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经历传奇的飞行帽
2022-12-29
这是一顶老式皮质飞行帽,但新中国民航第一代民航人曾戴着它舍身报国、屡创传奇。
一顶皮质飞行帽,不仅经历一次关乎命运的飞行,还经历了“两航起义”的历史。正是这一次飞行,开启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历史的崭新纪元。
“飞虎英雄”的决定
“明天就要行动了,你随便带一点东西,把孩子也带上。”男人一边说着,一边检查手枪里的子弹。他一抬头,就看到了妻子周秀笙眼神里的惊慌。
夫妻俩都知道,航空公司是禁止飞行员带枪的。
就在昨夜,她才从丈夫口中得知,今天的这一次飞行,目的地不是重庆,而是祖国的北方。56位飞行员要发动一次起义,脱离让他们失望透顶的国民党当局的掌控,驾驶12架飞机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
“我要上飞机,万一被国民党特务知道了,不让我走,我就跟他们拼命!”说罢,男人戴上了往日随他征战的皮质飞行帽,宛如戴上了一顶战盔。戴上这顶皮质飞行帽的男人,叫林雨水。
北飞的编队,特殊的导航
林雨水——一个被称为“飞虎英雄”的王牌飞行员。72年前,他参与了一次震惊中外的行动。
故事要从1949年11月9日讲起。那天清晨,香港启德机场平静如常,不时有探照灯发出的信号光左右摇动。朦胧的晨光里,56位飞行员分别登上了12架不同型号的飞机。其中1架飞机上坐着周秀笙和她3岁的女儿。她的目光总是望向驾驶室的方向,因为此刻坐在那里的,正是她的丈夫林雨水。周秀笙眼神里掺杂着激动和焦虑。昨夜,她从丈夫口中得知,今天的这一次飞行是一次伟大的举动,但这一路一定危机四伏。
当时,国民党政权已撤退至台湾,但其残余势力仍盘踞在两广、西南等地区,企图负隅顽抗,空中运输是其支撑战局的生命线。这次起义一旦成功,将会给国民党政权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重大打击。
凌晨4时半,发动机的轰鸣声划破了机场的沉寂,12架来自原中国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央航空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的飞机陆续起飞。为了迷惑机场塔台中的工作人员,他们先佯装飞向重庆,越过一座山后,就立刻降低高度,飞入云里,避免让国民党的雷达监测到。直至避开雷达后,才调头向北。
在机群飞到汉口的时候,国民党发觉了12架飞机的异常航线,立即派来4架战斗机拦截。作为参战八十余次,击落多架日军飞机的功勋飞行员,林雨水此刻犯了难。如果他驾驶的也是战斗机,或许还能和敌机周旋一场。然而,他现在驾驶的飞机没有战斗能力,国民党的飞机一直在汉口的上空盘旋,他只能无奈躲入云中。但在云中飞行很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飞机每分每秒都有撞山的危险。和日军进行空中大战都面不改色的林雨水,想到此刻在飞机后舱焦急的妻子和天真的女儿,又紧张了起来。他在一次次惊险的闪避中出了多少冷汗,恐怕只有他戴的皮质飞行帽才知道。但这时,林雨水必须摒除杂念、全神贯注地驾驶,才能保证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
就这样飞了许久,突然耳机中传来了女播音员的声音:“这里是武汉人民广播电台。”12架飞机的机组人员齐声欢呼,这是事先约定好的联络信号,标志着他们已经进入了解放区。亲切的声音每15秒出现一次,这是党组织为此次参与起义的飞机安排的导航!
点燃燎原之火的12架飞机
穿云破雾,飞过秦岭、飞过黄河,此时的林雨水几乎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他感到套在身上多年的锁链终于被斩断了。经过8小时的航程,12架飞机分别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和天津张贵庄机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毛泽东主席特意给参与“两航起义”的飞行员发来电贺,赞扬“这是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12架飞机安全抵达的消息传来,香港“两航”的两千多名员工立即通电起义。“两航起义”就像一粒火种,点燃了烈火燎原。
“两航起义”后,这12架飞机成为我国民航初期的机群主体,成功归来的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我国民航事业建设中的主要技术业务中坚力量。林雨水亲自培养出数以百计的学员,他们后来相继成为民航飞行队伍及管理层的骨干力量。在“两航起义”的引领下,中国民航事业拉开了新的篇章!
我国民航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起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实现飞速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民航业并驾齐驱。
至今,中国民航总局共拥有四千多架飞机,足以飞遍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中国民航业在世界航空舞台上举足轻重。这顶见证英雄征战四方的皮质飞行帽虽然早已光荣退役,发起“两航起义”的英雄们有些也已不在人世,但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却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激励着中国航空人不断地逐梦高飞。
“两航起义”
1948年年底,“两航”共拥有各型飞机近百架,机组人员和地勤人员共六千余人,“两航”的飞机成为国民党政权的重要空中交通工具。因此,当时“两航”飞机的动向对国民党军事空中运输乃至国共两党双方的战场形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949年11月9日,“两航”的爱国员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驾驶飞机从香港飞回内地。
“两航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爱国壮举,是广大“两航”员工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中,遵循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投向人民祖国怀抱的正义行动。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一个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周恩来总理称它是“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
“两航起义”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飞回内地的大批技术业务人员成了我国民航事业建设中的主要技术业务骨干力量。他们在1950年8月1日的“八一开航”、1956年5月试航拉萨成功、盲降设备试制、改建天津张贵庄机场和武汉南湖机场、兴建首都机场等工作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自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信物百年:红色财经(上卷)》 编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中心)