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2022-12-30

时代商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经营国有企业

陈 妍

(北京大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企业为摆脱困境开始转变经营战略,从利用外部手段优势带来经济增长,转变为将企业精力集中在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自主研发新产品掌握尖端技术等内部手段来促进企业高速发展上,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国有企业。国资监管部门要求国有企业通过预算管理制度来控制企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盈利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实现国有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战略目标不清晰、业务部门和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轻视、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预算执行力不足、预算管理应用信息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推动国有企业良性发展。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及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根据时间规划至各时期经营目标,然后经营目标再分解下达至企业各部门,企业各部门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反馈、考核等建立的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并通过全体员工参与、各内部单位纵横协调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整,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企业预算管理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权变性,刚性和柔性相结合是预算管理的特点,预算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刚性约束,但企业也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经营目标的改变调整企业预算;二是可量化,预算管理通过对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利用量化的财务数据来表达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三是综合性,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三阶段组成。预算管理包含全员参与、全业务覆盖、全流程跟踪,预算管理是具有综合性的管理工具。

(二)国有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也是新机遇和挑战,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综合性、新型的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实际情况,编制企业预算,有助于国有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有助于提升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性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一般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企业资源配置,但市场变化复杂频繁,按照传统管理模式,资源浪费情况时常出现。企业资源是有限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将资源科学的配置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去,不仅能使企业准确了解各项经营活动的情况,还可以帮助企业随时调整资源配置,对企业经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有助于降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国有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类经营风险和困难,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效率,对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对企业各类风险提前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主要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随时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测的机遇和挑战,在预算执行中,通过及时监督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根据环境变化情况提出解决建议及时调整预算,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提高预算管理对业务的控制能力,有效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战略目标不清晰

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国有企业利润总额,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稳步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国有企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没有专业人员或者团队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导致管理层制定战略目标时没有相关专业的依据,只是根据个人主观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导致企业发展迷失方向;其次,在编制预算时,相关人员只关注企业短期发展,注重企业短期盈利能力,而没有把眼光放长远,考虑企业长期发展方向,导致国有企业短期效应,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最后,有些国有企业制定了战略目标,但是在编制企业全面预算时,没有专业团队对战略目标进行专业分解、科学规划,导致战略目标无法引领预算管理,或者是战略目标分解不合理,造成预算管理脱离战略目标,最终企业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二)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越来越多国有企业都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控、增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盈利增长速度能起到积极作用,并在国资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开始应用全面预算管理,但受企业各种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足够重视预算管理,单纯认为预算管理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工作,只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汇总,导致预算工作无法开展,编制的预算数据缺乏实用性,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其次,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没有深刻理解预算管理的意义,不能有效配合财务部门编制预算,只是敷衍应付预算管理工作,每年编制预算时,财务人员都要逐一指导,加大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并且编制的全面预算质量不高,降低了预算管理的作用,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指导作用。最后,预算管理需要专业性强、掌握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并具有一定的发展战略眼光的人员来推行工作,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一般都是由企业财务人员兼任,财务人员一般对财务核算工作熟练,但是对预算工作没有足够经验,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预算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三)预算体系不健全

预算管理在国资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大部分国有企业逐渐应用预算管理,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从预算方案制定、落地执行、预算调整到预算考核等各环节应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机制,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对预算管理执行造成障碍,导致无法顺利完成预算管理工作。并且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造成了各部门及员工的职责范围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超预算或无预算发生时,无法界定责任部门或人员,不能约束经营过程中违规行为的发生。另外,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是按国资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的年度考核,大部分企业都用国资的绩效考核代替预算考核,导致预算考核机制不灵活,不能与预算管理有效融合,降低激励力度,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四)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控制执行

大部分国有企业还是按照传统预算管理来操作,主要关注预算的编制,对预算的执行和控制敷衍了事,预算编制不是企业资源的实际投入,只有资源在业务活动过程中真正投入,才是预算控制和执行的开始,企业没有对预算执行及时分析,当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没有对预算进行调整,预算控制不到位,企业只有预算编制而没有预算控制和执行难以实现预算目标。另外,当前国有企业仍采取传统预算编制模式,根据上一年的业务情况编制预算,没有对当前市场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如果市场环境出现较大波动时,预算人员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进行预算调整,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五)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有企业逐渐开展信息化建设,但预算管理方面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还处于线下向线上转移的阶段,大部分预算管理工作因为成本限制还是采用人工方式,导致预算控制反馈不及时,预算分析滞后,采取预算管理措施延迟,加大了预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人为操纵风险,降低了预算管理效率,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改善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根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全面预算管理

国有企业组建专业团队在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作出一系列带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谋划,制定企业战略目标。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专业团队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预测筹划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合理科学配置各项资源,执行落实各项经营事项,进而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管理活动。战略目标是预算管理的方向,是预算管理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另外,预算管理人员在编制预算时,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掌握企业各板块业务活动,通过市场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关注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助力。

(二)加强对预算管理理念的认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想要再创辉煌,就需要充分利用预算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只有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发挥出预算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首先,提高预算管理重视程度应先从企业管理层做起,配备专业预算管理团队,认识到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流程跟踪,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大力宣传预算管理,提供预算管理人员进入各业务部门了解公司业务情况的机会,给予资源支持增加预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其次,业务部门也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通过公司的宣传了解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积极配合预算管理人员了解相关业务情况和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学习相关预算管理知识,及时与预算管理人员沟通市场情况和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各种影响;最后,预算管理人员需提高自身业务本领,积极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养,深入掌握企业各项业务情况,对企业的战略目标有足够的认识,学会用发展战略的眼光推进预算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

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是预算管理的支柱,当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预算体系不健全,不能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首先,构建预算管理组织架构,从预算方案制定、预算落地、分析和预算调整到预算考核,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完善各节点职责权限,奖惩措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时时关注预算指标,及时传递信息,一旦出现风险立刻启动风险响应机制,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另外,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预算考核体系与各部门重点工作内容有机结合,国有企业在进行考核时,多采用一些与部门工作相关的指标来进行考核,这些指标包含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增加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升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速度。

(四)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预算编制,不能仅在往年度财务数据基础上进行调整,而是应该由总经理组织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后,抽取各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与预算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讨论后,再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合企业经营情况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制定后,要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在实际预算落地过程中,要匹配企业的预算要求,时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控制预算执行进度,一旦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及时进行预算调整,建立预算风险预警机制,对各类风险及时响应,修正预算执行进度;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人,采取相应奖惩措施,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

(五)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规模大、业务复杂、实力强的国有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业务情况研发预算管理系统,一般国有企业可以直接购买已开发成熟的管理系统,企业预算管理系统资源投入,可以提高预算管理效率、提升预算管理安全性、降低人为操控风险、增强各部门信息共享速度、全面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预算差异并进行相应处理,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制度,是以战略目标为方向,引领企业规范经营、预警风险,是企业的一项全方位的管理制度。本文阐述了国有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不清晰,不能有效引领预算管理、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对预算管理认识不深入,忽视预算管理作用、预算管理体系有待健全、不重视预算控制执行工作、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组建专业团队制定企业战略目标、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预算控制执行力度、提升预算信息化程度等相应解决对策。总之,国有企业想从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脱颖而出,必须加强预算管理建设,进而带动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经营国有企业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