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观察类真人秀《再见爱人》的创新表达与价值建构
2022-12-30吴秀娟
吴秀娟
近些年,综艺节目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部分节目的口碑和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泛娱乐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们的媒介行为由媒介本身的特性决定。电视媒介的娱乐性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看电视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方式。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认为,电视作为一种视觉媒体,向人们提供动感、斑斓绚丽的画面,“正是电视本身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①2021年是国产综艺赛道的巨变之年,国家对综艺节目模式、主题和价值取向开始进行整治,并且初显成效。在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处于国内遍地开花并出现同质化趋势的状态下,观众开始出现审美疲劳。2021年播出的综艺节目《再见爱人》,获得了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被评价节目“有比文艺作品更丰沛的表达”。
一、《再见爱人》的创新表达:相信真实的力量
(一)选题大胆,逻辑清晰
纵观中国综艺市场,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确实很多,从《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到《新生日记》,从恋爱、婚姻等不同角度展开叙事。而《再见爱人》是国内首档以离婚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定位是“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真人秀应当关注生活中更轻松、更有趣的内容,离婚这一话题虽然引人注目,但在风格上明显过于沉重。在选题层面,创新一定意味着层层挑战。要想将离婚完美嵌套在真人秀的模式中,创作者需要策划足够准确的叙事逻辑和节目架构。建立架构是确立整体节目的重要骨架,《再见爱人》搭建起来的节目架构非常完整。节目聚焦三种不同类型的婚姻样本,邀请了三对面临感情危机的夫妻进行18天脱离生活常规状态的旅行。旅途中,节目组安排了一系列的情感实验和游戏环节,任务设定出新的情境和相处的秩序。每一天结束,嘉宾们都要回答一个问题:“还想离婚吗?”整段旅行结束之后,他们将作出最后的决定。
与其他综艺节目相比,《再见爱人》让人惊喜的是重建了综艺节目全新的叙事结构,让综艺节目有了如文学作品般清晰的叙事结构,提升了节目的价值高度。从叙事主题来看,节目始终围绕亲密关系的建立展开,围绕如何去爱、如何相处搭建交流平台。在制作上,节目组追求画面制作的电影级水准,更秉承以内容取胜的原则,将电影叙事手法和复杂剧情完美融入节目进程中。在面对离婚这样高热度的选题时,节目很好地平衡了戏剧性和策划的关系。三组嘉宾的人选非常成功,他们真诚并且很会表达,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矛盾很典型,涉及现代人对爱情的追寻和对自我的重塑等议题。相较于出轨、婆媳矛盾等更为复杂的婚姻问题,他们更专注于亲密关系本身,且仅属于嘉宾间的内部矛盾,不涉及其余因素。这样的矛盾是极有机会通过旅程中彼此的交流与自我的反思予以解决的。
(二)克制叙事,人文关怀
在面对离婚选题时,《再见爱人》并没有被题材自身极强的戏剧性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对底层逻辑进行拆解,一一梳理,保证了合理性、可看性与自洽性的平衡,以出色的制作水准,直面沉重的现实。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为了避免给嘉宾带来二次伤害,节目组在很多敏感问题的处理上非常谨慎,保障了节目的质量,也保持了制作的本心,力图展现真实的裂痕,但不“消费伤痛”。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源于人类认知发展的偶像崇拜是人们走向社会化的必经之路。观众渴望探索明星鲜为人知的一面,这种鲜为人知往往与明星呈现在荧屏上光鲜的虚拟形象是相对的,甚至有可能是负面的,巨大的反差性和消极性往往更能激发受众的窥探心理。
真人秀电视节目将真实的生活场景移入荧屏,把电视节目当作一个“监视器”,借此了解他人的真实生活状态、窥探他人的行踪,这种真实性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和窥私欲。②对于任何一档真人秀节目来说,窥私欲是观众对节目最原始的需求。在这样的需求下,制造冲突,激化矛盾,从而展现嘉宾最真实的一面也成为很多节目的惯用手段。然而,当面临高敏感度的话题时,可能对窥私欲的降低与矛盾的弱化才是更高级且值得尊重的处理手法。纵观舆论,明星婚姻问题能一夜之间成为全民谈论的八卦新闻,但《再见爱人》没有为了高收视率和讨论度而刻意地刻画因感情不和而给嘉宾留下的伤痛,而是从离婚角度窥见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和和解之道。节目中嘉宾的相处不仅有尴尬、冷漠和窒息的争执,还有浪漫动人和甜蜜。比如,王秋雨在节目中贡献了情商低、直男癌的最受争议的人设,也尝试了很多让人感动的改变:在悬崖上给朱雅琼采花,笨拙地比心;在“36问”中真诚地道歉,当晚在阳台独坐了一个通宵。《再见爱人》为观众呈现的是一段有苦楚但却也因为爱而闪闪发光的旅行。在真正的“再见”前,依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瞬间,而在无数次争吵的背后,每一位嘉宾也都是可爱的、值得共情的感情中的个体。
(三)沉浸式体验,真情表达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情致”说,认为“‘特殊的’,揭开冲突,引起动作,显现性格的‘机缘’叫做‘情境’(die situation)”,它是人物行动的外因。情致(pathos)是主观情绪、人生态度等,是内因。外在情境引起内在情致的矛盾冲突,构成情节发展的推动力。③《再见爱人》节目组非常善于为三组嘉宾搭建合适的情境来推动嘉宾的情感表露,节目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在中国西北部广袤的自然景观里,嘉宾们驾驶房车慢行于雪山牧场环绕的草原上,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的情境。节目组将嘉宾们有意安置于稍显陌生的场景环境中,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展开丰富的故事线和成长线,通过搭建情境创造浑然天成的戏剧感,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的氛围让嘉宾在合适的场景下自然而然地进行情感的表达。
戏剧可以将人们直接带入另一个世界,人们不仅可以沉浸在故事中,而且可以处于一种“构造”和“设计”的新氛围中。身临其境的戏剧空间是“逃离现实”的表达,节目组通过营造“旅行”这一情境及设置游艺环节,为破碎的婚姻加上了审美的浪漫滤镜,而凭借滤镜的美化,亲密关系乃至日常生活中种种不和谐、不愉快的因素也能以相对柔和的形式穿插呈现。另外,节目中那些美到极致的风景和诱人的美食也让观众沉浸其中,缓和观众的焦虑和节目的冲突。节目中,郭柯宇对章贺的最后一抱堪称经典,直击所有人内心,让人沉浸于醉人的新疆大美景色和甜过偶像剧的真实情感中。
(四)真实客观,减少干预
真人秀往往通过制定规则、设置场景来增加节目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但是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要在“真”和“秀”之间找到平衡。真人秀的魅力在于与生活逻辑相符又能出乎意料,所以真人秀节目需要设计,否则就会平淡和无聊。但是过多的节目设定和安排、制造冲突以及激化矛盾,也会使节目背离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力量的初衷,妨碍在人的层面呈现最真实的状态。《再见爱人》在节目视点上更倾向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非无底线地对嘉宾进行曝光与消费。除了设置必要的流程之外,节目减少了对各位嘉宾的干预。在审美取向上,节目组强调真实再现的方法,让观众自己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拍摄手法上,通过使用长镜头等手段,减少对嘉宾的干预,无形中引出嘉宾们真情实感的流露。节目组借用了纪录片纪实的拍摄模式,在削弱娱乐性的同时,引导观众产生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真人秀的纪实建立在节目组审美导向的基础上。拍摄过程中,节目组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剪辑和组合。正向引导与换位思考,让每个嘉宾都能呈现出最真实的自我,不仅展示出脆弱如孩子的一面,而且更加敢于吐露最真实的心声。他们渴求爱也追求爱,他们的爱有局限也有遗憾。对于观众来说,可以从每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二、《再见爱人》的价值建构:价值引导与能量传递
(一)建构全新的社会议题,搭建全新的观察视角
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刻画受众现实生活中面临的情感矛盾,与社会普遍焦虑互文,体现中国家庭文化的价值诉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这种观念。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渴望亲情、爱情和家庭的回归。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为受众的情感缺失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观众将自己代入节目中的人物与情境并反思自我,完成理想自我的建构。节目组将情感问题上升到两性亲密关系的层面,通过多元内容的创新和价值观的碰撞,促使全社会关注离婚问题并进行讨论,给予各类群体高效处理离婚问题、有效建立亲密关系的切实建议。节目补充了以往情感综艺中没有的原生家庭问题、个体性格问题、生育焦虑问题、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等社会议题,一起寻找婚姻关系背后的深层问题,观照自身真正的情感需求,同时进行正向价值观的传递。
在节目形式上,节目组采取双现场模式,即真实现场和第二演播室观察现场相结合,通过三种时态进行讲述,从四重视角进行观察。由胡彦斌、郭采洁、孙怡、千喆等组成“艺人观察团”,特色鲜明,分工明确。他们从代表着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的普通两性观众的视角,对嘉宾的表现进行感性的分析和感同身受式的观察。沈奕斐和黄执中这两位专业嘉宾负责权威解读和价值引导。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作为两性关系与家庭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擅长将学术的东西用更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专业视角看问题,为观众带来更直击本质、更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解析。辩手身份的黄执中擅长从理性角度抽丝剥茧。节目发酵出来的很多无门槛的深度话题,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
(二)关注亲密关系,侧重个人情感表达与和解
一般的情感类节目常常将情感问题归结于出轨、婆媳矛盾等,给当事人贴标签、下定义。但是,现实中,没有一段亲密关系是可以被几个简单的标签随意概括的。好的综艺节目一定是能够引发观众关于价值观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的节目。对于观众来说,《再见爱人》就是好节目,帮助他们丰富了情感知识,完善了情感价值观的自我建构与情感疗愈。节目在给观众带来关于婚姻和爱情更多指导和思考的同时,更侧重于促成情感的理解与沟通,实现情感和解。例如,郭柯宇和章贺打破了十年无爱婚姻的界限,在最后关头拥抱在一起哭泣。这对承认他们在婚姻中彼此孤独多年的人终于握手言和,不再相信婚姻中没有爱情,直视彼此带来的温暖。朱雅琼真诚地感谢王秋雨,感谢过往的时光,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获得幸福。一个从小没有得到过爱的人,在亲密关系里自然无法给出爱。王秋雨终于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问题来自从小原生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佟晨洁和魏巍通过正视所有的矛盾和面对自己的内心,良好地沟通关于酗酒、生孩子的问题,享受彼此带来的爱与呵护,在他们的关系中争吵与幸福并存。节目通过激发更为多元的观点碰撞,让嘉宾和观众理解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无形中搭建起当代青年的婚恋课堂,帮助嘉宾和观众建立更积极的沟通模式,形成更健康的亲密关系。《再见爱人》为亲密关系的修复提供了一些思考空间和经验样本,也为更开放、更深入地探讨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呈现不同的性别语义场,引导健康的人际关系
大众传播作为嵌入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的制度化力量,其内容输出对个体的社会化有着重大影响。不同于频繁“撒糖”的甜宠恋爱类综艺与影视剧,以及狗血情节迭出的家庭伦理剧及婚姻调解类节目,《再见爱人》将目光投向了日常生活中似乎更为常见的冲突、妥协与差异。这类矛盾的暴露以及存在问题的婚姻状态本身,或许更能带给多数人以真实感,也能引发更为广泛的共鸣,并对观众起到正向的教育和启发作用。《再见爱人》还呈现出不同性别语义场,形成男女性别维度对于同一事件不同感受的对比。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郭柯宇推荐章贺去看《婚姻故事》,但章贺看了之后说,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于是,对伴侣有着高度灵魂共振需求的郭柯宇就将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归结于没有共同语言。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黛博拉·泰南将两性之间的对话称作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她认为,男女沟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沟通方式,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⑤《再见爱人》中,郭柯宇和章贺之间如果能改变沟通方式,就能让对话产生理想效果。此外,《再见爱人》还大量展现了同性别嘉宾之间共情的状态,让人们意识到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语言从内容到风格都存在差异。在很多矛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性别因素,而非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或地理差异等因素。节目里有大量提问和表达的部分,这也是语言发挥其疗愈功能的过程。节目组通过各种氛围和场景,引导嘉宾说出心里话,勇敢地去倾诉和表达,不仅让嘉宾获得了心理疗愈,还让现场的观察团成员和场外的观众受益匪浅。
三、结语
媒介融合使得传媒行业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也给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再见爱人》用有温度的方式呈现嘉宾的情感关系,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公共交流空间,引领观众重新思考亲密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意义,学会如何面对和经营婚姻。节目提供了现代真实的婚姻爱情社会观察文本,凸显出综艺创作题材的广泛性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好的电视创作不仅需要持续创新的节奏和速度,还需要深耕的力度和深度,更需要有对大众和生活变化捕捉的敏锐度。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应通过人文视角、深沉思考、透彻说理和直抵事物本质的做法,直达观众内心,而不是运用耳提面命、支离破碎的表述方式。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要了解受众的需求,关注受众体验,在具备良好口碑的同时重视价值引导和能量传递。同时,既要有一定的深度,留下可思考的空间,又要紧随时代,引人启发。只有这样,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才能走得更远。
注释:
①[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1.
②栾青.“丑闻年代”的受众心理[J].青年记者,2015(23):4-5.
③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57.
④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5-02-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7/c_1114401712.htm.
⑤[美]黛博拉·泰南.听懂另一半:从沟通差异到弦外之音[M].吴筱,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