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探索
——以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30范博文陈启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2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幼儿

范博文,陈启新

(1.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111;2.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与督导处,湖北宜昌 443111)

1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英语学习在向着低龄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学龄期会进行英语学习。外语学习理论中的语言习得理论、关键期假说等研究成果为幼儿学英语的优势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英语教育的需求,我们亟待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素养的幼儿英语教师,以推动幼儿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系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要结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学前教育事业与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要在幼儿英语教学能力培养上进行深入研究,使其在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上获得全面提升,为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

2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改革举措

成熟健全的双语师资体系尚未建立,双语教师入职标准还未出台,要提高双语师资质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增强英语课程的实用性、交际性和职业性势在必行。有研究者提出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采用 CBI 教学模式,将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融入英语课堂,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就能为幼儿园源源不断地输送双语教育新师资[3]。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侧重于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将学前专业英语知识融入公共英语教学,在强化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能够培养职业英语技能。但是,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养的幼儿英语教师,需要做好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工作[4]。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需求等设计合理的专业英语教学思路,并构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块,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使之朝着专业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自2015年开始,笔者围绕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了幼儿教师职业英语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通过重组知识点、技能点,以模块化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尝试对本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5,6]。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突出实践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对语言的体验和教学技能的掌握,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对具体改革内容予以简单阐述。

2.1 锁定学生能力,确定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大学英语》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美术绘画》《手工制作》《幼儿教师舞蹈》《幼儿歌曲弹唱》等课程的学习中,了解到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了一定的弹、唱、跳、画等专业技能。然而,部分学生起初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较低,而且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但他们自我表现意识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对使用各种信息化软件得心应手。鉴于此,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结合幼师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在掌握幼教专业词汇、幼儿英语教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增强职业认同感,树立科学的幼儿英语教育意识,做好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7]。具体的执行标准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主题场景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听、说、读、写场景重点词汇和短语;能够理解场景对话内容,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熟练演唱主题儿歌、童谣,并借助头饰、道具、动作、舞蹈等实现歌曲的表演唱;能够用英语简要描述主题相关图片;能够运用主题单词、短语、句型创编场景对话;能够运用主题词汇、短语、句型、儿歌等组织主题活动。(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等素质,树立现代化的语言观、英语教育观、儿童观及儿童语言教学观等,培养学生热爱幼儿英语教育教学的情感和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2.2 明确课程逻辑,重构教学内容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教职场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为导向的教材章节设计,把内容划分为3个模块、16个工作场景,涵盖幼儿园一日活动、五大领域教学、区角活动等诸多方面,围绕学前教育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展开。模块一是“英语环境创设”,包括入园接待、户外活动、餐点、盥洗、如厕、午睡和离园7个工作场景;模块二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5个工作场景;模块三是“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和区域活动4个工作场景。每个工作场景都由教师用语、师幼对话、英语童谣、经典儿歌、英语绘本、儿童故事、趣味手工等工作任务构成,贯穿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幼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幼教职场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8]。将语言学习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融合,确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职业性与应用性。以模块一场景1“入园接待”的教学为例,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入园接待》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

2.3 线上线下结合,以学习成果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

课程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分类为基础,以任务驱动、能力培养为主轴,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认知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层次[9]。在传统教学中,识记、理解的初级目标是在课堂上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进行,而分析、综合等高级目标放在课后通过习题巩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前自学定位于解决初级目标,课中教学用来实现中高级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课前,学生在学习任务单引导下,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教材等掌握基础的、难度较小的内容(幼教专业词汇、句型的形式和意义等)。课中,通过面对面精讲、互动答疑、作品分享等,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开展英语听说训练、提高英语职业技能水平。课后,再做全面巩固,实现认知提升。

课中环节采用BOPPPS课程设计模型,以学习成果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该模型共包括6个步骤,依次是:导入(Bridge-in)→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总结(Summary),各部分聚焦0utcome(学习目标)是BOPPPS的特点[10]。具体操作如下:导入环节针对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指导学生自我纠错,帮助学生掌握发音难点,扫清朗读障碍;目标环节呈现单元学习目标,并对课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及测评方法进行说明;前测环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测试题(英汉匹配题、听音选意单选题等),进一步巩固专业词汇和重点句型;参与式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情景对话、儿歌、故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德育素养;后测环节主要是学习成果、创意作品的公开展示、公开分享和公开评价;总结环节有回顾(学习目标、内容、达成情况)、回答(学生的困惑、问题等)和回应(思政教育、价值引领)。

2.4 完善评价体系,突出形成性评价

课程评价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开展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过程性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努力,方能收获”的成就感,用日常积累和分数来促进学生学习。我们将课程考核分3大模块、16个工作场景依次进行,各工作场景的考核项目由课前考核、课中考核、课后考核3部分构成。学期末,将16个工作场景的总得分计算均分作为课程期末成绩,具体分数权重见表2。

表2 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评价要对准学习目标,不仅评价学生完成了什么显性学习任务、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还看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化了多少。将知识考核与道德素养、职业精神与专业知识技能点有机融合,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在实践中,通过学生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来考查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内容以评价听说能力为主、读写能力为辅,前者包括:朗读词句、简单对话、唱诵儿歌、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后者包括制作海报、创编童谣、撰写活动评价与反思等。这些任务,有些在课中进行,例如:问答、对话、讨论等;有些在课外进行,例如:制作海报、单词卡片、撰写活动反思等。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师评、生评(组内、组间)以及机器测评[11]。

3 实践效果

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等,提高了学生在幼教职场环境中的英语语用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不仅学会了工作场景中的重点英文词句和表达技巧,还强化了师幼互动的规范意识,增强了口语表达自信;通过团队协作,用双语组织幼儿园日常教学和生活活动,不仅加深了对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还滋养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升,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4 思考

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培养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有一些需要继续探索改进的方面:

(1)进一步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注重在课程设计、实施和教学资源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专业,要突出专业课程内在的价值引领。同时,深挖社会热点中的教学价值[12],找到专业课教学思政元素的“接口”,有效融合,结合职校生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对接教学资源库,持续推进课程资源建设。本课程教改充分利用国家精品课、优质课视频、典型案例等相关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做到了时时可学、处处可学。同时,针对前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专业教材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课题、论文、教材等多项成果,并利用自主开发的视频、案例、试题等,保障了教学的有效实施。但如何建设与学情匹配度更高的教学资源库,提供更具时代性的教学资源保障,仍需要持续而深入的探究。

(3)提升TPACK框架下信息化教学能力,优化教学,促进学习。在常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科内容(CK)、教学法(PK)和信息技术(TK)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索不同情境下的有效整合方法。根据学情、校情,综合运用TPCK三类知识开展教学实践。教师通过写教学日记、做课题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等,进行个人教学思考,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多年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简要论述了培养学生幼儿英语教学能力的一些探索与思考。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学前英语教学技能的提高[13]。虽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但相信只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一定会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迈上新的台阶,为学生幼儿英语教育胜任力提供基本保证,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14]。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