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加过红军所有方面军的罗炳辉

2022-12-29李颖

现代阅读 2022年2期

在山东省临沂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堂外,坐落着几个单独的烈士墓,罗炳辉烈士墓位列其中,陵园里还有一座罗炳辉将军石像亭。

罗炳辉墓高11米,墓顶饰以他在5次反“围剿”中荣获的勋章的造型,墓身镌刻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的题词。

罗炳辉出身滇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长汀会议后,他先后被任命为红十二军的代理军长、军长,后又被任命为红九军团军团长,被大家称为“常胜将军”。

罗炳辉在长征中的奇特经历恐怕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屡立战功外,他带领红九军团参加过红军所有的方面军,即先后参加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4年10月,罗炳辉带领红九军团作为红一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踏上长征的道路。1935年3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赋予红九军团单独行军和作战的特殊任务——掩护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红九军团在大兵围堵中,开展了近两个月的单独行军和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不但坚决打击了敌军,还通过扩红运动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九军团改称红三十二军,罗炳辉任军长。1934年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成左、右两路共同北上,红三十二军与红五军被编入左路军,随红四方面军主力一起行动。张国焘南下时,红三十二军被裹挟南下,随后红三十二军被纳入红四方面军编制,还一度差点被解散,整编后,三十二军军长仍为罗炳辉。

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红三十二军),虽然组建时间短,人数不多,但它在长征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先后参加了红一、红四和红二方面军行动的传奇经历,更是所有长征队伍中所独有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炳辉告别延安,奔赴华中抗日前线,先后被任命为皖南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皖南事变后,为了打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罗炳辉根据多年游击战的经验,制定了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 “梅花桩战术”。

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兼新四军第二副军长。1946年6月9日,在罗炳辉的指挥下,新四军向盘踞枣庄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全歼对方部队,解放枣庄。但仅在11天后,罗炳辉因突发脑出血去世,终年49岁。

罗炳辉去世后,安葬于临沂。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发动了对山东的重点进攻。罗炳辉的老对手、国民党一三八师占领临沂,他们为了泄愤,竟惨无人道地掘墓抛尸。

家住临沂东关的老渔民卢建功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将罗炳辉的遗体埋入河滩保存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罗炳辉将军的遗体被重新安葬于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作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其陵墓规格在园中最高。

罗炳辉去世后,中共中央发出唁电,对罗炳辉进行了评价。

中共华东中央局、山东军区司令部并转罗炳辉同志夫人张明秀同志和罗炳辉同志女儿罗镇涛女士:

山东军区副司令罗炳辉同志的病故,是我党我军与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炳辉同志早岁加入滇军,参与北伐的革命战争。在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战争中,又于1929年冬领导江西吉安起义,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不懈。在抗日战争中,领导新四军第二师大战皖东敌后,创造皖东解放区,立功尤著。中共中央谨以悲痛的心情,哀悼他的逝世,并向你们致亲切的慰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46年6月23日

(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红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