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中医院2019—2021 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2022-12-30吴义城肖冬琴张烨琳曹珍杨玮姚冬莉傅晓青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35期
关键词:合格率医务人员用水

吴义城 肖冬琴 张烨琳 曹珍 杨玮 姚冬莉 傅晓青

1.杭州市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浙江杭州 310002;2.杭州市中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浙江杭州 310002

医院是医务人员、患者聚集活动的场所,医院环境中存在各类病原微生物,而患者自身免疫力往往较低,如消毒不到位可能造成空气、物体表面、治疗用水、消毒物品等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引起诊疗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甚至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3]。通过开展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能够检验医院消毒工作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改进措施,从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4]。为了解杭州市中医院消毒工作效果,现将该院2019—2021 年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资料汇总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杭州市中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资料,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内镜室、血透室等及30 多个临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内镜、治疗用水(包括口腔治疗用水、透析用水、内镜终末漂洗水)。检测项目分别为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内镜、治疗用水的菌落总数,使用中消毒剂的染菌量。

1.2 判定依据及标准

现场采样方法及实验室检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6]的相关要求执行。检测结果判定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50333—2013《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7]、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8]、DB 33/T 2307—2021《牙椅水路系统清洗消毒技术规范》[9]、YY 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10]。判定标准:空气按Ⅰ类环境≤4.0CFU/皿(30min)、Ⅱ类环境≤4.0CFU/皿(15min)、Ⅲ/Ⅳ类环境≤4.0CFU/皿(5min)为合格[5,7];物体表面按Ⅰ/Ⅱ类环境≤5.0CFU/cm2,Ⅲ/Ⅳ类环境≤10.0CFU/cm2为合格[5,6];医护人员手按卫生手消毒表面菌落总数≤10.0CFU/cm2,外科手消毒表面菌落总数≤5.0CFU/cm2为合格[5];使用中消毒剂染菌量≤100CFU/ml 为合格[5];消毒内镜按菌落总数≤20CFU/件为合格[8];口腔治疗用水按菌落总数≤100CFU/ml 为合格[9];透析用水按菌落总数≤100CFU/ml 为合格[10];内镜终末漂洗水按菌落总数≤10CFU/100ml 为合格[8]。

1.3 统计学方法

监测结果资料经审核校对后,采用EXCEL 2013软件进行资料整理,采用SPSS17.0 软件对数据处理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样本监测情况比较

2019—2021 年共监测各类样本7599 份,其中合格7189 份,合格率94.60%。各年样本数分别为1889 份、2402 份、3308 份,合格情况分别为1774(93.91%)、2266(94.34%)、3149(95.19%),比较不同年份之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56,P=0.113)。

2.2 不同项目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

不同监测项目中,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内镜、治疗用水的总合格率分别为95.60%(2520/2636)、96.91%(2071/2137)、89.12%(1253/1406)、98.39%(129/132)、96.13%(373/388)和93.67%(843/900)。其中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内镜合格率较高,医务人员手和治疗用水合格率较低。不同年份的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剂、内镜、治疗用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21 年空气合格率高于2020 年和2019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 年医务人员手合格率高于2020 年和2021 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19—2021 年不同项目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n(%)]

2.3 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

2019—2021 年监测的空气样本中,Ⅰ类环境空气合格率高于Ⅱ类环境和Ⅲ/Ⅳ类环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2021 年监测的物体表面样本中,Ⅰ/Ⅱ类与Ⅲ/Ⅳ类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9—2021 年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n(%)]

2.4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

2019—2021 年监测的医务人员手样本中,卫生手样本共1302 份,合格率为88.63%,外科手样本共104 份,合格率为95.19%。卫生手监测中,工勤人员合格率(79.27%)低于医生、护士合格率(89.04%,9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4,P<0.001),外科手监测中,医生手消毒合格率为93.42%,护士为100.00%。

2.5 治疗用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

2019—2021 年监测的治疗用水样本中,透析用水消毒合格率高于口腔治疗用水和内镜终末漂洗水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09,P<0.001),见表3。

表3 2019—2021 年治疗用水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杭州市中医院Ⅰ类环境空气合格率高于Ⅱ类环境及Ⅲ/Ⅳ类环境,根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WS/T 367—2012《医院消毒技术规范》[6],Ⅰ类环境主要是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一般采取层流净化技术进行空气消毒,Ⅱ类环境包括ICU、新生儿室、导管室等,一般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Ⅲ/Ⅳ类环境包括普通门急诊、普通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等,空气消毒主要以开窗通风为主,而Ⅲ/Ⅳ类环境相对人员繁多、诊疗操作多,且很多环境无法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进而导致空气菌落数超标[11],提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Ⅲ/Ⅳ类环境的空气消毒,有条件的应安装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同时,Ⅰ/Ⅱ类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与Ⅲ/Ⅳ类无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消毒湿巾等产品的使用,特别是在普通门诊、病区、治疗室等环境中的使用,提高了物体表面消毒的可及性、便利性,从而提升了Ⅲ/Ⅳ类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12]。

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医务人员手传播给患者,造成院内感染,手接触传播已经被证明是院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保持手卫生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最简单有效、最经济性的手段[13]。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手合格率高于卫生手,外科手的不同职业类别相比,医生与护士合格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医生、护士在术前都具有较好的手卫生意识,能够较好的执行洗手操作。在卫生手的不同职业类别中,工勤人员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医生、护士,这可能与工勤人员流动性大、年龄高、文化水平低有关,这提示医疗机构应重点加强对工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及考核,形成常态化培训考核管理,同时应联合后勤部门尽可能保持工勤人员队伍稳定,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管理压力[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口腔治疗用水、内镜终末漂洗水合格率相对较低。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原因包括口腔治疗用水水源污染、水路管道内壁污染及手机使用过程中回吸造成的污染等[15],应根据DB33/T 2307—2021《牙椅水路系统清洗消毒技术规范》[9]等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口腔治疗用水水源、牙椅水路系统消毒等方面的管理。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8]中要求内镜终末漂洗水应采用滤膜法进行检测,而不是传统的倾注法,并要求细菌总数≤10CFU/100ml,达标难度较大,应定期更换生产纯化水的滤膜,并加强内镜终末漂洗水的微生物监测[16]。

医院消毒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内容,2016 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10 个医院感染相关的卫生行业标准[17],其中多个标准涉及医院消毒及监测要求,这些标准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医院消毒工作的开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医院消毒质量稳步提升,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应针对医务人员手、治疗用水等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干预,提高消毒合格率。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应重视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果监测,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也可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辅助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反馈指导消毒工作,从而更好地减少医院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风险,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

猜你喜欢

合格率医务人员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节约洗碗用水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