10年呈现波动上升下降趋势,综合来看每年的发文量还是可观的(图2a)。国内研究首篇文章发布于2001年,但是早期研究进展略显迟缓,2014年后开始有改善,2015~2020年增长趋势明显,近年其单年发文量已有超越国外的趋势(图2b)。

图2 a海外文献发布时间轴;b中文文献发布时间轴

3.2 学科领域分布

通过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得到研究主题的学科分析。图中显示(图3a),国外发文量最多的学科是医疗科学(约40%左右),大约是建筑工程类的4倍;国内恰恰相反,接近半数都是建筑科学和工程学科发文,医学学科发文量只有10%左右(图3b)。综合以上,看出国内外疗愈环境主题的发文侧重和倾向不同。

图3 a海外文献发布时间轴;b中文文献发布时间轴

3.3 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对所选文献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热度图谱和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如图4和图5发现国外研究主要讨论“expression(表达)”“wound healing(创伤治愈)”“self-healing(自我修复)”心理学和医学概念,其次是“repair(修复)”“health(健康)”“mechanical-properties(机械效能)”“environment(环境)”“inflammation(炎症)”“design(设计)”一些外延概念。如图6和图7,高频研究关键词从早先年的“fracture(破坏)”“stress(压力)”转变为近年来的“release(宣泄)”“mechanical property(机械效能)”“antibacterial(抗菌)”“impact(影响)”“wound dressing(创伤)”等。

图4 疗愈环境国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5 疗愈环境国外研究的关键词热度图

图6 疗愈环境国外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图7 疗愈环境国外研究的关键词突现

如图8和图9国内有关疗愈环境的热点主要有“疗愈景观”“景观设计”“园艺疗法”等,其次为“康复景观”“儿童医院”“循证设计”“风景园林”“健康”“艺术治疗”等。根据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国内研究热点从“医护关怀”“阅读疗法”“家庭关怀”“康复花园”逐渐转向“医院建筑”“设计策略”“养老机构”“医疗空间”“儿童”“康复景观”转变,已经出现空间设计的和面向特定使用群体的研究。

图8 疗愈环境国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9 疗愈环境国内研究的关键词热度图

图10 疗愈环境国内研究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图11 疗愈环国内研究的关键词突现

3.4 研究趋势总结

国内外对于疗愈环境的主流研究方向仍是在医学治疗、心理学和康复景观设计,对于营造建筑层面的疗愈空间设计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梳理总结现有研究趋势发现。

①国外对相关主题研究早,总数量高于国内,对疾病和心理治疗方面研究更加成熟,但近年研究热度略有下降,而国内起步晚,但是研究进展比国外快,更具建筑工程类的学科偏向性。

②在疗愈环境设计细节方面,国外研究倾向环境对心理状态影响机制和心理反馈研究,而国内则针对景观医学疗愈方式和个体知觉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近年也出现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疗愈、优化街道空间、关注大学生心理疗愈和社区尺度控制方面的研究。

③国内外研究在疗愈性建筑景观环境对心理健康影响路径可操作化、环境疗愈效果的循证设计和利用多层面现代信息技术采集监测数据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尝试。

4 疗愈环境设计体系内容

基于前文对研究趋势的梳理,对筛选出文献进行精读,着重分析疗愈环境疗愈效果的影响因子、建筑景观环境的疗愈优化措施和体系构建。

4.1 作用路径

根据前述理论梳理分析,得出环境对人心理的疗愈作用机制如图12所示。个体进入室内环境后,对环境要素进行知觉感知并产生整体性认知,个体的差异也是认知结果产生区别的重要原因,而这种对环境的反应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和分析的,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生理监测设备等对受试者情绪和生理指标来统计,进而侧面得出不同环境因子的疗愈效果,最后探求出建筑层面可被掌握的疗愈环境设计手法。

图12 疗愈性建筑环境作用机制

4.2 设计维度

相比于传统的医学治疗手段,积极设计营建良好的疗愈环境是一种持续时间长、隐藏性好、性价比高且针对群体广的轻度辅助治疗手段。一般来说影响疗愈环境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有影响个体物理感官的要素、环境自身的空间要素和个体感知要素三种。疗愈环境的设计维度的建构也将结合这三大要素,通过文献和案例调研分析,将可以影响疗愈效果的疗愈环境设计维度总结为以下几个维度(如图13):色彩、声场、气质、接触、照明、空间、交互和构件。因此如何结合现实案例分析将其整合为完整的可操作体系有望成为未来研究的关键点。

图13 疗愈环境设计维度体系初步建立

5 展望

总结当前研究成果,梳理了既有研究在建筑层面影响因子整合、设计操作手段和影响机制的不足,建议未来研究专注于:①建筑微观尺度发挥疗愈作用设计研究;②对环境影响因子的案例和量化实证分析;③实现心理学——景观学——建筑学——人这一完整的疗愈环境作用机制的补足(如图14)。

图14 研究展望

6 结语

当下各国政府对优质人居环境营造的看重以及伴随高生产力发展下民众愈来愈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建构合适的疗愈环境,通过建筑这庞大物质主体来减少、消除所容纳使用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和问题日渐成为建筑学领域前沿课题,也大有成为建筑学沟通其他学科领域最终实现多学科联合发展的潜在趋势。本文通过对当前已有文献进行综述性质研究,概括了当下研究成果,梳理研究不足,总结得到未来研究建议。在理论层面,将通过建立疗愈设计操作研究体系,实现建筑学与心理学、景观学等领域跨学科联动,丰富现代建筑学的理论内涵;在实践层面,将根据疗愈环境设计维度体系来优化传统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和验证现有环境的治愈点,在建筑设计层面就关注改善个体心理健康。最终目标是构建完善的提供疗愈作用的建筑景观层面的设计操作导则和策略体系,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设计参考,助力打造优质生活环境,减少消极致病空间,推动实现健康人居城市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猜你喜欢

景观文献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景观别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