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的共情传播
2022-12-30余晨馨
余晨馨
共情(empathy),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的是“深入他人内心去体验对方的情感与思维”,也就是感同身受。共情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心理学中,由人本主义创始人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提出。共情的发展基于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反应与分享。霍夫曼认为共情有两种定义:一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理状态的感知,另一种是对另一个人替代性的情感反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鸣”“身临其境”。
《穿过寒冬拥抱你》是由薛晓路执导,由黄渤、贾玲等主演的剧情电影,充满着温暖和治愈的情感。该片于2021年12月31日上映,和全国人民一起共赴2022年,并且成功夺得2022年元旦票房冠军。以抗疫为背景的电影《中国医生》同样备受观众青睐。《穿过寒冬拥抱你》没有把焦点放在像《中国医生》那样的抗疫一线上,而是将视角放在普通市民身上。电影采用多线性叙事手法,并由多个小故事串联而成。影片之所以成功,不仅有温暖人心的因素,更有贴近现实故事和人物的因素。普通人的抗疫平凡而伟大,由此能够引起受众广泛的共鸣。四个主要故事的穿插呈现出完整动人的影片,不论是从故事主题还是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上,都会产生共情传播效应。
从电影的角度看,影片可以对观众产生共情传播。共情传播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自身接触到了某种情绪,二是意识到这是某种情绪,三是评估该情绪自身是否有共鸣,四是表达对该情绪的认同。《穿过寒冬拥抱你》的观众沉浸于影片内容并将自身代入其中,伴随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观众对影片产生强烈的情感,会形成自身—认同—产生共鸣的阶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数电视新闻报道以及网络媒体报道都起到了共情传播的作用,激发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促使人们为白衣天使以及志愿者们加油,为我们“生病”的城市加油。《穿过寒冬拥抱你》这部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的剧情片,通过叙事、人物等来激发观众的感知情绪认同,从而达到缓解受众悲观情绪、抚慰大众不安心绪的效果,激发人们抗击疫情的决心。这种传播与扩散不仅存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甚至存在于群体与群体之间。影片所体现出的普通人抗疫主题激起观众心中对普通民众的敬佩之情,会使亲身经历过残酷疫情的观众联想到自身。影片通过社交媒体搭建的共情桥梁,激发观众的情感认同,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感同身受。本文从故事主题、人物形象、视听语言、社交媒体四个方面来探讨《穿过寒冬拥抱你》的共情传播。
一、故事主题的共情
在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要通过故事的叙事来讲述内容。叙事需要主题,主题能够精准直达人们内心,从而使其产生共鸣。《穿过寒冬拥抱你》通过封城、消杀、超市抢购等介绍了疫情来临的背景,而没有对抗疫现场做出过多的描述,避免直击抗疫一线。影片把故事叙事视角对准了普通人,表现快递员、外卖小哥等也在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黄渤饰演的快递员阿勇在疫情期间当了志愿者,为抗疫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主动接送医护人员,为居民运输生活物资,给医院运送防护物资。因害怕被感染而把病传给家人,他没有出席儿子的生日,没有回家过年,直到武汉解封后才与家人团聚。贾玲饰演的外卖骑手武哥坚持在疫情期间帮人送外卖,即使她每天吃着泡面,也要帮助居家隔离的居民拿到需要的各种物品,并且及时将钢琴老师叶子扬送医救治,挽回他的生命。周冬雨饰演的医院护士夏晓,在摘下口罩时,脸上呈现出深红的印记。她在上班时与武哥结识,值班结束后和武哥一起吃东西,给武哥送礼物。下班后放松温馨的场景,呈现了小护士机灵古怪的形象。
电影取材基于现实,回顾新闻报道。电影中的快递员阿勇、外卖骑手武哥都是有原型的。他们在疫情期间尽心尽力、无私奉献,为了坚守岗位,连续几个月没有回家。除此之外,医生、护士、基层公职人员、解放军、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也都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不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抗击疫情中的酸甜苦辣,极易唤起受众内心的情感共鸣。
爱情、亲情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极易让受众产生共鸣。《穿过寒冬拥抱你》包含了爱情与亲情的主题元素,讲述了普通市民守望相助的故事,刻画了温情的群像。这也是电影所要传达给观众的理念——疫情有寒冷、恐怖、残酷的一面,也有关爱、感人、欢乐的一面。该片取材于真实生活,因此剧情真实感人。电影告诉我们,面对疫情、面对灾难,我们每一位普通人都要积极乐观,要团结一心,攻克难关。
二、人物形象的共情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部优秀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穿过寒冬拥抱你》虽然把几个不同的故事主角穿插在一起,没有着力刻画某一人物的形象,但是通过几对主角不同故事的演绎,从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的呈现,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他们普通而伟大,并且贴近现实。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呈现了接地气的内容。这些仿佛在我们周围发生的故事,触动了观众心里的那根弦。
快递员阿勇奔赴在志愿者一线,作为抗疫一线的后盾,他是一个勇敢、有大爱的快递员。刚开始组建志愿者队伍时,阿勇受到不同老板的打击,甚至有人当他是傻子或者骗子,而他的妻子一开始也不理解他。但他义无反顾,依然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抛弃、不放弃,使得最后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
外卖骑手武哥乐于助人,哪怕天天吃着泡面,也要帮足不出户的人们送外卖,她同时结识了生病在家的钢琴老师叶子扬和奔赴一线的护士夏晓。叶子扬温柔、爱笑、无惧病魔;夏晓古灵精怪、外向活泼,即便工作再辛苦也毫无怨言。后来,身为外卖骑手的武哥也加入快递员阿勇的志愿者队伍,每日开着货车运输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
疫情打破了中年夫妇刘亚兰(徐帆饰)和李宏宇(高亚麟饰)幸福婚姻的表象,他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后来,在冒雨外出的某一晚,他们接到了老朋友女儿的电话,得知老朋友虽然还了钱,但还是因病去世了,而刘亚兰也对李宏宇敞开心扉。在这场大雨中,他们相互拥抱,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这是疫情之下普通家庭的真实写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宏宇后来决定与快递员阿勇合作,提供物资。
退休老医生谢咏琴(吴彦姝饰)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餐厅老板沛爷(许绍雄饰)承包了医院科室的工作餐。他们虽年龄大,但是心中依然有爱,各自发光,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老医生谢咏琴在重返一线之后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但是沛爷依然对她不离不弃,他时刻关怀着自己心爱之人。这极易让有过相似经历的观众产生代入感,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通过银幕表现出来的饱满生动、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就是我们周围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为疫情奋斗的每个人都是大英雄,他们体现了时代精神,以凡人之光点燃共情。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真实抗疫背景之下涌现出的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例如,四川护士王玥玲穿着护士服,与当消防员的秦笃山举行了视频婚礼,他们要等疫情结束之后再尽情拥抱。电影故事来源于生活,在疫情面前,总有一些朴实的情感直击人心。
三、视听语言的共情
在电影里,视听语言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它能够更好地表达电影的主题,让镜头不再苍白无力,丰富电影里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视听语言包括画面、声音、剪辑等方面,通过各种镜头调度、音乐等来表达,符合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习惯。电影通过声音元素和影像元素来表达和渲染普通人抗疫的主题,从而刺激观众的感官,使其产生共鸣。
首先,色调运用蕴含深意。《穿过寒冬拥抱你》以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喷洒消毒水时漫天白雾的白色为基调,告诉观众疫情来临的可怕。平凡的快递员阿勇由于是志愿者而不能回家,只能在儿子生日那天站在自家楼下,看着房间里温暖的灯光,听孩子和妻子的声音。整个画面虽然呈现出冷色调,但此刻展现了感人的一幕。阿勇对孩子和妻子的爱,不会因为疫情而消失。外卖骑手“武哥”虽然每天帮许多客人送外卖,看似充实,但结束工作后只能在顶楼的小房子里自己吃着泡面,这揭示了普通人抗疫背后的酸甜苦辣。她宁愿苦了自己,也要帮助疫情中的人们渡过难关。他们夜以继日地付出,为这座城市注入一份希望。影片结尾,四个故事的主人公相聚江边,大家一起欢唱。这个时候,各个演员的服装都是彩色的。小吃摊、朋友聚餐、拥抱等各种画面也不断地穿插其中,画面变得清晰明亮起来,象征着武汉解封后大家激动与喜悦的心情,也象征着祖国春暖花开、山河无恙。这都离不开疫情背后的每一位“无名英雄”。
其次,声音元素独具匠心。从影片开始到城市解封之前,观众都是通过快递员阿勇的微信语音消息来了解他的妻子和孩子。阿勇与孩子的语音消息一来一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误以为不支持到得知家人默默支持,这是许多无名英雄都会有的矛盾经历:平衡家庭与抗疫之间的矛盾。影片出现的工作人员消杀的画面基本是没有声音的,反映出了疫情时期街道的安静与空荡。这时观众也会屏住呼吸,回想起亲身经历过的那段人心惶惶的疫情严重期。影片中,疫情形势好转后响起了温情欢快的音乐,配合着四个板块主演的画面,象征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武汉终于迎来了解封。快递员阿勇、外卖骑手武哥等虽然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抗击疫情。通过电影,观众的思绪也会瞬间回到2020年疫情解封的时候。影片结尾,在展现江边表演时响起插曲《说好了不散》,其中“一定再回到从前”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抗疫终将成功。这让每一位观众都心潮澎湃,感受到“燃起来”的气氛。
最后,画面剪辑逻辑缜密。《穿过寒冬拥抱你》主要分为“快递员阿勇”“外卖骑手”“中年夫妇”“黄昏恋”四个板块,运用了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故事的开头采用插叙的手法,阿勇开着车载着一对医护夫妇来到医院抗疫。到了影片中段,这个片段成为“黄昏恋”中的奶奶看向窗外发生的情景。雨夜,李宏宇与妻子从公司出来后,在大桥上开着车,正好碰到了外卖骑手武哥在雨中骑车。李宏宇与妻子在桥上深情拥抱,“黄昏恋”中的奶奶乘坐滴滴汽车路过看到此场景。最后,大家一起出现在影片结尾的歌舞部分。多线叙事手法将四个部分穿插起来,形成内在的联系,极具逻辑性,丰富了故事内容。影片反映现实,就好似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似有似无的联系。
视听语言充满着真实性。影片中的人物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同样也是伟大的抗疫英雄。影片生动叙述了电影的主题,刻画了人物形象,从而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促进了共情的产生与实现。
四、社交媒体的共情
社交媒体是人们分享信息、观点、意见和经验的网络平台。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不仅通过传统媒体,还通过社交媒体来传达给受众。社交媒体使人们能轻而易举地向他人快速分享信息。这些社交媒体不仅包括传统媒体在网络平台创建的账号,还包括新诞生的网络媒体,如抖音、微博、公众号等。这就产生了新的模式,即专业的媒体通过互联网平台生产内容的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模式,其在传播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穿过寒冬拥抱你》依托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利用电影的新型宣发模式,使人们更加紧密相连,因此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传统电影往往需要耗费重金邀请明星到各地宣传,举行首映礼,并在电视、杂志等媒体进行预热。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促使影片结合PGC模式来进行宣发。《穿过寒冬拥抱你》主创人员不仅通过自己建立的微博、抖音号发布与电影有关的宣传片和精彩剪辑短片,还会联合专业媒体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与电影有关的信息。“中国电影报道”就在微博上发表了主创人员的路演视频。主创人员的微博中都会携带微博话题,如#穿越寒冬拥抱你##穿过寒冬拥抱你终极预告#。专业媒体也会在其微博上创建话题,如#朱一龙教黄渤说武汉话#等,从而引发网友对电影的关注,以及对抗疫期间相关话题的讨论。电影主创人员通过专业人士编辑的优质内容和精彩短视频,吸引社交媒体用户的注意,从而引发其观影的欲望。内容细化后不仅有 PGC 还有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OGC是企业自媒体或者企业在官网雇佣专业人士生产内容,目的是获取收入。各大新闻网站的娱乐板块上都会有《穿过寒冬拥抱你》的相关新闻以及幕后花絮。
如今,随着微博、抖音短视频的兴起,设置议题的权力下放至普通大众,大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媒体账号扮演着意见领袖的角色,粉丝多、点击量大的个人账号也属于意见领袖,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这些信息传达、分享给他人甚至影响他人。这就是用户将自己的原创内容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布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模式。《穿过寒冬拥抱你》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发,让受众表达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感受,使得受众达到自我认知并调动起共鸣。许多网友也会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情感体会和认知,从而促使他人产生观影的冲动。这样就形成了共情传播的效应,通过他人的感觉唤起了自身的感受与共鸣,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同时也形成了互联网二次营销传播新模式。
五、结语
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以疫情期间的四对主人公的视角来进行叙事。四对主人公性格迥异,为疫情默默地作出贡献。影片通过小人物讲述大感动,其中没有刻意煽情的情节,都是源自疫情期间真实发生的事情。片中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观众更有代入感与体验感,使其在回想往事时潸然泪下。演员精湛的演技、影视语言的艺术处理、共同的民族抗疫决心,都是《穿过寒冬拥抱你》赢得良好口碑不可或缺的因素。电影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发,掀起了观影热潮,促使人们进行分享与讨论。同时,影片调动了观众“共同战疫”的决心,缓解了受众的低落情绪,让受众在残酷的疫情之中感受到一丝温暖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