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创新与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例
2022-12-30陈周牛何永晟
■ 陈周牛,何永晟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1524)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要求“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并明确分为“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等三个具体组别,要求每个不同细分组别高校必须结合学校自身学科定位特色和重点服务产业面向等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研究探索方向思路和实施重点。民办高校更要紧密结合地方自身经济特点,立足于服务好地方经济转型建设,抓住“新工科”规划建设重要机遇,不断全面提升其自身高等教育办学国际化水平实力和行业影响力[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下文简称学院)于近十几年里在专业方向建设研究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工作与教学实践,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提高起推动促进的作用。
一、专业建设改革
为支持全面振兴普通本科层次教育,提高重庆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能力,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双万人才培养计划 方案”》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继续认真落实全国一流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内涵平台建设,从强化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体系改革完善与方法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及专业标准规范建设、实践训练体系建立及强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及加强人才培养与质量管理工作等五个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专业质量评价是提高研究型重点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层次质量管理水平和高校学科内涵建设的水准层次的一条重要考核载体。
(一)服务转型发展
坚持高校专业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与现代产业的发展规律相适应,主动探索面向促进重庆市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的一些重点领域,服务制定县市企业创新的驱动战略、智能现代制造技术发展布局规划战略等,助力促进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学院以国家社会建设需求、区域经济战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标为主要导向,培养人文素质教育与应用科技素养双高、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技术技能意识强、行业适应能力好等高素质科技应用型人才,立足重庆项目,服务国家西部[1]。
(二)强化专业发展的特色
依据新形势下学院各专业办学定位、发展要求和教学目标,重点规划开发与建设几个可充分体现当前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学校特色,符合市高水平专业定位方向的市属民办重点专业,为促进该专业发展成有其自己地方特色、符合市政府高水平专业目标要求的一流民办院校专业方向打下基础。实施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式育人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做合一”为人才培养理念根植并服务于软件学院人才战略资源培育,把中国网络工程技术基础教育改革理念贯穿于网络课程及教学过程管理全过程,致力于系统、快速、高效培养真正能符合我们当今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现代社会紧缺的新一代网络高端应用型人才;构建体现我校教育独具当代中国高校特色优势内涵的、并将我国学历层次的教育创新模式与高等教育国际职业资格水平及认证发展理念进行有机结合紧密协调发展起来的、具有国际现代水平的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框架建设平台;逐步建立完善具备学院与国家“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相适应、较为完善成熟的应用本科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质量全程实时监控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与课程教学的质量考核评价和认证体系。
(三)示范与引领
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发展对周边专业群建设及促进学校整体内涵发展建设的综合引领及辐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学校通过完善特色人才培养发展机制改革和优化专业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强化特色内涵能力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质量,提升专业“服务区域发展、促进就业”的能力[2]。践行贯彻基于陶行知同志教育改革思想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创新改革探索实践,学院开设了“行知创新实验班”。
学院师生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计算机应用三维造型设计类作品大赛等国内外赛事活动评比中,先后荣获奖项共计有420余项。在教育部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物流网络模型仿真大赛、机器人设计和制作技术大赛等比赛中获得过西南赛区挑战杯金奖,在全国大学生工程思维拓展训练大赛及软件综合实际运用设计能力测试竞赛、大学生数学与建模创新机器人程序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在重庆中国赛区挑战杯大赛中获银奖,等等。在国内外重要区域性挑战杯等比赛中共计获得各类全国或市级以上科技专业奖项约1200项。软件工程和技术专业是重庆市首批普通本科工程试点高校建设的大数据时代应用及其智能化应用工程技术类校级特色专业。学院坚持应用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重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出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人才质量显著提高[3]。2021年6月已通过市教委验收。计算机工程学院将以软件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基础,推动专业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学院的本科专业规划建设充分兼顾国家战略建设需要和满足学生职业终身教育发展实际需要,与时俱进有效地提升学院专业特色建设层次和高职专业研究生培养规模质量建设的专业内涵。2016年,学院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的一系列新发展需求,申请或增设了应用数据科学理论与工程大数据技术、机械电子、新能源环保三个国家新增设工科本科专业。办学22年来,学院始终把发展做强有重要社会责任意识的全日制高水平应用型民办重点本科高校工程作为自身办学特色的第一大要旨,认真宣传践行教育家陶行知创新教育发展思想,着力全面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优势资源突出、办学发展特色个性鲜明、人才培养层次水平比较高、技术与研发设计能力强综合性地现代化全国示范性一流高等应用型普通本科民办大学。在肯定各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成绩的同时,学校提出了“一块基石、两个抓住、三个侧重、四个忽略”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块基石”即专业建设就是学校办学基石;“两个抓住”即抓住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抓住国标的重要内容依据;“三个侧重”就是对基本情况、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三个方面要有所侧重;“四个忽略”即专业带头人“说专业”应注意不要忽略社会需求、“OBE”理念认识、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观念融入、毕业与就业情况介绍。
二、着力深化产教相融合,推进一支双师型合格教师队伍加快建设
2021年12月16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术研讨会正式在学院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市委直属教育行政工委委员、市教委机关专职教育督学主任等领导参与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再次提出:高等财经类民办院校建设应以企业需求导向为发展导向,以创业服务企业为服务重点,把其办学主要思路要转移服务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上来,转移任务到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工作和培育学生创新创新和创业服务能力上来。进一步加快建立校企人才培养资源双向共享公平有序进入就业市场机制的人才政策供需对接、激励机制,打造一条优质高效校企人才协同链。要加快通过逐步建立能够适应中国高校教师研究生群体和我国高校企业员工长期持续双向开放平等自由进入现代社会发展的校企双向开放选拔与评价选拔机制、培训对接交流培训机制、对接合作服务等机制体系框架和创新长效用人激励机制,打通高层次各类人才接受专业能力成长继续教育服务的高端人力资源纵向通道系统和有效深化各类校企资源开放对接交流共享机制的高校智力横向通道,形成各类高校人才交叉培育与协同服务成长机制链条。进一步深化我国军民科教融合工作和全面拓展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新技术领域。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精神,在重庆市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院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是一种“三赢”模式。校企合作能使学院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专家等资源,建立起生产性实训基地,既增强学生实训、实习效果,又节约办学成本;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力量与科研条件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也可以把生产线建在学校,使学校成为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既缩短了员工上岗适应期,又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学生在工学交替中可以多次检验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对实践的把握,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缩短了学生上岗适应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4]。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9年12月31日,学院在文新学院9502教室举办“微课教学”专题讲座,由重庆市第一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获得者——文新学院副院长段茂升主讲,他首先就“微课”的性质和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PPT演示,结合参加微课教学比赛的经验和近几年国内外高校微课教学的开展情况,向参会教师们介绍了微课教学的概念、实现方式和发展前景;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微课教学在学院的教学实践发表了观点。
为更好推动校园信息技术平台与传统教育实践教学模式融合与创新和发展,进一步全面激发学院教师主动更新现代化教育思想理念意识和主动掌握信息技术现代课程教学方法应用的热情,结合学院“2021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要求,2021年11月22日,学院在行知楼615室召开了以“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培训会。学院于波老师从认识学习、认识教学、认识教学创新三个方面和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分享了她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教学创新是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追求教与学的超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她最后指出,教学实践创新就需要让教师们真正基于教育问题去分析,从改革教学组织理念、课程内容、教学行为方式、评价结果反馈、教学活动效果反馈等角度多方位去进行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及探索。此外,于波老师还针对“2021年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相关要求进行了解读。她强调,参赛作品中课程思想政治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创新点要侧重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环境创设、教学评价等方面。通过此次培训,全体参赛教师对教学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示一定认真领会教育部有关高校教学创新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2021年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相关要求,并结合培训内容将教学创新落到实处,以赛促教,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在教学方法的功能上,由原来“授人以鱼”转化到了“授人以渔”上。当前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已不能只以课堂知识传递的多寡作为衡量标准,重点要放在教授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研究活动的正确方法,提高学生整体的社会知识的转移能力或知识应用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知识问题进行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的能力。因而我们要积极转变以往理论教授、知识的传递、灌输式为主教的陈旧教学方法,应在重点传授文化知识理论的同时,加强对于学习方法过程与学科研究实践方法的教育指导,以提高学生能够独立系统获取所学知识方法的探索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创新研究能力和与环境应变协调能力。
第二,在教学方法上,由注入式教学法发展为启发式教学法[5]。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技能水平,开放学院的工科学院的实验室,建立了开放的实训基地。
四、结语
在现行模式的工科教育管理体制下,民办高校毕业生要科学正视自我、正确定位职业、调整就业心态和全面更新人生观念。改革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严峻的新时代工科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和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应以培养新中国工科高等教育中特有的学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思想方法为指导,培养广大学生专业实践与动手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总之,新工科、新学科、新专业、新人才是新时代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坚持优质特色的办学定位,着力打造品牌。不断通过努力和修炼特色文化内功,做好校园质量品牌文章,走围绕着学校质量发展科研教学兴校、特色文化内涵发展打造品牌特色的特色科学人才培养道路,加大了与其他民办高校以及与其他行业及劳动力市场等学习对接的联系,加强与国内相关特色行业企业人才之间开展良好的互动交流对接。高度重视推进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创新职业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模式,实现专业教师内涵能力创新性发展、特色专业化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