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画家蔡志忠:50岁开始与物理谈恋爱

2022-12-29《科学美国人》杂志

现代阅读 2022年2期

把自己的脑子当实验室,蔡志忠觉得自己和偶像爱因斯坦很像,因为爱因斯坦的发现,也是先在脑中完成,“而且我们都很害羞、痛恨束缚,喜欢独自思考”。

1998年8月底,50岁的漫画家蔡志忠到香港参加“埠际杯”桥牌赛。原本就对物理、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他,比赛结束返台后宣布,要闭关3年专心研究物理。

“我向出版界的朋友说,没有任何理由、任何人和事物,可以阻止我研究物理。”蔡志忠兴奋地说,“原本以为自己花3年就可以把物理给弄通,没想到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

从小就爱漫画的蔡志忠,为了编故事,什么书都拿来读,他也爱看侦探小说,甚至梦想过成为侦探。20世纪90年代初,蔡志忠接触到一些科普书,他发现物理就像是所有案件里的头号嫌疑犯,而自己可以当个宇宙侦探。

“就像一般的科普读者,我很爱看黑洞、时间逆流等主题,因为它们都非常玄妙。”

这些神秘未知的领域,早就令蔡志忠深深着迷。

初中二年级便辍学上台北,以圆漫画家之梦的蔡志忠,在画了《大醉侠》《光头神探》《肥龙过江》等搞笑四格漫画后,36岁已经买了3栋房子,有860万台币存款。他说:“这些钱已经够用一辈子,为什么要再切割生命拿来换钱、换名片上的头衔?我当下决定不再赚钱,要把生命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做对学子有益的事上。”

接着他以独特的画风,再加上亲身的钻研与体悟,画出了《庄子说》《老子说》等一系列畅销漫画,带来了声名的同时,他在经济上从此更不虞匮乏。

蔡志忠笑说自己就像是欧洲的贵族,有钱有闲就会想要去研究宇宙的起源、时间是什么等问题。

但是蔡志忠并不是到学校从正规的物理理论学起。闭关第一年,他放任自己狂想,因为他觉得知识会妨碍思考。第二年,他钻研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古籍” 。直到第三年才去学数学,因为“数学也会妨碍我的思考”。

蔡志忠学习微积分的笔记与感想,都变成了漫画。他把读到的所有物理理论、方程式全部运算过,确认它们的真伪;他试着用微积分的计算来描述周遭现象的变化;最后,他开始思索空间、质量之外,时间的定义等问题。

蔡志忠喜欢做恒等式,也喜欢计算椭圆形:他会在浴缸里、马桶旁观察水流,再写成方程式来描述;厕所中贴满了他还没想通的数学问题。动脑的乐趣、解开题目时的喜悦,让他“就像进入了一个逆光的房间,门窗都打开了,身体也在发光,感动得快要跪下来。那种滋味,只要尝过一次,就会上瘾!”

他也会找物理学家朋友一起讨论,交换心得,虽然他们花在争辩上的时间可能比较多。

蔡志忠觉得,科学随着西方人的思考模式,已经越研究越深入,探究的点越来越小;若要研究宇宙、时间这种大尺度的问题,东方人或许更适合、更有优势。

“老子是中国最早的理论物理学家,若要谈宇宙创世,老子的说法绝对正确!”

蔡志忠认为,应该来一场东方文艺复兴,因为要先对西方的物理史、数学史、哲学史有通盘的了解,才有可能在“巨人的肩膀上增加一些东西”。

不过蔡志忠又说:“如果照着西方的轨道,我们不可能超越前面的火车。”

即使现在使用的数学与物理是西方的轨道,蔡志忠也希望将来能走出自己的方向。最近,他正以自己的一套语言,企图解释时间之谜,事实上,他也不在意将来外界能否接受他的想法。

未受到传统物理思路的束缚,再加上艺术家无边的想象力,蔡志忠用他独有的跳跃式思考体会物理的乐趣,而且再也离不开物理。

“物理是我最大的享受。对我而言,思考、发现与求知的过程,就是对人的回馈。”

——2005年9月《科学美国人》杂志国际物理特刊

(摘自译林出版社《蔡志忠:动漫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