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优化研究
2022-12-30李萱
李 萱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2017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下简称“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于2020年5月进行修订;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其中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构建了“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1]2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既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也是基础教育各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还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2]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则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1]4,是“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3]。教育部还组织专家统一编订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和“教育部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2019年9月1日,义务教育统编语文教材实现全国覆盖,2022年9月,普通高中统编语文教材也将实现全国覆盖使用。中国语文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己任,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承担语文教学的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还要求师范类院校和师范类专业不断探索卓越语文教师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以及显著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本形成“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等目标要求(1)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宣布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其中,优化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编辑和出版是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实施为背景,梳理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教材的出版现状,分析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的优化路径。
一、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现状
在高等师范学校和师范专业中,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一直对培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卓越语文教师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发展,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逐渐从原来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为“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三个模块。近年来,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数量较多,呈现一些特征和规律,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材呈现细分趋势且多样性增强
近年来,“语文教学设计”类教材出版数量相对较多,且内容划分较细,既包括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例如刘昕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罗雅萍编著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蒋蓉、李金国等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等,也包括针对中学语文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例如魏小娜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郑桂华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靳彤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魏本亚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等,还有基于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的语文教学设计教材,例如王萍编著的《基于心理学原理的语文教学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等。
同时,“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类教材的多样性也显著增强,既有传统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材,例如张学凯、刘丽丽编著的《语文课程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也有基于教学方法、训练方法、学段的多样化“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材,例如:张孔义等编著的《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是基于微格教学的语文教学法或语文教学技能练习教材;常雪鹰主编的《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中学语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和蒋秀云、李涛主编的《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小学语文》(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是基于不同学段语文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教材;王凤桐主编的《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则是着眼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微格教学训练教材;等等。
(二)教材内容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部分教材的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及时吸收、更新一线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探索和教育理论,如语文大单元教学、基于大概念的语文教学、专题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等;也未能及时将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案例,例如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任务群、项目式学习的语文教学新形式等,有目的地补充进语文教师教育教材,未能根据教学需要再版更新,或重新组织专家编辑出版发行。
尤其是“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类教材,是帮助即将进入教育实习阶段或走上教学岗位的师范生,从语文教育理论迈向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托教材,其应具有切实培养师范生实际语文教学能力的实践性和与一线语文教学联通的前沿性,而且该类教材可以让师范生在高校语文教师教育课堂中切实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和语文教学方式。但实际情况却是部分教材滞后于语文教学改革和一线教学探索,与新的统编语文教材不相适应,也与核心素养导向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语文教学观存在一定距离,急需更新相关教材内容,并进行更具针对性、实践性和前沿性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改革。
此外,“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类教材的出版也相对较少。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基础的相关教材,目前主要有郑国民、李宇明主编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王宁、巢宗祺主编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张华主编的《高中新旧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比较: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张长松主编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案例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等。
在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一套依托“爱课程”网站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其中包括7部“语文教学设计”类教材,分别是:郑桂华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刘永康、张伟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任运昌主编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蒋蓉、李金国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靳彤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魏本亚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靳健、马胜科主编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这是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信息化的初步尝试,该套教材以传统纸质本教材为中心,打造了一套主教材、辅教材、网络课程视频、特级教师教学视频、专题讲座视频、专家访谈视频等“多元归一”的立体网络教学资源库。
但当前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信息化探索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设计”模块,“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和“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模块的相关信息化教材还未出版发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语文教师教育教材也有待探索。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需求
核心素养导向的卓越语文教师培养,要求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在语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基于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相关教材的编辑出版,是教师培养改革的核心和基础,对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新形态”的内容和形式有重要影响。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系列化建设需求
目前,核心素养导向的卓越语文教师培养的任务主要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进行,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主要依附于汉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展开,学科专业学术性课程占比相对较大,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类课程占比较小,相较而言受重视程度不够,其专业性和学科性基本还处于“无根”状态,亟待思考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中的定位问题: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性课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课程设置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基于卓越语文教师培养需要设置哪些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更加科学的、基于语文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推进系列化教材建设。
首都师范大学蔡可认为,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至少应包括如下科目:语文课程基本理论、语文教学规划与实施(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课)、语文教材使用与课程资源开发、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语文教学案例研究、语文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语文教育史论、语文教育名著导读、语文教学名师研究;语文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5]。而现有的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和教材主要集中在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方面,语文课程基本理论、语文教学实施与规划、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内容和教材,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以统编语文教材为基础的语文教学设计、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等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也有较大的编辑和出版空间。这需要语文教学名师、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和编辑出版界以核心素养导向的卓越语文教师从教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共同努力构建符合师范生需求的课程体系,打造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语文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协同化建设需求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引导师范生站在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角度深入思考语文课程和语文教学,形成对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深刻认知,还有对语文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以此为基础建构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加强语文教学实践经验。而实际的情况则是,部分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内容相对较为陈旧,且同质化严重,教学实践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够,难以为师范生提供充分的职前教育支持。
这需要高校相关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学名师进行协同创新,打造更具前沿性和实践性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从新的课程标准研读、统编语文教材研究及其创造性使用,到教学一线的典型教学案例分析,再到生成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等语文教学中的新现象、新问题,都需要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创新、互补互助、与时俱进,在充分研究语文教育理论、总结一线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更新完善相关教材。教学实践是师范生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增强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实践性,依托教材,帮助师范生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激活对语文理论的认知和理解,探索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积累更加丰富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是有效提升语文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数字化建设需求
“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意味着传统的语文教师教育模式及其教材难以适应“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也难以满足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变需求,想要实现“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新形态”,主要任务是完善新形态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已陆续出版了较多本“十二五”期间建设的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配套新形态教材,其中有七本“语文教学设计”类教材。这是一种“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形成的新形态教材”[6],可以“不断更新和优化”,“有效解决了传统教材内容更新慢,更新手段复杂,周期长等弊端”[7],教师和师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和资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但基于语文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系列立体化形态教材的出版,尤其是与“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相关的教材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数字教材应是当前语文教师教育教材研发出版的重点。“数字教材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数字化时代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8]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下,数字教材将会成为“信息化时代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8]。2018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了“可听、可看、可互动”的第三代人教数字教材。这意味着语文教师要具备运用数字化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能力和素养,相应的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课程也应“构建以数字教材为核心的新型内容资源体系”[8],切实打造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新形态。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优化路径
基于上述出版现状和需求分析,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出版应着重在以下方面发力:基于课程体系完善的系列化教材建构;基于教学内容前沿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协同化生产;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化教材开发。这也意味着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出版要立足现实需求,走人才培养需求化建构、多元协作化生产、综合性新形态化教材开发三条发展路径。
(一)找准定位,深耕细耘,走人才培养需求化建构之路
“新目标、新内容、新要求、新气象、新使命,构成新时代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时代对语文教育的召唤,也是民族复兴大业对语文人的要求。”[9]可以说,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出版优化,与民族复兴大业息息相关,是教材出版有待挖掘开拓的新的增长点。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出版,要充分考虑各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其中,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培养是通过高校对汉语言文学师范生的培养和对中小学在职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共同完成的。各个层面相互作用,都是为了培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线优秀语文教师。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编辑出版,要在认真研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等基础之上,重新思考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根”和定位问题。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的主要培养任务是培养卓越语文教师,要求师范生既要扎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知识,学好专业学术性课程,也要扎根于课堂教学实践,学好教育教学类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教育教学实践不仅是教师师德、文化知识、学科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技能的综合运用, 更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实际检验。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内化、生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10]深厚的学术底蕴是培养语文教师的基础,而丰富、多样态的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则是培养语文教师的关键,二者可以在帮助师范生学习语文教育理论的同时,将“各学科学术研究成果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与课程”[11]。更重要的是,其还可以将师范生的学科理论、教育理论等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内化成语文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这也意味着,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的培养定位和需求,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术性课程体系之间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师范生内化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培养受益终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需要在专业学术性课程基础之上深耕细分语文教师教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贯通高校语文教师教育与基础语文教育的关系,在现有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一个覆盖大学四年、循序渐进、内容多样的课程体系,以此为前提,编辑出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语文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相关教材的出版,将进一步推进高校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发展,提高我国卓越语文教师培养的质量,并为其他学科卓越教师的培养和教材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跨界融合,整体谋划,走多元协作化生产之路
教育部、财政部等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等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教师的新机制”[12]。教师教育联合培养模式的改革,意味着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编辑出版模式也要改革。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跨界融合、多元协作联动,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中小学之间的协同创新,还要以出版单位为核心,走跨界融合、整体谋划、多元协作化生产之路。
跨界融合,是指出版社拥有较多相关教材出版的经验和编辑出版模式,高校在语文教师教育培养内容和研究方面拥有话语权,中小学教学名师则拥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和语文教育探索案例,教育行政部门能给予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建设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多方协同合作、跨界融合,可以为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出版打造一个集思广益、尽施所长的平台,将语文教师教育研究、一线教师教学经验、出版社编辑出版经验融为一体,较大限度拓展高校教师自编教材的传统模式。
整体谋划,是指依托以出版单位为核心的跨界融合平台,以高校相关研究专家为主导,联合一线语文教学名师,依据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培养对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需求和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综合性、实践性、前沿性的特点,在深入研究分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本科教育实践现状和相关教材建设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措施,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和一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供更有针对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建设规划。
多元协作化生产,是指出版单位负责全面统筹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编辑出版工作。首先,以提高中国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质量为前提,探索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中小学各方有机结合、协作互动编辑出版教材的机制。其次,通过高校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学名师合作的方式,建立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建设和一线语文教学实践之间的互动联通通道,保证教材的实践性和前沿性。再次,建立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建设和卓越语文教师培养的互动联通通道,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培养实践“滋养”教材建设,并以基于教材建设的语文教师教育研究反哺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在教学与研究良性互动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教材建设。最后,在教材从编写到出版的周期中,还要在高校语文教师教育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师范生中进行教材出版前的试用、评价和反馈后,严格审查教材内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先进性,例如教材文字叙述、版面设计、数字资源实现方式、教学实践内容和形式等是否安排得当、合理,是否有需要调整和改进之处等,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高质量编辑出版。
(三)主动创新,服务教学,走综合性数字化教材开发之路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已经开始了数字化教材的探索和出版,目的是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探索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源的不同呈现形式,为高校相关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综合性服务,更加有利于完善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并推进达成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出版社还要主动创新,在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资源数字化综合性开发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例如,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搭建可以自由观看、学习的课程教学视频资源及辅助教学视频资源的平台,帮助高校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开发配套教学反馈通道,充分实现教材编者和读者、教师和学生、一线教学名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并及时收集信息,进行整理反馈以及教材内容的调整。或者依托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教学形式,孵化并开发一批语文教师教育类数字教材,配合其他类型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切实改变传统语文教师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实现语文教师教育的数字化交互课堂做好准备。
但也应注意到,若想让教材更好地服务教学,还可以对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的数字化开发进行更加综合性的创新。语文教师教育的数字化探索并不完全依赖于教材的数字化开发,关键在于教材所呈现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数字化开发。这是一种更加综合性的开发之路,目的是通过数字化为语文教师教育服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2]2,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1]8。可以说,“语文学习任务群”凸显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1]8,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也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在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倡导参与式教学。另外在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中,也要积极探索展开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改革[13],在为师范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提供榜样的同时,也为高校打造更具“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语文教师教育“金课”和综合性语文教师教育类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拓展思路。
因而,在编写语文教师教育相关教材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卓越语文教师培养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到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并以此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以学习任务驱动、教学问题导引、教学案例研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放并不断生成的立体化方式,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抓手,引导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切实体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成果的方式,最终使高校呈现出一种实践性、探究性、个性化兼具的高校语文教师教育课堂。这是一种以服务教学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形态化教材开发方式,可以为真正形成“以师范生为中心”的语文教师教育的“教学新形态”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