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编导的匠心精神
2022-12-30薛春晖
薛春晖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的发展,媒体传播方式与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微信、微博、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及时间限制,借助强大的传播力和便捷性改变了公众信息接收方式,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虽然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内容为王”始终是内在要求。电视媒体做到守土有责,电视文艺编导坚守住“内容为王”的可贵匠心,精雕细琢,生产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依然会得到受众的关注和认可,从而成为信息爆炸时代的一抹亮丽色彩。
一、何为优秀的电视文艺作品
在新媒体开放式互动交流的促进下,形形色色的网络综艺节目、短视频遍布各大网络平台,其中不乏低俗、媚俗、庸俗的内容。打造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优秀电视文艺作品,为国家长治久安构筑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是所有电视文艺编导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要做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电视文艺作品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凝结了中国人的道德情感,形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并以此增强民族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优秀的电视文艺作品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向人民群众展现传统文化的美和精神,使之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体悟和广泛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立场,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近几年,优秀的电视文化类节目层出不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北京卫视的《书画里的中国》,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晚会,均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此类节目在弘扬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要做紧贴群众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文艺作品
电视文艺作品是做给老百姓看的,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还原老百姓的味道,回应老百姓的问题,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只有充满烟火气,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和受众同频共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升品质作为电视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做内容精彩好看、引领主流价值的电视文艺作品
电视文艺作品作为大众业余消遣的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给观众带来感官的享受,带来美的陶冶,带来精神的愉悦。同时,电视文艺作品担负着成风化人的社会责任,要潜移默化发挥好关怀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向社会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引领主流价值。
彰显文化自信、引领主流价值是电视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核,而把节目做得精彩纷呈、趣味十足是必要的实现手段。要实现这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关系,必须先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吸引观众关注,让观众愿意跟着节目走,然后将节目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态度慢慢渗透给观众,最终达到通过电视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文艺编导的匠心精神
匠人泛指手艺人,有手艺、技术的人,通常被认为是美和艺术的塑造者。匠心也叫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敢于创新、追求完美的态度和信仰。电视文艺编导在实现电视艺术的同时也在塑造视觉美。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文艺编导也是匠人,匠心精神是电视文艺编导可贵的职业品质。
(一)电视编导应具备开拓创新的匠心
创新是节目生产的源泉,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采编一线的电视文艺编导来说,生产的电视文艺作品有新意、有亮点,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赢得关注度和影响力。开拓创新的主要含义是敢于打破惯性认知,打破守成心态,打破操作壁垒。就电视媒体而言,电视文艺编导的自主创新主要包括理念创新和技能创新,对电视文艺作品的创新主要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
1.电视编导的自主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电视文艺编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变思想观念,不能故步自封,而要通过接受多元化的信息和理念,丰满自己的思想,更新自己做节目的思维,在策划和制作电视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多维度、多角度进行思考,不拘泥,不束缚,尝试把新鲜的、开放的思维理念运用到作品创作中。
二是技能创新。电视文艺编导要从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入手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大屏幕和小屏幕的结合是传统电视媒体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要在继续发挥大屏幕优势的同时,运用小屏幕的互动,增强观众黏性,实现大小屏互补,这也对电视文艺编导提出了新要求。电视文艺编导不仅要生产在大屏幕上播出的电视节目,也要生产符合小屏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内容。目前比较常用的新媒体手段是制作Vlog进行节目预热,或将精彩片段拆条生成特点突出的短视频,或开通和节目相关的话题讨论等。电视文艺编导要非常清楚大屏、小屏的分工,两个端口不是简单地并行传播,而是根据各自的特点精心编排,进行融合传播和报道,产生“1+1>2”的效果。
2.电视文艺作品的创新
一是内容创新。始终遵循“内容为王”的宗旨,有精良品质和丰富内涵的电视文艺作品才会被受众青睐。2013年前后,各大卫视电视节目出现“泛娱乐化”现象。一些电视台引进国外版权,直接照搬全抄,并且同质化严重。一开始,观众会被轻松有趣的娱乐方式吸引,但渐渐会由于节目没有内涵,缺乏优质内容支撑而出现审美疲劳,不再买账。之后,大量文化类节目充实荧屏,如《上新了·故宫》《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故事里的中国》等。这些节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中国传统的诗词、历史、文化等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表达和智慧输出。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导演组精心挑选中国古诗词,不仅注重诗词美感,兼顾故事性,包括诗词的故事、诗人的故事等,还引经据典,古诗新解,通过飞花令、超级飞花令、线索答题等形式,把中国古诗词的内容做得灵活生动,容易被大众接受。
二是形式创新。现下,观众对电视文艺作品的审美逐渐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节目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在节目形式的新颖和多样性上下功夫,就要不断突破现有的模式,不断尝试新的形式。央视和各大卫视的季播栏目每一季都有创新点,每一季在节目形式上都有新突破。如浙江卫视的《青春环游记》是以节目嘉宾到不同的城市和国家旅游为基本形式。第一季主要是做不同的任务和游戏,通过嘉宾个人的特色和表现充实节目,弱化“游”的概念,更偏重娱乐性。在第二季中,嘉宾组成“春游家族”,有了真正“游”的环节,并开始注重文化性,每期通过品尝当地的特色菜、游玩当地代表性景点和体验当地传统文化、手工艺等形式,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节目形式上说,第二季较第一季主题更清晰,形式更多样,环节更丰富,节目更有深度和广度,也更受观众喜爱。腾讯视频显示,截止到2022年4月,《青春环游记》第一季达到1353.2万次的播放量,第二季的播放量达4683.5万次。
(二)电视文艺编导应具备精雕细琢的匠心
电视文艺作品的制作就像是一件艺术品的锻造,要经过层层工序的打磨,涉及前期的节目内容、形式、环节、灯光舞美、主持人、嘉宾等,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和包装等方面。各个部分互相呼应,环环相扣,每一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呈现一个精彩的电视节目,惊艳观众。这对电视文艺编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文艺编导不仅要对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梳理和打磨,而且要沉下心来,精雕细琢,用匠人的心态对待节目制作。
1.要对作品呈现形式精雕细琢
电视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时刻就是呈现给观众的那一刻,所以作品的呈现方式一直是电视文艺编导努力和奋斗的方向。从节目丰富、精彩的角度出发,一个电视节目通常会设计多个环节或多个部分,并采用多种形式。如果不对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和推演,就会导致多种内容和形式交织在一起,杂乱无章,一团乱麻。所以,节目要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将这些环节和内容有序、有逻辑地串联在一起,既丰富好看,又有条有理。如央视的《故事里的中国》,每期节目都有一个故事主题,围绕这个主题,采取视频连线、小短片、嘉宾分享、戏剧舞台等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一个多小时的节目时间虽然不短,但是整期看下来行云流水、意犹未尽。由此可见,电视文艺编导要在文艺作品形式上精雕细琢,注重细节,才能呈现出好看的节目。
2.要对场景和镜头精雕细琢
电视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镜头就是电视的语言,镜头语言将主题、人物、环境有效融合,会使电视文艺作品体现出多样性的艺术美。镜头设计分为景别设计、角度设计、光影处理和色彩选择等,镜头运用得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以及受众的理解程度。不同的镜头能表现不同的含义、情感以及内容,也能带动观众的视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①在场景的设计上,演播室录制的节目要充分考虑舞美灯光的呈现,外场节目要根据节目主题和调性来选择适合的场地,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统一。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在场景和镜头运用上值得学习,其针对不好呈现和讲述的典籍巧妙地进行影视化改编,打造一个表演区,根据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完成镜头的虚实结合、景别的切换、光影的辅助,呈现出优质的舞台效果。可见,对场景和镜头的精雕细琢是电视文艺节目精彩的必要条件。
(三)电视文艺编导应具备坚定职业使命的匠心
“德”是素养、品质,也是人们在社会上共同遵守的准则与规范。德行是人立足之根本,德行是做人做事的基石和支柱。具体到电视媒体行业,电视文艺编导要坚守职业初心和职业道德,坚定践行自己的职责使命。
1.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电视工作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是公平正义的守望者。”②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也往往充斥着各种声音,经常会混淆视听,造成大众的错误认知,甚至会因为虚假新闻酿成悲剧。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流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媒体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用好手中的“舆论武器”,求真务实,敢于发声,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构建充满正能量的信息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认识论,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上升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本任务这一新高度。③这是对电视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制作生产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电视工作者的工作,更是职责和使命。作为采编一线的电视文艺编导,要深刻意识到重任在肩。
三、培养电视文艺编导的匠心精神
匠心精神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脚踏实地、落到实处的可贵品质。培养电视文艺编导的匠心,不是一纸空谈,要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推出优秀的电视文艺作品。
(一)注重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尤其是从事创作性质的电视文艺编导工作,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要做到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尝试和学习新鲜事物的热情,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做有心人,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多看国内与国外的电视文艺作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能够学以致用。除了积极学习,还要有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加班熬夜、作息不规律是采编一线的工作常态,需要强大的毅力和决心。好节目是磨出来的,对职业的热爱和认同是磨出来的,坚定的内心也是磨出来的,要充分认识到这份职业的价值和意义,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二)坚定信念,加强专业化系统培训
媒体单位和高校要坚持政治领航,将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与编导人才培养理念互融互通。媒体单位要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想信念上铸牢电视文艺编导匠心精神的根基;为人才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加强业务能力、思维理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重视榜样的作用,树立行业内的标杆,通过榜样激励,增强编导的职业信念感和责任感。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除了培养文艺编导相关专业的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品质。将匠心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工匠精神中的“精”“德”与编导专业的采、编、播、摄、录实现互通,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传达给学生,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引领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综上所述,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坚持品质、保有匠心是电视文艺编导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当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破解之道,也是广播电视文艺编导专业人才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孔成.电视镜头语言的艺术特色解析[J].中国电视,2016(11):109-112.
②张养志.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国化的新论述[J].科技与出版,2021(10):5-20.
③杨思雨.认同视域下央视文化综艺节目内容创新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