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申奥:和平时期惊心动魄的“战争”

2022-12-29孙大光

现代阅读 2022年2期

2015年7月31日,托马斯·巴赫宣布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为北京,北京成为第一个双奥城市

从外交上看,实施奥运战略,参加申奥这个当今世界的顶级竞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交活动,并且是在国际上与对手以及各种反对势力面对面的较量,是一场真正的“外交战争”。它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林弹雨,但激烈程度和影响绝不亚于打一场真正的战争。它是一场综合性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既是一场经济实力的较量,也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战争”,更是一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是更高级的、更激烈的、更“文明”的战争。

参与申奥竞争的国家,需要动员本国社会各方面力量全面参与“战争”,都是由最高元首出面表态,甚至亲自披挂上阵。中国参加这场“战争”并大获全胜,扬了民气,树了国威,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定义,并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申奥“战争”,没有硝烟的战场

北京申奥,是当时中国参与的最大一次国际大竞争,被人称为“和平时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经过了曲折,经历了失利,但最后获得了完胜,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外交“战争”。

当然,申奥“战争”与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是有本质区别的。关于战争,美国著名将军巴顿说得直截了当:“战争就是杀人,你不杀他,他就杀你!你不戳穿德国鬼子的肚皮,他就会用刀划破你的肚皮!”战争是要你死我活、流血牺牲的。有人说,战争没有赢家。拿破仑有句经典的话:“战争的胜利者并非不是失败者,他只是比失败者晚失败5分钟。”而申奥“战争”正相反,是没有输家的,申奥“战争”是共赢的典范。申奥虽然只有一个成功者,是没有亚军的竞争,但参加申奥“战争”的各方都不是失败者。无论最后成功与否,参加者都会从中受益,都会获得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有益成果。中国第一次申奥的成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是土耳其,该国制定了独特的“奥林匹克法案”,把申奥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并提供资助给申奥城市。所以,伊斯坦布尔每次都参加申奥,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条件还不够,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他们从参加申奥“战争”中获得的益处已远远超出他们的投入,并且是用其他方式投入再多也无法得到的好处。战争是不讲道德的,但申奥“战争”是建立在公德基础之上的。战争是没有规则的,而申奥“战争”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的规则。

申奥“战争”之所以被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是因为它虽然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刺刀见红,但它的“硝烟味儿”很浓。中国这场和平时期惊心动魄的“战争”前后经历10年的时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极大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并向世界展示了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它是中国真正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由弱变强的标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中国两次申奥的对手都很强,都是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第一次,我们的主要对手是悉尼(澳大利亚)、柏林(德国)、曼彻斯特(英国)等。从最后投票结果北京与悉尼的两票之差(43∶45)可以看到竞争是多么激烈。两票之差也可以理解为一票之差,因为如果对方少一票,就意味着我方多一票,那样就是平手。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一直认为,如果当时不发生有人采取非正当手段贿赂个别国际奥委会委员,如果美国国会的少数人不无理干涉、不捣乱,不采取一系列有计划的阴谋阻止北京申奥,最后获胜的可能就不是悉尼了。这是后话,但从中可以感觉到这次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火药味。

第二次,我们的主要对手是法国(巴黎)、加拿大(多伦多)、日本(大阪)等,也都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一开始就被中国的参加给吓了回去;加拿大一直是比较强的一个对手,直到后期投票前夕,才被我们超过;而法国是一个非常强的对手,两国之间的竞争一直伴随着申奥的过程,并且火药味越来越浓。巴黎也非常清楚北京是它的主要对手,从一开始就把矛头直接对准北京,目标明确,步步紧逼,环环相扣,不择手段。巴黎申奥宣传工作有一条主线,就是针对北京,贬低北京来抬高自己。它先是打兴奋剂牌,到处宣扬中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但中国运动员非常争气,在那一年的全年比赛和悉尼奥运会上,没有发生一例兴奋剂事件,博得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育界的高度赞扬。反而到2000年底,国际奥委会查出4个项目的法国运动员有兴奋剂问题。法国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有苦难言。还有所谓人权问题、环境问题、“法轮功”等都是对手主要攻击我们的问题。就连巴黎的《申奥报告》也一开始就别有用心地写了一段人权问题,让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是在含沙射影地攻击北京。在国际奥委会考察巴黎期间,还发生了法国青年在巴黎繁华的大街上公开烧毁《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模具书的事。

到2001年年初,离国际奥委会投票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看到北京的呼声越来越高,巴黎奥申委又打出了一张牌——巴黎奥申委主席亲自给北京奥申委主席写了一封“抗议信”,说北京在报纸上攻击巴黎“街道上狗屎太多”,影响巴黎申奥。同时,他又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写“告状信”,状告北京违规了,要求国际奥委会取消北京的申奥资格。这封信使得北京和巴黎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了。7月13日,在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胜后,亲自在莫斯科为巴黎作申奥陈述的法国总理若斯潘十分气愤,立即动身回国,并批评国际奥委会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外交斗争

申奥竞争虽然没有真枪实弹,却同样激烈、规模更大、影响更广、意义更深远。它是一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博弈,并且经常是一场“持久战”,第一次成功的很少。如从1991年中国第一次申奥开始,直到第二次申奥开始后的2001年才最后获得成功,前后经过整整10年。

申奥是当今世界的顶级竞争,因影响广泛,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中国参加申奥竞争的意义更加深远,中国申奥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中国崛起了。它的成功表明中国已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让那些不喜欢中国的和盼着中国走苏联分裂道路的人希望破灭了。申奥成功使中国从一个外交上的“矮子”成为外交上的“巨人”。

说到申奥“战争”的激烈,不得不说反对势力的攻击。中国申奥始终是在与各种反对势力的斗争中进行的。除了一些在国外的“法轮功”分子和“西藏、新疆分裂势力”不断惹是生非,想方设法阻挠中国申奥外,最主要的是以美国国会里少数人为首的反对势力,且斗争十分激烈。可以说,第一次申奥如果不是美国人捣乱,北京肯定会成功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中国申奥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以美国国会里个别人为首的反对势力的不安。他们担心一旦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就会发展壮大起来,因此千方百计使用各种手段阻止中国申奥成功。他们攻击的内容主要有:所谓的“法轮功”问题、“人权”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台湾问题、环境问题、兴奋剂问题等。这场斗争从1991年北京第一次申奥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一直伴随着申奥的整个过程,并且越来越激烈。

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的最后投票前夕,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决议,对中国所谓“人权”问题横加干涉。同时,通过西方媒体竞相报道。紧接着,在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的人权大会上攻击中国,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反华浪潮。他们有组织、有策划地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方式破坏北京的申奥部署,攻击中国,给北京申奥造成极大的困难。在第一次申奥最后投票的关键时刻,他们蓄意组织安排的西方记者,在摩纳哥把几个月前“专门”在北京拍摄的不利于北京申奥的镜头拿出来大肆宣传。到北京第二次申奥时,斗争更加激烈。直到中国申奥成功后,反对势力仍不死心,有的美国国会议员指责国际奥委会的决定,有的共和党保守派参议员表示愤怒,发誓将在今后7年里,会“特别注意”中国的人权记录。众议院共和党党督也强调:“我将利用在国会的每个机会,呼吁全国和国际注意中国共产党政权侵犯人权、宗教迫害和政治镇压的活动。”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和反对势力的捣乱,中国一方面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灵活处理,取得一个两个的胜利;另一方面把它作为外交上的一场“真枪实弹”的较量,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反击。最终,我们大获全胜。

(摘自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中国奥运智慧:100个精彩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