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像理论视域下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仪式展演与职场想象
——以《令人心动的offer》为例

2022-12-30郭亚新

视听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动镜像实习生

郭亚新

从2017年的民宿类慢综艺《向往的生活》、2018年的情感观察类综艺《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心动的信号》等,到2019年腾讯视频的自制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我国观察类真人秀经历了由“恋爱+观察”“婚姻+观察”转向“职场+观察”的发展过程。《令人心动的offer》以不同于以往节目的情感视角,在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中独树一帜,强势推动我国观察类真人秀进入3.0时代。

早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就打造了大型励志创业节目《赢在中国》,拉开了我国职场真人秀的序幕。之后《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求职节目陆续问世,到如今《令人心动的offer》火爆出圈,职场真人秀节目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同于以往的电视职场节目分别给予各位求职者单独的时间进行简短展演,《令人心动的offer》把镜头聚焦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的8位实习生,以纪实性影像拍摄,真实地记录他们“求职+实习”的全过程,展现更加真实的展演空间。另外,节目新增了“演播厅观察室”这一观察视角,以“第一现场+演播厅+观众”三重视角进行观察,仪式感和观察性更强。

一、媒介化表达下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仪式展演

“媒介仪式的实践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展演,即通过建立一整套以展示和感染为目标的符号体系,来制造‘卷入’(involvement)效应,培育认同。”①近年来,观察类真人秀层出不穷,《令人心动的offer》作为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另辟蹊径,以“素人表演+明星观察”的模式展开,将真实的职场空间作为实习生们进行自我展演的仪式空间,经由媒介化表达实习生的仪式行为,从而达到为受众进行仪式展演的目的。

(一)仪式空间:纪实拍摄打造沉浸式体验

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对于实习生们在律师事务所和医院的实习工作和生活进行跟踪记录,不再以后期搭建的演播厅为拍摄空间,而是将拍摄地设定为真实的职场空间。《令人心动的offer》前两季将拍摄地设置在上海,高楼大厦、宽敞的办公室、会议室、模拟法庭等都为实习生们打造了真实的实习环境。第三季更是直接将浙江第二医院作为真人秀的拍摄场地,不仅为实习生们营造了沉浸式的自我展演环境,而且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对比过去的职场真人秀只呈现单一演播厅现场这一固定场景,职场观察类真人秀有着更为多元化的展演区域。比如除了日常的工作场景,镜头还呈现了实习生们私下的放松和休闲场景,拓展了整个真人秀展演的仪式空间,并且打破了职场原有的严肃、刻板氛围,从而让展演者身处更加真实、放松的环境中进行自我展演。

(二)仪式身体:滤镜化凸显再符号化人设

《令人心动的offer》将镜头聚焦于8位素人实习生,记录他们的职场实习以及日常生活。对于实习生的人选,节目制作方也进行了精心的挑选。从《令人心动的offer》三季的实习生阵容来看,实习生们的学历背景各有千秋,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实习生们其实在镜头下被给予了一种再符号化的人设。比如“美女学霸”刘畅,本硕博连读浙江大学,在节目拍摄前,她已进入浙江大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就读于沈阳医学院的高尚一出场就言明自己虽然不是名校生,但依然可以做个好医生;李不言虽然本硕博就读于有着“南湘雅”美誉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但在节目中时刻扮演着睡不醒状态的“反内卷达人”角色。这种差异化、再符号化的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缩影,有助于受众在节目中找到贴合自身的镜像,促使节目共情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相较于《赢在中国》《职来职往》等职场真人秀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实习生们在媒介化下的自我展演是一种持续性、故事化的记录。比如为了完成考核或者课题,实习生们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准备,此类镜头都有利于展演者人设的确立和维护。因此,节目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一种滤镜化的、再度符号化的仪式展演。

(三)仪式行为:影像流营造竞赛加冕仪式

美国学者凯瑟琳·贝尔认为:“仪式化通过设计和精心协调,使得所做之事区别于和高于其他,通常是更平凡的活动。”②这样的仪式行为能预示事物的更高等级。《令人心动的offer》这一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落脚点主要在于“秀”——仪式化下的展演行为。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雷蒙·威廉斯提出了“影像流”的概念,即真人秀节目呈现给受众的展演画面并不是未经修饰的原始素材,而是经过后期加工制作的剪辑影像,背后是媒介对受众的控制,即“受众不能自主选择展演内容,只能看到媒介选择性呈现的、符合模式或流程的内容”③。观察类真人秀作为一种“慢综艺”,通常是以被拍摄者全天候的展演表现和状态为拍摄内容,但是最终呈现给受众的内容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这就导致大篇幅的画面无法出现在受众眼前,而只是呈现出经过后期剪辑、拼贴等改造后的内容,并在一定的时间内突出这期节目的主要故事线,从而弱化其他边缘故事线。

法国社会学者丹尼尔·戴扬(Daniel Dayan)和美国社会学家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于1992年在《媒介事件》一书中提出了区分媒介事件展演方式的三种脚本:竞赛、加冕、征服。在《令人心动的offer》节目中,实习生们的考核、排名以及最终争夺的offer本身就是一种“竞赛”仪式,通过最终考核的实习生在被授予offer的那一刻即属于一种职场上的“加冕”仪式。另外,《令人心动的offer》每期节目对应不同的主题,节目组需要在职场这一仪式空间中设定不同的仪式行为,让实习生们进行自我展演,制造不同的戏剧冲突,以吸引受众。节目通过影像流等剪辑手法突出实习生们的矛盾冲突。比如在第三季中医学生刘畅和高尚的争吵,节目营造符号冲突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在微博上也引发了激烈讨论,为节目赚取了热度和关注度。

二、镜像理论下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三重观察”

镜像理论是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儿童时期在镜像阶段形成的。在儿童时期,婴儿站在镜子前是无法辨认出自己的,当他做出一系列动作之后,才意识到镜子中的人是自己,于是完成了首次自我建构。之后,由于婴儿已经在自己与“他者”之间做出了区分,便会不断地去模仿“他者”的行为,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令人心动的offer》的受众也是通过节目展演这面“镜子”不断地完成对于自身建构的。

(一)第一空间:被观察者的自我展演

拉康认为的“他者”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现实中在场的其他人,即我们用眼睛感受到的其他人。《令人心动的offer》作为一档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以“明星观察+素人体验”双重视角的叙事方式展现实习生们在职场实习的场景。8位素人实习生自然成了第一空间的被观察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处于相同的展演空间,面对带教老师和各种考核任务,能观察的只有同样作为展演者的彼此。实习生们通过“眼睛”这一媒介去观察其他人,从而对自身行为进行修正和调整。

美国学者沃尔特·费舍尔认为:“人类本质上是讲故事的动物。”④实习生们在镜头下的自我展演带有社会化和理想化的表演成分。由于置身“前台”这一表演空间,实习生们都想在带教老师、观众面前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即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所说的“印象管理”。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8位实习生在节目中的穿着打扮、自我介绍,以及随着节目发展逐渐被披露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是作为被观察者的自我展演。比如第三季第一期节目,在和带教老师共进午餐时,实习生张洽在带教老师动筷子后才会开始进餐,而李不言则不拘小节,这些细节动作都体现着实习生们在“前台”的差异化展演行为。

(二)第二空间:演播室嘉宾的多主体表达

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区别于以往的真人秀节目,通过场景内所有在场的叙事主体间的互动来推动节目的叙事进程,另外增设了演播室这一“第二现场”叙事空间。节目采取“明星+素人”的人员结构,由第二空间的演播室嘉宾观看第一空间的素人实习生的展演视频,随时做出解读和相关评价,以及猜测实习生的考核排名来决定最终的转正名额是否增加。一方面,只要加油团猜测实习生排名成功,就会点亮一盏“小草灯”,帮实习生们争取转正名额;另一方面,嘉宾猜测得正确与否也会为节目留下悬念,激发受众的猎奇心理,增强受众黏性。

受众最终对于节目展演内容的解码,不仅仅是被观察者单方面的自述信息,而且是节目运用多主体叙事的方法,经预设性台本支撑和演播厅意见领袖解读共同架构起的“综合意见”。演播室嘉宾对视频内容的补充性解读与话题引导,不仅会产生有趣的事情,在微博上引起相关话题讨论,而且这种场景间信息的补充和对话还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互动感,帮助受众更加全面地了解、观察节目。比如,第三季邀请了陶勇医生作为演播室嘉宾,帮助受众更好地解读医生这个职业以及关于医护方面的知识。

(三)第三空间:观察者的对镜建构

拉康认为的“他者”除了现实中的他人,还包括镜像中的“他者”,即在镜子、屏幕上出现的其他人。在媒介不断发展的当下,大量的媒介设备就充当了镜像理论中“镜子”的角色。一方面,观看节目的受众会通过镜头,观察8位性格各异、资历不一的实习生,从这些镜像角色中寻找自己,观察被自我代入的“他者”的仪式展演,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比如第三季中学历并不出众的实习生高尚,以及第二季中的大龄实习生丁辉,他们身上具有大多数普通人的共性:被名校学历内卷、跨专业考研的重新选择以及对梦想的坚持。⑤很多非名校学历的受众会自动代入这一身份,进行移情,观察镜中的自己在节目中的表演行为。另一方面,每季节目都有很多来自名校学府、有着傲人学历和优异成绩的实习生,观察这些优秀的镜像人物的展演,可以帮助受众完成对于“理想自我”的建构。

三、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对Z世代引发的职场想象

Z世代是指在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相对而言,他们正处于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阶段。《令人心动的offer》的出现无疑弥补了他们对于职场的想象,为受众刻画了比较完整且真实的职场环境。《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节目对职场进行了立体化、多元化的呈现,其专业角度完善了受众对于所展演职业的专业想象和身份想象,节目中高度现代性社会的披露更是实现了受众的都市想象。

(一)专业想象:镜像观察促进自我完善

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人一生中的必经之路,从镜子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并建构自我。通过节目的三重观察装置,观众在镜像中看到的客体是“自我”或“他者”。镜像前的自己是渺小的、匮乏的,他们向往“他者”的完整性,并期待着成为完美的“他者”,因此在镜像阶段的自我建构,主体开始想象得到“他者”认同。这种对于镜像中完美“他者”的想象和认同,会促使受众在观察的同时进行自我审视,实现更加完整性的自我建构。

《令人心动的offer》实现了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创新,垂直深耕单一职场领域。前两季以律政题材为专业内容,第三季将视角切入医生职业。节目对于同一专业的受众而言,则是提供了一面用以自我审视的专业镜像。比如在《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中,医学专业的受众会对节目中的8位实习医学生进行镜像的观察,通过对比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表现来进行自我审视。节目中的带教老师都是医学领域的精英,通过观察他们的专业能力,完成受众自身对于从医学生到医生蜕变的专业想象,从而致力于自我的建构和完善。

(二)身份想象:职业祛魅实现情感认同

对比传统职场类节目,这种聚焦于某一职业群体或职场氛围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更具有专业魅力,会使受众全面了解该职业,实现职业祛魅。不论是《令人心动的offer》的律政主题还是医生主题,都在向受众进行一种专业身份的展演,使其跟随镜头完成对于律师或医生职业的身份想象。比如在第三季中,受众可以观察到医生忙碌紧张的工作日常,连轴转地值夜班以及上手术台的状态,有助于受众深切地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的不容易,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职场真人秀的独特之处。节目不仅可以展现某一职业的魅力,还会进行职业的祛魅,充分展现职场观察类真人秀的“真”:真实的工作、真实的职场、真实的体验、真实的观察。

在赋予职业魅力的背后,也有对于职业的共情。比如在《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中,第二空间的陶勇医生就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受害者,他的亲身经历和遭遇就是最生动、最鲜活的案例,可以从心理上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陶勇医生说:“一名医生首先要经过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成为一名医学生,然后还要经过医院的简历初筛、简历复筛、面试、笔试和心理测试,最终才可以进入医院成为一名住院医师。”陶勇医生还提及,北京朝阳医院的面试录取比经过一系列的流程下来达到70:1,医学生的入职难度可见一斑。每一位医生都是经历了层层筛选,每一位好医生都是难能可贵的。通过陶勇的讲述,受众可以了解到医生所承受的压力、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的推出,无疑可以实现受众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理解和共情,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

(三)都市想象:焦虑心理深化现代性思考

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西美尔指出了都市生活的双重性:“一方面,都市生活打破了乡村的自我封闭与自给自足,使个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格独立;另一方面,都市生活也给个体带来了无法摆脱的压抑与孤独,个体时刻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外在的威胁,不得不用头脑代替心灵来作出反应。”⑥《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节目选择的职场比较高端,第一季的带教律师事务所是上海著名的律师事务所锦天城,坐落在上海的太古汇商区,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第二季在国内顶级的君合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圈的红圈所,君合律师事务所更是无数法律从业者梦寐以求的理想律师事务所。节目中呈现的明亮宽敞的办公环境、高档的设施和会议室、西装革履的实习生带来“高大上”的气息,为受众营造了一种律政精英的职场氛围与都市想象。然而,伴随着都市想象而来的还有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焦虑心理,尤其是Z世代,他们正陷入一种对于职场的迷茫和困惑的焦虑状态中。每一季节目开始,在实习生自我介绍时,“被一个综艺节目整自卑了”“看得好自卑”等类似的弹幕话语便疯狂刷屏,映射着受众的焦虑心理。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一书中提出:“我们现在正处于高度现代性的时期。”《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节目为受众展示了一种“想象中的职场”,严肃的带教老师、紧张的工作氛围、纷至沓来的法律咨询客户或者是形形色色的病人,都满足了受众原先在脑海里建构的职场环境。各种顶级律师事务所、医院以及各种现代化都市的镜头,也为受众刻画了一种高度现代性的社会。

四、结语

《令人心动的offer》目前已经走过三季的历程。不论是律政还是医生职业,节目都致力于为受众展示更加专业化、垂直化的职场环境。对于职场观察类真人秀而言,可以在镜像理论的视域下,通过观察节目中“真”“人”来分析仪式空间中的“秀”——仪式展演,从而带给观众职场想象中的镜像,完成其对自我的建构。未来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如何致力于自身的突破与创新,如何助力受众实现“理想自我”的建构,都有待深思。

注释:

①常江,何仁亿.数字时代的媒介仪式:解读建党一百周年全媒体传播实践[J].新闻界,2022(02):21-29.

②[英]尼克·库尔德里.媒介仪式[M].崔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6.

③黄雯歆,闻娱.伯克“同一理论”下观察类综艺的叙事策略分析——以《令人心动的offer2》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14):93-96.

④WalterR.Fisher.Narration a sahum an communication paradigm:The case of public moral argument[J].Communication Monographs,1984,51(01):1-22.

⑤曲学峰.镜像理论视域下职场观察类综艺节目解读——以《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为例[J].视听,2021(08):29-31.

⑥[德]齐奥尔格·西美尔.时尚的哲学[M].费勇,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187.

猜你喜欢

心动镜像实习生
您了解心动过缓吗
镜像
是心动啊,糟糕,躲不掉雪中的清华路156号
镜像
上一次令编辑们心动的事
“嗔哥”心动一日美食
镜像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