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与探索
——以铜陵学院为例

2022-12-30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铜陵文化发展

姚 伟

铜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铜陵, 244061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我国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成,并经过长期积累的包括观念、风俗在内,具有自我特色的诸多文化元素的总和。”[1]而对于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地方高校来说,地域文化与其办学发展具有紧密关联性。一方面,地域文化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和“立德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也通过挖掘、利用形成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引领地域文化传承发展。

关于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之间的互动关系,一些国内学者进行了研究。郭峰等[2]立足地方高校办学实际,剖析地方大学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二者互动发展的关系,强调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蒋晓杰[3]提出地域文化有助于地方高校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文化认同感,对于地方高校转型有着积极意义。徐张咏[4]则对高校将地域文化融入育人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这个过程体现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的责任,有助于地域文化传承发展。陈婷[5]认为地域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文化性格形成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积极意义。

目前,学界对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发展的紧密关联性给予一定关注。但与此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在国家大力引导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现实背景下,众多地方高校正朝着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向发展转型。在此过程中,地域文化的价值意义与作用发挥应予以重视,尤其是内涵丰富的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有鉴于此,本文以铜陵学院为例,结合该校在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相关工作开展,就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教学深度融合开展研究,以期对当前地方高校加快转型发展及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所裨益。

2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2.1 地域文化与教学融合是地方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体现

虽然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是人类社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安定因素。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推动,世界各民族文化正经历着广泛而又深刻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此外,由于不同社会制度导致意识形态的差异,一些西方国家长期通过大众媒介和学术交流等渠道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对中国的价值理念、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进行无故诘难,频频制造中国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的假象。作为炎黄子孙,对于这些严重歪曲事实的报道,必须要有清醒而深刻的认知,“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6]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任何一种文化从来都不是故纸堆中的文字符号,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界文化激荡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璀璨悠久的中华文化更需要传承发展、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在办学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地域文化影响,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地方高校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发挥智库优势、引领文化传承发展亦是其应尽之责。因此,地方高校在加强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肩负起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使命。作为坐落在地方社会的高等学府,地方高校在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地域文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因此,在保护、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上,地方高校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将地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这种融入既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深刻认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脉络,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地方高校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2.2 地域文化与教学融合有助于地方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实施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要求。比如,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来说,所有课程都应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要担负起育人职责。在办学发展中,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各门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7]此外,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定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重点之一,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8]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新生力量,虽然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办学综合实力上有差距,但是这不影响其在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打造自己的特色与亮点。实践证明,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塑造人文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地方高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中的思政元素,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种教学实践,不仅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2.3 地域文化与教学融合有利于地方高校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整体发展水平已进入世界中上水平。教育部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校学生总人数达到4 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9]。虽然相较过去,目前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于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单一的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是我国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0]

虽然大多数地方高校距离建设一流大学和打造一流学科的目标还有差距,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特色是一所大学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有 “身份证”,只有特色彰显,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大学,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汲取鲜活丰富的地域文化营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从而凸显“人无我有”的鲜明特色。首先,地方高校教师应充分挖掘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资源,开展针对性梳理研究,形成独特的创新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的教学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成了学校教学的亮点。其次,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能力,地方高校将地域文化与教学融合,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掌握专业性知识外,还接受了人文精神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最后,地方高校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也是其在办学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改革创新之路,主动对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3 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教学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师生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变化,促使很多地方高校正朝着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实施教学计划时,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对文化素养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此外,由于自身传统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不足,一些教师尚未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在日常教学中,思想观念上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创新改革没有给予重视或是能力无法达到。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就业和升学压力,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3.2 教学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放眼世界,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离不开创新。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地域文化内涵意义丰富、形式表现多样,是一定区域内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地方高校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理论阐述,而是在一定情境氛围中传承中华历史文明的精髓,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习的热情。所以,地域文化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在部分地方高校,一些教师依然固守以往教学方式方法,多以照本宣科为主,课堂上亦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回应。

3.3 教学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高校开展规范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除了师生课堂学习外,还需要完备的教学保障机制作为支撑。虽然对于大部分地方高校而言,都能够认识推进地域文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除了持续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建设外,还应加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投入,建立完善教学保障机制。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激励机制缺乏、教学过程监控不到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强等不利因素影响,从而凸显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4 提升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实效的路径选择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加快推动地域文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笔者将结合近年来铜陵学院相关工作的开展,就提升地域融入地方高校教学实效的路径进行分析阐述。

4.1 提高认识,转变师生思想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现实中实践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承载了区域社会历史发展深厚积淀的地域文化,虽经过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但对于地方高校发展来说,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不仅使师生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及提高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高校自上而下要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

作为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铜陵学院自2002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以来,始终坚持做好研究、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办学发展当中。例如,铜陵市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其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前后延绵数千年。因此,铜陵市“因铜得名,因铜而兴,”铜文化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铜陵学院疏仁华教授带领团队从考察铜陵地区自然人文环境等入手,分析阐述铜陵铜文化产生的原因,并以时间发展为主线编著《铜陵铜文化史》,其内容涵盖了当地社会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等诸多方面内容。此外,铜陵学院还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邀请校外专家进校讲学、开展传统艺术汇演进校园等活动,鼓励引导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重视对文化通识课程学习。通过各项活动开展,铜陵学院师生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一方面,教师积极加强课程教学改革,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学生也知晓任何专业学习都离不开传统文化之根,努力提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

4.2 立足实际,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地域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发展衍生的产物,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其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同时,当前在校学子多以“00后”为主,互联网技术早已全方位融入他们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另外,较之以往学生群体,他们思想也更为活跃,乐于接触新事物。因此,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要重视地域文化与教学的融合方式方法的创新。

铜陵学院《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团队,在继续保持已有教学规范基础上,认真梳理铜陵地区文物古迹、民风乡俗、优秀历史人物等地方文化资源,按照教材内容分门别类,以专题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些教师还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徽州文化赏析》《桐城文化漫谈》等公共选修课程,介绍学校周边代表性地域文化。此外,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习惯于从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并且他们利用网络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强。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学校师生难以正常到校开展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成为主要教学方式。铜陵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实际出发,组织教师努力挖掘整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互联网平台授课的特点与优势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进程章节时,就以铜陵市红色遗址、革命历史人物、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为案例,组织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另外,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构成,实践教学是以学生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铜陵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师生教学课堂延伸,教师指导学生在走访调研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当地特色地域文化,将传统文化魅力和精神内涵融入专业学习中,在社会大课堂中去亲身体会感知地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4.3 加强联动,建立完善教学保障

一是加强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地方高校要使地域文化融入教学取得实效,必须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科学测评。近年来,铜陵学院制定了《铜陵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铜陵学院学生评教制度》,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督导组作用,通过现场听课和定期指导,对教师教学及时进行意见反馈,分析教学优缺点,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师教学质量奖的评选中,学生评教也占有一定比重。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强调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卷面考试或论文写作考查,注重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考察,杜绝教学形式化、表面化、模式化,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二是推进改革创新机制建设。地方高校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的关键在于增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这与教学改革创新密不可分。一方面,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构建全员覆盖教学创新体系,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创新改革主体,教师不仅注重教学形式方法上创新,更为重要的是真正将地域文化精髓要义学懂弄通,深入剖析相关育人资源的内涵与意义,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育人要求的教学方法、模式和体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改革不止停留在表面形式,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铜陵学院以地域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教研项目科研申报,同时还鼓励教师及时地将地域文化研究有效融入教学当中,转化为“立德树人”的优质特色资源。另外,学校还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业内专家和地方社会知名文化学者,到校向师生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加强与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地域文化深入研究。

三是努力构建质量监控体系。当前,在高校日趋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地方高校努力的重要目标。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不仅在形式方法上要有所创新,还要在质量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地域文化转化为育人特色和办学特色对此,铜陵学院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铜陵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铜陵学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任务、质量标准和管理规程,实现了教学工作各环节运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学校通过自查或抽评等方式对教学工作运行情况、教学管理、教风学风、教学计划执行、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试和实验实训等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实现对教学运行过程监控全覆盖。

5 结 语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都离不开文化释放的巨大推力,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命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来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文化的熏陶、引领和激励,将会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此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是国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力量。地方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高度重视地域文化与办学发展紧密联系,积极主动地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在谋求转型发展、凝练办学特色过程中,要加强地域文化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铜陵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亲亲的鸟
其实冬天不可怕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